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金融界8月18日消息 今日發布的《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里,在全國45個軌道運行城市中,僅50%通勤人口可以實現5公里以內“幸福通勤”,該指標連續3年同比下降,仍有超過1400萬人口承受極端通勤。
但與此同時,自報告監測以來,以一線城市為代表的超大城市首次出現了極端通勤人口規模整體緩解的現象。2022年,北京60分鐘以上通勤人口比重28%,同比降低2個百分點,約20萬人;滬廣深三地60分鐘以上通勤人口比重則連續兩年沒有增加。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45分鐘內通勤有所改善,通勤半徑維持穩定;二三線城市中,西安、杭州、合肥、南昌“幸福通勤”比例顯著下降,才從特大城市晉升為超大城市的武漢,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比例超過一線城市深圳,平均通勤距離則首次超過9公里。
軌道交通是有效降低通勤時間的手段,報告顯示2022年,超7城軌道城市通勤空間輻射半徑增加。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通勤空間半徑均達到40公里及以上,為45城中的最大范圍。但除上海同比略增外,京廣深當年城市通勤空間半徑均未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發現,相較于城市平均水平,新就業大學生群體平均通勤時間更長,通勤更依賴軌道。在2010-2020年大學畢業生人口增量最多的16個城市中,去年,北京、上海和重慶25歲以下職場新人群體通勤距離超過10公里,超4成職場新人居住在軌道車站800米范圍,80%職場新人單程通勤時間在45分鐘內。
其中,在北京的職場新人中,14%的人口需要承受,超長(25公里以上)通勤距離。天津、西安、鄭州、重慶也有超過12%的職場新人承受超長通勤,且高于城市平均5個百分點。
雖然職場新人平均通勤距離長,但因為更依賴軌道交通,45分鐘內通勤可達的比重更高。報告顯示,16個城市中,27%的職場新人居住、就業均位于軌道車站800米范圍,軌道覆蓋通勤比重普遍高于城市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80%的職場新人45分鐘通勤可達。
本文源自:金融界
標簽:
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18日,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3年1-7月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