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里的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2025-05-15 17:45:1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博物館里的文物、展覽以及博物館本身都有許多讓人好奇的地方,神秘而又充滿著吸引力,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關于博物館的“冷知識”。

文物都是如何命名的

明明每個字都認識,連起來卻總不知道怎么讀?文物到底是怎么命名的?

有些文物是自帶“姓名”的,部分文物本身自帶題記或銘文,可以據此命名。如越王勾踐劍上就有“越王鳩淺 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經專家考證,鳩淺就是勾踐,后期命名時直接為“越王勾踐劍”;還有荊州博物館所藏“兵闢太歲”銅戈,也是因為刻有銘文“兵、闢”“太、歲”而得名。

有一些名字不詳的文物,需為其重新命名。在給文物定名的過程中,一條重要標準是“觀其名,知其貌”。為此,一件文物的名字往往由三個要素組成:年代、特征、器物通稱。

為了方便編目和辨別,避免雷同,一些更細節的特征也要加在名字里,織繡類文物在命名中往往會加入質地、工藝、紋飾內容等信息,器物類的命名中會加入器形特征和形制,如湖北省博物館所藏的明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云龍紋帽頂。因此,文物名字就變得越來越長。

為什么博物館的燈光那么暗

自然光中的紫外線、人工照明的光輻射都會造成文物的老化褪色。書畫、古籍、拓片、紡織品、漆木器等有機文物對光線尤為敏感。在光輻射的作用下,容易發生光化學作用,導致藏品褪色、泛黃、變色、酥脆、斷裂……總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當然,除了考慮文物保護的因素外,調暗展廳燈光還可以使得光線聚焦在文物上,突出展品,營造出更適合展覽主題的氛圍。而且空間暗一點可以幫助觀眾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沉浸在展覽中,認真欣賞文物。

為什么只能看到銅鏡的背面

銅鏡誕生于三四千年前,起初人們把它當作祭祀器物來用,后來逐漸發展為用于陪葬、辟邪、贈禮、照影等。銅鏡不僅有實用價值,還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那么問題來了,參觀博物館時你看到過銅鏡的正面嗎?為什么博物館里的銅鏡都不給看正面?

博物館里的銅鏡一直以背面示人,是因為古時銅鏡正面為照容之用,光滑平整,千篇一律。銅鏡是由銅錫按1:1的比例打造的,而銅錫合金的物件經過上千年的洗禮大都會變得銹跡斑斑,而銅鏡的背面形態各異,有圓形、方形、葵花形等多種樣式,題材也豐富多彩,有花草、鳥獸、山水……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背景和圖案,更具有觀賞性。

博物館展柜里都有哪些黑科技

博物館展柜不僅是文物的“保護殼”,更是融合了前沿科技的智能裝置。這些展柜通過微型傳感器實時監測并自動調節溫濕度,為不同材質的文物打造專屬微環境,例如青銅器需濕度≤50%,絲織品則維持在55%~65%,部分柜內甚至充入氮氣或氬氣,將氧氣含量降至1%以下,從根源上延緩金屬、壁畫等文物的氧化。特殊玻璃或涂層能過濾99%以上的紫外線和紅外線,避免光照對紙張、紡織品造成傷害,而納米防霧防反光技術則讓觀眾無需受玻璃反光或霧氣干擾,清晰觀賞展品細節。

在展示互動上,自適應照明系統會根據文物材質智能調節燈光色溫與亮度,金器披上暖光凸顯華貴,瓷器則借冷光還原釉色本質,透明OLED屏幕更是將AR動畫或文物復原演示直接疊加在展柜玻璃上,讓靜態的文物“活”起來。

標簽:

相關閱讀

國博推出新書 助觀眾把“古代中國”基本陳

文化

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傾力為廣大公眾打造的歷史文化圖書《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開啟線上預售。新書

2025-05-15

文化中國行丨從中國到世界 這項非遺傳承千

文化

賽龍舟,作為一項傳統習俗和體育活動,承載著中華兒女同舟共濟、奮勇爭先的精神追求,在我國已傳承千年。賽龍舟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

2025-05-15

“搶救民間家書”走過20年 家書博物館入藏

文化

搶救民間家書20周年紀念大會暨2025中國家書文化論壇1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截至目前,博物館收藏

2025-05-15

2025年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四川省選拔

文化

為期4天的四川技能大賽暨2025年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四川省選拔賽14日在瀘州市落下帷幕。36位參賽選手獲評一、二、三等獎,其中6位獲一

2025-05-15

協同發展的第11年,京津冀微旅游更火了

文化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天天樂道,津津有味。根據中國移動梧桐大數據測算,今年五一假期,河北省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超一成。省外客源

2025-05-15

博物館里的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文化

博物館里的文物、展覽以及博物館本身都有許多讓人好奇的地方,神秘而又充滿著吸引力,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關于博物館的冷知識。文物都是如

2025-05-15

江蘇揚州創新機制探索古城保護更新

文化

初夏的夜晚,江蘇揚州的廣陵路上,三三兩兩的老街坊坐在街邊長椅上談天;游客們涌進街巷兩旁的小店,喝一杯咖啡,買一件文創產品,看一場演

2025-05-15

博物館里的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文化

博物館里的文物、展覽以及博物館本身都有許多讓人好奇的地方,神秘而又充滿著吸引力,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關于博物館的冷知識。文物都是如

2025-05-15

江蘇揚州創新機制探索古城保護更新

文化

初夏的夜晚,江蘇揚州的廣陵路上,三三兩兩的老街坊坐在街邊長椅上談天;游客們涌進街巷兩旁的小店,喝一杯咖啡,買一件文創產品,看一場演

2025-05-15

國博推出新書 助觀眾把“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帶回家”

文化

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傾力為廣大公眾打造的歷史文化圖書《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開啟線上預售。新書

2025-05-15

“商場變景區” 解鎖新體驗

文化

近日,海南三亞國際免稅城舉行國家4A級景區揭牌儀式,成為中國首個以免稅商業為核心載體的國家級旅游景區。當越來越多的免稅店、家具城、菜

2025-05-15

文化中國行丨從中國到世界 這項非遺傳承千年

文化

賽龍舟,作為一項傳統習俗和體育活動,承載著中華兒女同舟共濟、奮勇爭先的精神追求,在我國已傳承千年。賽龍舟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

2025-05-15

“搶救民間家書”走過20年 家書博物館入藏8萬多封家書

文化

搶救民間家書20周年紀念大會暨2025中國家書文化論壇1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截至目前,博物館收藏

2025-05-15

2025年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四川省選拔賽落幕

文化

為期4天的四川技能大賽暨2025年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四川省選拔賽14日在瀘州市落下帷幕。36位參賽選手獲評一、二、三等獎,其中6位獲一

2025-05-15

協同發展的第11年,京津冀微旅游更火了

文化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天天樂道,津津有味。根據中國移動梧桐大數據測算,今年五一假期,河北省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超一成。省外客源

2025-05-15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日播時尚2024年虧損1.59億元,能否順利重組轉型“雙主業”受關注

中國網財經2月26日訊 日播時尚2024年年報近期出爐。報告期內,日播時尚實現營業收入8 66億元,同比下降15 7%;歸母凈利潤為-1 59億元,而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