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體育熱潮之下,本土體育用品公司的迎來了高光時刻。
3月22日,安踏集團(02020.HK)發布2021年全年業績公告,安踏集團總營收達493.2億元,同比增長38.9%;毛利同比增長47.2%至304億元,、股東應占溢利同比增長49.6%至77.2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20.1%至109.9億元。公告稱,收益增長是由于安踏分部、FILA分部及其他品牌收益增長。安踏分部收益同比增長52.5%至240.1億元;FILA分部收益同比增長25.1%至218.2億元。
同期,另一家本土頭部品牌李寧(02331.HK)也發布2021年年報,實現收入225.72億元,同比增長56.13%,股東凈利潤40.11億元,同比增長136.14%。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上市至今,李寧營收及凈利潤同比增速雙雙超50%,還是在2008年。具體來看,2021年,李寧各項業務均實現了高增長,鞋類、服裝和器材及配件收入分別增長49.98%、60.54%及68.9%,收入貢獻分別為42.1%、52.4%及5.5%。運營數據亮眼,期間整體零售流水(包括在線及線下渠道)獲得50%-60%高段增長,新品線下零售流水也錄得60%-70%高段增長。
相較之下,一直領跑的耐、阿迪達斯已經不如以往“吃香”。此前耐克公布2022財年第二財季(截至2021年11月30日的3個月)的財報,大中華區營收同比大跌20%至18.44億美元,稅前利潤從去年同期的8.91億美元也跌至5.69億美元,跌幅高達36%。阿迪達斯的2021財年(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年)財報顯示,中國市場全年營收增速僅有3%,2021年在華第二、三、四季度業績分別下滑16%、15%和24%。
對比來看,安踏集團的規模目前約等于阿迪達斯中國的1.44倍,耐克中國的97%。安踏集團表示,在將和阿迪中國的差距越拉越大的同時,按照目前的收入增速對比,將在2022年完成對耐克中國的超越。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國貨興起、“雙奧”高光時刻等一系列標志性事件中,中國本土品牌逐步實現了從一味模仿國外品牌,到獨立自主崛起,再到超越引領的轉變。
由深圳市商務局聯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編制的《深圳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發布。作為謀劃推動深圳市商務高質量
可憐的雪王,自己家都被淹了,還想著幫忙。6月,蜜雪冰城憑借一首洗腦神曲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成功出圈;7月,蜜雪冰城在自身受
全民體育熱潮之下,本土體育用品公司的迎來了高光時刻。3月22日,安踏集團(02020 HK)發布2021年全年業績公告,安踏集團總營收達493 2億元,同比增長
3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
3月22日下午,福建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最新情況,以下是發布會要點匯總。福建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899例絕大
科技部網站3月22日發布關于公開征求《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下稱“實施細則”)意見的通知,最新的這項實施細則針對
3月22日,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發布上表示,從全球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仍處在大流行期,仍然是構成全球關注的
3月22日,豬肉板塊盤中拉升,Wind豬產業指數在上周創下年內低點后快速反彈,走出五連陽。隨著豬價不斷下行,豬企上市公司2021年業績普遍面臨虧
三大指數走勢分化,滬指維持橫盤整理,創業板指震蕩下跌。板塊方面,地產股集體沖高,板塊掀起漲停潮,油氣開采、豬肉、高鐵等板塊走強;新冠
近日表現活躍的地產板塊,今日盤中再度強勢拉升,截至發稿,光大嘉寶、世聯行、陽光城、萬通發展、華夏幸福、蘇州高新、榮安地產、我愛我家、
原油市場方面。周一,原油期貨價格再現飆升,美國WTI原油上漲7 1%,收于每桶112 12美元,錄得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漲,并創近兩周來的最高收盤價
一面是古風古韻、小橋流水,一面是時尚現代、高樓林立,正如“雙面繡”般,蘇州保留了有江南水鄉的溫婉精致,也抓住了歷史機遇,在深厚的文化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