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這一輪豬價的低迷周期,可能會比預想中更為漫長。
(資料圖片)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國內能繁母豬數量仍然超過4200萬頭,環比雖然略有減少,但是仍然處于歷史相對高位。
6月28日,新希望披露了近期業績說明會及機構調研紀要。
業績說明會上,便有投資者提出疑問,“從2021年5月至今,生豬養殖大部分時間是虧損的,為什么能繁去化這么慢?是不是中小企業和散戶的養殖效率和資產負債并不劣于集團企業?”
該投資者之所以關注該數據,關鍵便在于只有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供給端顯著減少后,豬價才可能會步入新一輪的上漲周期。
不過,與前幾年不同的是,新希望方面指出,“近幾年投入養豬的主體,不論大企業還是養殖戶,其資金實力相比過往都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普遍在周期底部扛周期的時間也會更長一些。”
這意味著,行業后來者可承受虧損金額越大,可承受的虧損時間也更長,因持續虧損所引發的產能主動退出速度,以及行業供需再次出現失衡的周期,也會明顯慢于前幾輪周期。
實際上,經歷2019年的快速拉漲、2020年的高位震蕩后,豬價底點已經于2021年四季度確認,彼時生豬價格曾一度跌破11元/公斤,此后豬價也始終維持在該價格上方運行。
如果2021年四季度視為新一輪周期的開始,至今豬價也已經延續近兩年時間的低迷。但是,期間豬價出現了階段性上漲,比如去年4月到10月期間,豬價便從每公斤12元上漲至28元附近。
這也為養殖企業提供了階段性的喘息機會,但是對行業供需關系而言,則是進一步拖慢了整體供給端產能出清的速度。
“去年6月基本都能賺錢,今年這個位置還在下跌,在14元左右橫盤, 是消費和供給綜合結果。”新希望表示,供給來看,今年豬肉比去年多,第一凍庫儲存比去年多, 第二春節前還是有一部分二次育肥養戶在賭行情,所以上半年的肉還是多了。
此外,公司還表示,進入今年之后,基于對未來豬周期走勢的研判,在上半年先不急于進行規模擴張,到四季度再開始加大力度擴群。
原因為,按照補母豬后4個月配懷+6個月育肥,總共10個月周期估算,“明年上半年可能豬價還有一次回落,但下半年豬價上行概率更大。”
標簽: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