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如花似玉、虎嘯龍騰,或奇崛嶙峋、或光潔溫潤,展覽匯聚了中國觀賞石界的主流賞石類型,涵蓋巖石類、礦物晶體類、生物化石類、隕石類等。
展覽分為“形生雅韻”“趣覽萬物”“意會春秋”“境觀江山”四個單元,將觀賞石“形、質、色、紋、韻”鑒賞五要素融為一體,將賞石天然的視覺效果與人文內涵深度融合,展現蘊含在賞石藝術中的韻律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與自然之美。觀眾在欣賞的同時,更能深入理解賞石背后的藝術與人文內涵。
展覽現場。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中國賞石藝術源遠流長,歷代文人對石頭的喜愛與鑒賞,賦予了中國觀賞石鮮明的藝術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歷經數千年沉淀,形成了獨特的理念與文化體系。如今,“賞石藝術”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展覽現場。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賞石全部來自中國境內,種類繁多、形制各異、材質豐富。觀眾不僅能一睹中國賞石的宏富,更能從中了解豐富的地質知識,感受自然的神奇魅力,領略到中華大地物華天寶、地大物博。
標簽:
由中國觀賞石協會、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主辦的石韻天成——中國觀賞石藝術展1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160余方觀賞石亮相展廳,
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傾力為廣大公眾打造的歷史文化圖書《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開啟線上預售。新書
搶救民間家書20周年紀念大會暨2025中國家書文化論壇1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截至目前,博物館收藏
為期4天的四川技能大賽暨2025年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四川省選拔賽14日在瀘州市落下帷幕。36位參賽選手獲評一、二、三等獎,其中6位獲一
由中國觀賞石協會、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主辦的石韻天成——中國觀賞石藝術展1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160余方觀賞石亮相展廳,
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傾力為廣大公眾打造的歷史文化圖書《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開啟線上預售。新書
賽龍舟,作為一項傳統習俗和體育活動,承載著中華兒女同舟共濟、奮勇爭先的精神追求,在我國已傳承千年。賽龍舟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
搶救民間家書20周年紀念大會暨2025中國家書文化論壇1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截至目前,博物館收藏
為期4天的四川技能大賽暨2025年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四川省選拔賽14日在瀘州市落下帷幕。36位參賽選手獲評一、二、三等獎,其中6位獲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