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發布《“雙減”明白卡》,總結了“雙減”以來的成效——培訓市場虛火大幅降溫,廣告基本絕跡,資本大幅撤離,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這是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邁出的堅實一步。幾個月來的經驗有哪些?未來如何走?
培訓虛火大降溫,齊抓共管顯成效
“截至目前,原12.4萬個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9728個,壓減率為92.14%,原263個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34個,壓減率為87.07%,‘營轉非’‘備改審’完成率達100%;預收費監管基本實現全覆蓋,監管總額超過130億元;所有省份均已出臺政府指導價標準,收費較出臺之前平均下降四成以上;25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清理整治,不再從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透露了這樣一組最新數據。
顯著的成效,得益于綜合治理。
2021年6月,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隨后,教育部牽頭建立由中宣部、網信辦、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人社部、文旅部、衛健委、應急管理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全國婦聯等19個部門組成的“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
19個部門的力量有多大?30多個配套文件,詳細記錄著一度野蠻生長的校外培訓如何回歸正軌。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的通知》,指導各地制定實施好政府指導價政策;文化和旅游部對各地落實“雙減”政策的做法和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情況進行摸底,印發通知對做好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管理相關工作進行部署……
全國各地打出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組合拳”。例如,北京對寒假期間個別機構頂風作案組織開展學科類培訓行為進行公開通報,并由執法部門啟動行政處罰程序;遼寧省在全國率先會同發改、財政、體育、文旅等9個省直部門聯合出臺預收費資金監管政策,全面全額監管預收費資金。
隱形變異無處藏,治理瞄準重難點
盡管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坦言,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等違規行為依然存在,存在發現難、取證難、查處難的問題,“鞏固治理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
該負責人形象地用“上天入地穿馬甲”概括了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的幾種情形:“上天”指以線上形式開展學科類培訓;“入地”指在咖啡廳、居民樓等場所違規組織學科類培訓;“穿馬甲”則包括以“高端家政”“眾籌私教”“游學研學”等名義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
實際上,早在2021年9月,教育部就印發了《關于堅決查處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問題的通知》,明確了7種隱形變異學科類校外培訓情形。半年多來,對于此類培訓“露頭就打”的治理決心愈堅。
記者發現,在《“雙減”明白卡》上,“嚴查隱形變異”被明確列為2022年“雙減”工作的一大重點。對此,該負責人表示,教育部將進一步指導各地壓實屬地監管責任,健全隱形變異培訓檢查常態化機制,用好舉報電話和舉報郵箱,充分發揮教育責任督學作用,擴大社會監督員、網格監督員隊伍,推動形成治理和監督合力。
目前,一些地方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惡意漲價的問題也引起了教育部的關注。
據悉,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把非學科類培訓監管作為工作重點。一是把握特點,區分非學科類培訓與學科類培訓的異同,加強研判,提高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理順體制,建立由體育、文化、科技、人社等行業主管部門為主負責,教育部門統籌協調,發改、財政、民政、市場監管等其他綜合部門共同履責的綜合監管機制。三是明確規范,建立相應的價格、人員、材料等規范,完善準入制度,明確標準要求。四是抓住重點,首先加強非學科類治理的頂層設計、藍圖規劃,其次對行業準入、價格調控、日常監管等重點問題逐個破解。
教育執法亮利刃,實踐之上推立法
隨著“雙減”的深入推進,“執法”成為一個關鍵詞。
今年2月,教育部會同中央編辦、司法部印發了《關于加強教育行政執法 深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的意見》,這是第一次就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監管行政執法制定的專門文件。
《意見》明確,校外培訓監管行政執法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履行政府管理校外培訓事務的法定職責,市場監管、網信、公安、體育、文化和旅游及其他相關部門要在各自職責內,對涉及校外培訓的問題進行單獨或聯合監管。這直接回應了過去認為教育部門沒有執法權,不能執法、不敢執法;機構隊伍不健全,沒有機構、沒有力量;能力水平不匹配,不懂執法、不會執法等方面的問題。
與此同時,校外培訓社會監督的隊伍逐漸壯大。2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國首屆校外培訓社會監督人員擬聘任名單,共有100人員入選,每省份3名或4名,分別來自教育理論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媒體等不同領域。校外培訓社會監督員實行三年一期,一期一聘,這也意味著這支力量將源源不斷地壯大起來。
在執法工作廣泛開展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到“立法”?!督逃?022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要推動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立法。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此前回應了社會關切:“我們已經著手校外培訓立法的前期準備工作,啟動了校外培訓立法研究,正在研究理順校外培訓立法與現有法律、法規、政策的關系,對相關實踐進行總結,對一些難題進行深入研判,對一些關鍵點進行實驗探索,目前已初步明確了校外培訓立法的框架體系、主要內容、重點問題。校外培訓監管立法是校外培訓監管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我們將加快推進。”
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發布《雙減明白卡》,總結了雙減以來的成效——培訓市場虛火大幅降溫,廣告基本絕跡,資本大幅撤離,野蠻生
走進冬日的新疆工程學院校園,記者仿佛走進了一個冰雪大世界。這所新疆唯一擁有滑雪場的大學,果然名不虛傳。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讓新疆工
寒假以來,北京等地進一步加強了對高中階段學科類培訓的監管。近日,某知名在線教育機構宣布,繼關停義務教育階段培訓業務后,將進一步退出
在雙減后的第一個寒假,超半數家長認為學生的寒假作業實現了減負,假期作業也呈現出越來越多樣化的趨勢。雖然雙減政策在寒假中得到了鞏固,
未來非學科類培訓是大勢所趨,現在為您爭取到最優惠價格,再不抓緊報名,價格還要漲。在北京市海淀區某美術培訓機構內,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
為整體提高師范教育辦學水平,為欠發達地區培養高質量基礎教育教師,近日,教育部決定實施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以下簡稱提質計劃)。教育部
零距離一粒米的特殊旅行青年師生組隊用另一種方式打開禾下乘涼夢在黑龍江,袁隆平先生的禾下乘涼夢,正在一群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以智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內蒙古大學申報的紀檢監察(專業代碼030108TK,法學)專業獲批新增本科專業,
什么是蔬菜?為什么要吃蔬菜?蔬菜是怎么種出來的?近日,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實驗學校,南京市蔬菜研究所的農藝師吳旭東正在給孩子們講解蔬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