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媛媛、實習記者蘭濱勝 上海報道
【資料圖】
8月18日,國元證券(000728.SZ)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約31.11億元,同比增長27.19%;歸母凈利潤9.14億元,同比增長22.14%。
具體到業務板塊的經營數據上,報告顯示,受益于資本市場改革、創新業務紅利與主動轉型發展,公司自營、資管和國際業務業績齊增。前兩者利潤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391.09%、9.80%,國際業務則是扭虧為盈,同比增加4100.34萬元。
但扛起券商營收大旗的傳統業務卻依舊承壓不小。上半年,國元證券經紀業務利潤同比下降 19.13%,證券信用業務利潤同比下降 26.35%,投行利潤更是大幅下滑96.27%。
不過總體來說,在上半年經歷董事長失聯風波、以及董事會“換血式”變動的國元證券,在半年報的關頭還是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報告期,公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比上年同期增加7.05億元,抵減了部分業務收入下降和利息支出增加等因素。”國元證券在此前的業績預告中指出。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券商業績成功爬坡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自營業務的改善。從目前上市券商披露情況看,自營業務仍是業績增長的主力軍。
中報顯示,國元證券境內自營投資業務主要包括母公司開展的證券投資業務,以及國元股權、國元創新、國元期貨利用自有資金開展的投資業務。報告期內,公司實現自營投資業務收入約8.2億元,同比增長 316.84%;業務利潤約7.82億元,同比增長391.09%。
對于自營業務的大幅增長,國元證券將其歸因于多方向的投資獲利,包括:固定收益業務的息差、市場波段交易價差、遠期等創新業務以及客需業務方面的FICC浮動收益憑證業務等。
此外,國元證券在報告中特別說明了公司自營業務的發展策略,和全行業券商自營業務轉型趨勢相同,國元證券也在積極探索非方向性權益投資業務,開展股指期貨套利交易、打通融券出借機制;同時積極拓展定增的客需業務,做市業務遵循“回歸做市本位”定位,平穩運行。
資管業務方面,國元證券延續了其增長趨勢。報告期內,業務凈收入為4510.24萬元,同比增長21.62%;利潤為2871.24萬元,同比增長9.80%。年報顯示,公司緊跟監管趨勢,積極壓降通道類產品規模,向主動管理轉型。
上半年,A 股全面注冊制正式實施,投行業務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也對證券公司執業質量及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資本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近幾年來,國資背景及控股股東國元金融控股集團、安徽省內政府部門對國元證券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早已是市場共知的明牌。國元證券投行也趁此東風而起,過去幾年,公司投行業務業績增速高于行業平均。
但中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投行業務收入約1.02億元,同比下降60.41%;利潤約523.89萬元,同比下降高達96.27%。債券項目方面,總承銷規模139.65億元;股權項目方面,完成1個IPO項目、2個再融資項目、1個并購重組配套融資項目以及14個新三板項目(包括3個掛牌和11個定增項目),合計募集資金31.84億元。
對于投行業務“塌方式”的失速下滑,國元證券在中報中除了一句“受諸多擾動因素影響”外,未提及更具體的原因。
經紀業務方面,其凈收入和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利潤同比下降19.13%。稍有亮點的是,在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大趨勢下,國元證券上半年母公司銷售金融產品凈收入0.52億元,同比增長45%,投顧業務收入0.13億元,同比增長71%。
證券信用業務方面,受市場盤整走勢影響,市場融資融券規模整體略微下降,公司融資融券余額為157.78億元,總體業務收入同比下降9.44%,利潤同比下降26.35%。
國元證券在中報中表示,公司不僅擁有豐富的證券業務資質,同時控股國元國際、國元股權、國元創新、國元期貨,參股長盛基金、安徽安元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安徽省股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等,形成了牌照齊全、業務品種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架構。
此外,在MSCI最新更新的ESG評級中,國元證券被提升至“BBB”級,這是公司繼2022年4月從“CCC”連升兩級至“BB”級后的新提升。
標簽: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