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覽以“培根鑄魂”為主題,集中展出該校48個班級、近1200名師生前往中國7省14個鄉村,歷經17天實踐創作的千余件作品,涵蓋社會素描、田野調查、藝術鄉建等多元課程模塊。
5月13日,學生與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曹丹 攝
作為中國美院檢驗一年級教學成果的重要品牌活動,社會實踐教學成果展已連續舉辦十四屆,充分體現該校“技進乎道”的育人理念。
中國美院黨委副書記傅巧玲在開幕式上表示:“‘根’是腳踏實地的實踐根基,‘魂’是文化自信的精神底氣。通過扎根鄉土的藝術實踐,學生們在傳統與當代的碰撞中探索創新路徑。”
她特別提及中國美院校友、《黑神話:悟空》藝術總監楊奇的成長故事,指出其創作中運用到的傳統文化元素,正是源于學生時代下鄉實踐的積累。
展覽現場,該校專業基礎教學部主任李沐表示,一年級育人工程注重文化扎根與“藝道合一”的實踐,致力于引導學生突破技術層面的限制,實現“以技悟道、以道馭技”的教育目標。
“中國的鄉土不僅承載著真實的生活,更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寶庫。”據教師代表牛申思介紹,本次實踐采用師生“從游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多角度觀察、主動發掘,讓身心體驗與藝術表達實現有機融合。
學生代表凌梓茜分享了自己在四川調研彝族文化、參與鄉村藝術課程的實踐感悟:“17天的鄉土實踐,讓我們對藝術的社會價值有了全新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還特別展示了北京大學元培學院與中國美院專業基礎教學部聯合舉辦的“思政實踐春季交流項目”成果。該項目組織兩校百名師生齊聚山西平遙開展實踐教學,通過深入古建筑歷史現場考察,引導師生扎根中國大地,提升藝術感知力和創造力。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25日。
標簽:
5月13日,中國美術學院(下稱中國美院)專業基礎教學部2025上山下鄉社會實踐教學成果展在浙江杭州開幕。本次展覽以培根鑄魂為主題,集中展出
110年前,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110年后,人們重讀雜志中的文章,仍能感受到真理的
由中國觀賞石協會、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主辦的石韻天成——中國觀賞石藝術展1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160余方觀賞石亮相展廳,
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傾力為廣大公眾打造的歷史文化圖書《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開啟線上預售。新書
5月13日,中國美術學院(下稱中國美院)專業基礎教學部2025上山下鄉社會實踐教學成果展在浙江杭州開幕。本次展覽以培根鑄魂為主題,集中展出
110年前,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110年后,人們重讀雜志中的文章,仍能感受到真理的
由中國觀賞石協會、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主辦的石韻天成——中國觀賞石藝術展1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160余方觀賞石亮相展廳,
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傾力為廣大公眾打造的歷史文化圖書《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開啟線上預售。新書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