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國務院批準,“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更新公布,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正式啟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專門提出“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高校怎樣抓住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契機,取得更多實質性突破,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3月8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陸亭,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做客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融媒體訪談直播間,就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展開深入探討。
怎樣理解“多元評價”“特色發展”
記者:《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優化管理評價機制,引導建設高校特色發展”。在您看來,應當如何理解這一政策導向?
馬陸亭:進入新時代,教育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國家以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來應對,高校以找準自己在體系中的位置來應對,創新是發展新動能,管理改革、評價改革要為迎接變革領航護航。
高校評價要評內涵特色,激勵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偉大實踐,要按照基礎研究、工程技術、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養的不同規律開展多元評價。大學是高度專業化的學術組織,外行很難告訴高水平教師去做什么。大學水平越高,專業化程度越高,探尋未知領域的空間就越大,知識的邊界就越不清晰,就越接近真正意義的創新。
因此,要倡導各高校探索自主特色發展的新模式,遵循“宏觀有序,微觀搞活”的原則,從而保障各高校、各學科以及廣大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學術工作。
記者:對于高校來說,“多元評價”和“分類特色發展”意味著什么?
熊思東:多元評價意味著一所學校要注重心懷“國之大者”和“責之重者”,不要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一些狹小的范圍里,更重要的是要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雙一流”建設的根本使命出發,以多元的資源、多元的數據以及采取多元的參數來評價教育教學活動,來評價大學的辦學方向。
分類建設是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特點。在分類建設中,必須清晰、明確、準確地定位我們的學校屬于哪一類、我們的特色是什么,未來的增長極和發展方向又是什么。
宋純鵬:“多元評價”和“分類特色發展”的內涵邏輯其實是一致的,就是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前提下引導不同類型的高??茖W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這一導向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形成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高校差別化高質量發展的局面;也有利于高校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發展需求等,進行合理的辦學定位和學科布局調整,形成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的特色優勢。這一導向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歷史演變的過程,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也符合國際高等教育發展基本規律。
“淡化身份、聚焦學科”怎樣落實
記者: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首次明確提出“淡化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身份色彩”。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也表示,“雙一流”重在建設,學科為基礎。在您看來,高校如何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把握一流學科的內涵?
熊思東:“雙一流”建設的根本內涵,是以一流學科建設為抓手來促進一流大學的發展,培養適應當下、引領未來的人才。建設一流學科,一是要瞄準國際前沿并服務于國家的重大戰略,同時擁有很好的學科基礎以及具有發展前途的學科方向。二是要擁有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擁有一批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的“大先生”。三是要有助力學科發展的基本條件,包括教育教學的條件、科學研究的條件、服務社會的平臺和抓手,以及在傳承創新文化的同時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大平臺。
記者:您所在的學校在“雙一流”建設中是如何發揮學科優勢,實現特色發展的?
宋純鵬:首先,河南大學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根中原大地,聚焦國家糧食核心產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以及地方重大發展需求,發揮生物學一流學科和黃河學等學科優勢,在環境生態、農業科學、生物育種、黃河治理、材料和信息、環境生態等領域,布局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臺,深度參與國家和河南實驗室體系建設,成為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重要載體。其次,經過長期積淀,學校的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學科產生了一大批社會名家,具有學科和平臺優勢,我們要進一步整合相關學術資源,推動學科交叉,開展黃河文化、中原文化、北宋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學術體系和研究特色。我們將利用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中原發展研究院、鄉村振興研究院等平臺,發揮學科優勢,推進智庫建設,為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服務。我們相信,經過長期孜孜不倦地發展學科優勢,一定會在“中國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風格”的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高校與區域發展深度融合如何實現
記者:在促進“雙一流”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上,高校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熊思東:“雙一流”建設應該調動多方積極性,尤其是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方面的積極性。加大中央和地方對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支持,對建設好“雙一流”大學十分重要,而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對于“雙一流”建設國家層面的戰略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
發揮中央和地方兩方面的積極性,關鍵是大學要有作為,要通過自身的作為獲得各級政府、社會各階層的支持。蘇州大學所處的江蘇省和蘇州市給予了學校發展很大的支持,學校也一直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任務。地方高校在“雙一流”建設定位過程中,應該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己任,同時也要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總的來說,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既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又要服務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這樣的過程中求得支持,同時找到自己的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進而迎來建設高峰的時刻,成就一流大學建設。
馬陸亭:高校尤其要注重錯位發展,面對區域的需要,發揮特色優勢,努力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同時,高校還要以專業優勢幫助地方解決技術難題,參與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構建,服務創新型城市建設,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記者:“十四五”時期,河南省給予河南大學、鄭州大學專項資金引導支持,推動省內高校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晉位升級。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河南大學將有怎樣的作為?
宋純鵬:河南大學將整合優質資源,重塑學科體系,在生命、醫學、信息、能源、環境、人工智能等學科領域,發展新型交叉學科。瞄準國家戰略,謀劃國家重大平臺,建設“合成生物學和生物制造”“綠色能源和材料”等省實驗室體系,以及“5重5工3基地”平臺、“6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振興體系,啟動“111”人才強校計劃,解決“卡脖子”的十大基礎科學問題,構筑鄭州校區新的發展模式,形成“三區兩院”一流大學的物理空間等,通過著眼國家戰略和河南高質量發展需求,不斷開創學校事業發展新局面。
記者:在您看來,支持中西部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對于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
宋純鵬:據統計,我國中西部地區擁有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8%左右,擁有地方所屬高校1100余所,占全國高校的50%左右。地方“雙一流”高校建設,承載著推動教育公平、優化高等教育發展布局,支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使命。因此,扶持中西部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將有利于整體提升國家“雙一流”建設水平,進而有效支撐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對于中華民族全面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考慮到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和現實困難,我建議應當加大對地方“雙一流”高校的宏觀指導,指導督促地方政府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出臺實施專項重大扶持計劃,整合國家相關部門政策資源,在高層次人才建設、博士生招生指標等方面,支持中西部辦學時間長、社會影響大、歷史貢獻大、綜合實力強的高校快速發展,充分發揮其在區域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本報記者 徐倩 張瀅 劉亦凡)
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委員會前期流調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彎已超500萬人。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劉超建議,在中小學校內
日前,經國務院批準,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更新公布,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正式啟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專門提出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
■兩會觀察·以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系列評論之三鄉村教育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指標之一,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一直高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胡衛提交了《關于多措并舉切實減負,確保課間十分鐘的提案》,呼吁將本應該屬于孩子們的時間還給孩子。課間十分
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委員會前期流調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彎已超500萬人。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劉超建議,在中小學校內
全國政協委員武向平在接受新華網兩會采訪時表示,對孩子們而言,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無論來自城市或者鄉村,他們對科學都具有高度的好
2021年被稱為劇本殺元年,曾經小眾的劇本殺成為線下主流娛樂方式之一。劇本殺在受到年輕人追捧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全國政協委員
■兩會熱議·雙減說來北京前,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謝家灣學校校長劉希婭從不同年級抽取了10多名學生,面對面交流雙減感受。學生們興奮地告訴
3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司發布《2022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大綱》:為明確2022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評價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