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嶺,共和國的同齡人、一級編劇、《詞刊》主編、戰友文工團原團長……不同的身份與責任疊加,構成了他不同凡響的文藝生涯。作為中國歌詞創作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王曉嶺的每一首名作,都喚起我們的親切回憶和深深共鳴。
4月23日,網絡文藝社群“國藝新時代”邀請多位文化名家,圍繞王曉嶺先生的文藝生涯,舉辦了一場關于歌詞創作的音樂沙龍。王曉嶺先生侃侃而談,在座者如沐春風……
就這樣風雨兼程
王曉嶺的成名始自上世紀80年代。1984年10月,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臺名為《九州方圓》的專題歌會,通過音樂呈現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為準備這臺歌會,王曉嶺來到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采風。坐著出租車夜游深圳的情景,被王曉嶺寫進了《夜色闌珊》:“晚風吹過來,多么的清爽,深圳的夜色絢麗明亮。”從各地來深圳打拼的人,成了《風雨兼程》的主角:“今天你又去遠行,正是風雨濃,山高水長路不平,愿你多保重……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這樣風雨兼程。”歌會播出后,《風雨兼程》《夜色闌珊》等作品立即傳遍大街小巷,而《等到明年的這一天》也成為很多晚會的結尾曲。
王曉嶺將全部精力獻給了文藝工作,尤其鐘情于軍旅題材。一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藝術是生活的鏡子。”王曉嶺的藝術創作,就是他經歷的全部人生的縮影。熟悉王曉嶺的人都知道,他很早就投身部隊生活。從站崗放哨的普通戰士,到班長、排長這樣一路走過來。受到母親劉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代女詞作家的影響,即使身處兵營,他也從未放下過歌詞寫作。
后來,王曉嶺在軍旅和其他題材的歌詞創作中扎根、耕耘、揮灑汗水。他來自于軍營,深入百姓生活。王曉嶺認為,是家庭與軍隊共同成就了現在的他,也給予了他一生的財富。
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
王曉嶺說,歌曲是一個時代的風向標,也承載著一個時代的精神氣象。好的流行的詞一定是與時代同頻共振的。
改革開放之初,校園歌曲盛行,港臺歌曲被青年追捧,王曉嶺的《風雨兼程》《夜色闌珊》等作品一經問世便得到了青年們的喜愛,其中《風雨兼程》更是被唱到了央視春晚。一系列傳唱度極高的歌詞,陸續誕生于王曉嶺的筆下。回顧這些歌曲的成功,王曉嶺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這些作品最大程度地還原了那時的民族性格和時代追求,道出了人們對嶄新生活的體驗和向往。
1994年,正值社會上響起一種聲音:和平年代,軍人的價值體現在哪里?王曉嶺用一首《當兵的人》做出了響亮的回答:“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只因為我們都穿著,樸實的軍裝;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為了國家安寧,我們緊握手中槍。”
“進入和平年代,軍人的價值體現在哪?軍人和普通百姓,究竟是一樣,還是不一樣呢?”王曉嶺反復在思考這個問題,最終把答案寫在這首歌中。這首歌唱出了那個年代所有戰士的心聲,王曉嶺也將對當年“貓耳洞”中同患難的戰友的緬懷寫進了歌里。
王曉嶺總結自己寫軍旅歌曲的經驗,說:“好的軍旅歌曲都應該是貼近時代的命運和呼聲的。有人說它應該是投槍、匕首、進軍號,或者說應該是旗幟。真正好的歌應該是在時代中應運而生的,和整個時代是緊密結合的。”這是王曉嶺歌詞創作的切身體會,高屋建瓴,又切中肯綮。
風也牽掛你,雨也惦記你
王曉嶺說:“一首歌要流行,肯定是和百姓的心聲相伴而生的,和老百姓的喜怒哀樂、老百姓的情緒是緊密相連的。”
曾經的從軍經歷,讓王曉嶺與工農子弟兵、與廣大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他作品的字里行間,透露著真實樸素的人民的心愿、心聲。2020年創作“中國夢”主題歌曲《邊寨喜訊》時,他到訪貴州的花茂村、河南的寧陵縣、四川的小涼山,從村民身上尋找小康路上心底里的“滿滿的幸福感”和對黨的感恩,最終創作出了“這邊那個過一村,那邊那個過一寨;村村那個鑼鼓喧,小康那個大路寬”。
創排大型聲樂套曲《西柏坡組歌》的三年里,王曉嶺去西柏坡采風九次,每首歌詞都改了15遍以上,其中一首《天下鄉親》他怎么改也不滿意。直到有一天,他來到曾在抗日戰爭時期走出著名的“平山團”的地方。村里老人拉著王曉嶺的手說:“可把你們盼來了。”樸實的話語打動了他,王曉嶺終于寫出感人至深的歌詞:“風也牽掛你,雨也惦記你,曾經住過的小山村,我是否對得起?我來的時候,你傾其所有,你盼的時候,我又在哪里?你望眼欲穿的時候,我用什么來報答你?”王曉嶺說:“創作這首歌詞的過程,也是對我生命的洗禮和靈魂的叩問。”
“朝花夕拾”和“杯中酒”
王曉嶺認為,歌詞藝術要想發揚光大,還必須實現民族化,說白了,就是將民族的東西和時尚性的一些技巧結合,二者缺一不可。
王曉嶺對民族文化的熱愛,體現在一本談歌詞創作的書——《歌詞門》中,他用10篇文章來表達多年歌詞創作的心得,并各以一首詩凝練文章的核心要義:“視角”即把握寫作的切入角度,“入門方知角度始,側峰橫嶺皆因之”;“節奏”使歌詞形態靈動多姿,如“珠落玉盤長短句,點兵沙場定風波”;“鋪展”即歌詞的敘事邏輯,“華章似錦鋪展開,流水行云次第裁”;“結構”則與歌曲旋律相呼應,“曲式已在結構中,新詞未成律先成”……語言平實,卻道出了對歌詞創作最精華的體悟,展現出了其深厚的治學功底。
上個世紀90年代流行的《中華民謠》(馮曉泉、張曉松詞),曾被一些歌詞界的同仁指責,認為其遣詞隨心所欲,其實這種詞句跳躍,正是詞作者有意為之。其中有幾句詞是這樣寫的:“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
王曉嶺分析說,“朝花夕拾”和“杯中酒”看似并不相干,細品則有內在關聯,透出某種蒼涼的人生況味,這難道不是富有意境的傳統詩詞給予創作者的靈感么?“大雁飛過”和“菊花插滿頭”的畫面進一步烘托,使思緒愈發悠遠綿長。這首歌詞的成功經驗,也體現了歌詞創作的一個重要法門:從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
提到向民歌學習,王曉嶺認為:“民族性絕不僅僅是把民歌拿來就直接套上。歌詞創作怎么和民族旋律、民歌特點融合?歌曲不應該靠硬性推廣,如果沒有寫出咱們老百姓真正喜歡的、契合民情的作品,那么無論是歌詞還是歌曲,都不會流傳并流行。”
成功的作品是時代的縮影,為我們了解當時社會歷史和個人生活提供了可以參照的鏡子。王曉嶺在歌詞創作中展現出的考究、細致,在字句間傳遞出的深厚情懷,在作品中體現出的對時代背景與生活冷暖的精準把握,讓我們看到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作品成功背后的秘密……(陳 瑜 王琳琳)
歡歌唱響新時代,團結奮進向未來。近日,以喜迎黨的二十大,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主題的2022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在八桂大地火熱開展。
5月17日,由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北省文物局)、武漢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三屆博物館青年
王曉嶺,共和國的同齡人、一級編劇、《詞刊》主編、戰友文工團原團長……不同的身份與責任疊加,構成了他不同凡響的文藝生涯。作為中國歌詞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發《文化和旅游部關于修改〈娛樂場所管理辦法〉的決定》,進一步深化娛樂場所放管服改革,持續釋放改革紅利。為貫徹落
歡歌唱響新時代,團結奮進向未來。近日,以喜迎黨的二十大,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主題的2022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在八桂大地火熱開展。
5月17日,由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北省文物局)、武漢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三屆博物館青年
5月17日,第七屆長江讀書節在湖北省圖書館啟動。本屆長江讀書節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指導,湖北省圖書館主辦,將圍繞
5月16日,2022東亞文化之都十周年西安音樂會在線上開啟,向東亞友邦傳遞西安關于和平與友愛的熱情,共同奏響中日韓友誼交響曲。音樂會上,
補短板、強功能、社會化運營、綜合化運營發展……在我國許多地區的村鎮一級,鄉鎮文化站和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被納入機構改革和職能轉型的整體
正想著把家里這個院子利用起來做點自己的事,市里剛好就號召建設文化小院了!作為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農民畫、剪紙文化小院的負責人,銅川市
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志愿服務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文化志愿服務作為圖書館閱讀服務的延伸服務之一,是圖書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