“文化近在咫尺。看完戲曲,可以去社區書屋看書,也可以去良渚古城遺址散步。”杭州市民楊鑫鑫的話,道出了在共同富裕趕考路上,浙江文化共富之變。
2025年,浙江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實施20周年。回看二十載發展,浙江讓文化需求皆有回響,精神追尋皆得滋養,更讓文化融入生活每一處。
2025年2月,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日常訓練一景。 曹丹 攝
戲曲破圈:“青春牌”吸引年輕人
作為南戲發源地,浙江擁有越劇、昆劇、婺劇等18個劇種及松陽高腔等非遺。
近年來,《梁祝(青春版)》《新龍門客棧》一票難求,陳麗君、李云霄等青年演員閃耀央視舞臺,一場戲曲“青春風暴”正重塑傳統藝術生態。
“青春風暴”的成功密碼何在?浙江經驗凸顯三大關鍵:經典煥新,激活傳統魅力;擁抱新媒體,拓寬傳播渠道;梯隊培養、注入青春活力。
例如,憑借融合創新的舞臺表演、新媒體網感表達和人才積淀等,越劇《新龍門客棧》讓傳統戲曲迎來了長期“一票難求”的局面。
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兼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蔡浙飛指出,在“出圈”的過程中,新媒體的力量不可忽視,“小百花通過短視頻吸引了海量年輕觀眾,讓傳統戲曲以更便捷、生動的方式觸達新一代”。
浙江戲曲的青春化探索不限于越劇。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深耕人才培養,青年演員陳麗俐在2025年5月更是摘得梅花獎,印證“從鄉村小天地到全球大舞臺”的成長路徑。
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廣勝表示:“我們要總結提煉越劇‘新大眾化’的成功經驗,以婺劇、昆曲、京劇等的煥新蝶變打出更強勁的‘青春戲曲’品牌。”
近日,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航拍一景。(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供圖)
民營出圈:革新文化供給方式
城鄉居民走出家門,步行不超過15分鐘,就能進入圖書館、博物館或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和公共文化空間,接受文化熏陶。這是浙江打造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也是浙江文化建設“八項工程”中的文化陣地工程建設剪影——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隨著政府鼓勵社會力量創辦各類文化藝術空間的政策不斷出臺,許多民間資本開始涉足藝術領域。民營美術館、博物館的興建,成為浙江城市發展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寧波東錢湖畔,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正以建筑美學引發熱議。在這座葡萄牙建筑大師阿爾瓦羅·西扎設計的民營博物館,多元主題展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
“我們推出了‘創造力培養皿’公共教育等系列項目,通過書畫工作坊、流動工作坊等活動,打造開放、多元、無圍墻的社會美育大課堂。”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副館長宋新新如是表示。
近年來,這些文化空間憑借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創新的活動形式以及貼近年輕群體的服務理念,迅速捕獲了年輕人的心,成為他們休閑娛樂、文化探索與社交互動的理想之地。
浙江大學旅游學博士、浙大城市學院國際文化旅游學院講師李罕梁表示,浙江民營文化空間的興起背后更是反映了民眾從物質富裕到精神富裕的變遷,浙江民企以市場化思維為導向,精準定位年輕群體的喜好,“這不僅重塑了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方式,更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文化話語權的革新”。
2025年6月,中外游客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了解遺址細節。 曹丹 攝
數字躍遷:讓世界讀懂中華文明
“底蘊深厚,文物精美。”在杭州良渚博物院內,戴上AR眼鏡的那一刻,虛擬3D文物瞬間躍然于俄羅斯游客安吉掌心之上,上演著一場古老與現代的奇妙邂逅。
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是世界文明的瑰寶。當前,杭州良渚正不斷創新活化,借力杭州和浙江的數字經濟先發優勢,研究良渚文化數字產品,讓世界能夠真正“看懂良渚、讀懂良渚”。
據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姝介紹,在“保護第一”的前提下,當地打造了良渚古城數智體驗館,開展了“云春游”“云直播”“云展覽”等一系列活動,讓大家在新奇的體驗中加深對中華文明的認識。
得益于現代科技的巧妙融入,以良渚為代表的中華文明通過“數字躍遷”,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與圖片,而是變得生動可感、可觀可觸。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浙江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實施20周年,也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關鍵之年。
回首過去,浙江是靠吃“改革飯”、打“創新牌”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在2003年,浙江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首批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份。20余年來,這片土地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從破冰試水到全面深化,推動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續攀升,走出了一條“面向群眾、面向市場”的改革之路。
審視當下,借力新技術,浙江的數字文化產業——網文、網劇、網游正成為文化“出海”新三樣,上演本土美學圈粉世界的發展故事。這也證明,浙江的文化產業不只有“過去”,更有“現在”和“未來”。
標簽:
越劇《五女拜壽》的清新格調;婺劇《呂布與貂蟬》的剛柔并濟;甬劇《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悲惋動人……眼下,正值浙江省傳統戲曲演出季,13部
魯渝共建重慶非遺展示館27日在山東博物館開館,集中展出500余件非遺文創和特色文旅產品,為魯渝兩地文化交流合作搭建新平臺。當天,魯渝文
融合與對話:2024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北京站)17日在北京開幕,京港澳三地藝術家通過不同策展主題展開對話。本屆雙年展作為一個更為開闊的公
越劇《五女拜壽》的清新格調;婺劇《呂布與貂蟬》的剛柔并濟;甬劇《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悲惋動人……眼下,正值浙江省傳統戲曲演出季,13部
魯渝共建重慶非遺展示館27日在山東博物館開館,集中展出500余件非遺文創和特色文旅產品,為魯渝兩地文化交流合作搭建新平臺。當天,魯渝文
融合與對話:2024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北京站)17日在北京開幕,京港澳三地藝術家通過不同策展主題展開對話。本屆雙年展作為一個更為開闊的公
浙江溫州洞頭素有百島之縣東海明珠的美稱,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孕育出各種貝類。近年來,當地的貝雕非遺工坊依托洞頭貝雕與溫州螺鈿兩項浙江
記者17日從陜西省文物部門獲悉,考古人員在西安發現唐代新羅質子金泳墓,該墓是首次經考古發掘的唐代新羅質子墓,出土墓志詳細記載了金泳生
中國作家協會17日在江蘇鹽城發布的《2024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5 75億人,海外活躍用戶約2億人。藍皮書顯示,
第十八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頒獎儀式17日在北京舉行,本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16位獲獎者來自12個國家。其中,作為獲獎翻譯家之一,巴西漢
《陽明的故事·龍場悟道》貴陽孔學堂特展17日在東京日中友好會館開幕。此次展覽由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主辦,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處、公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