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在最近于法國巴黎舉行的歐洲醫學腫瘤學會年會上提交論文稱,他們確定了空氣污染引發非吸煙者肺癌的機制,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微小顆粒會對健康構成風險。這項研究有望為預防肺癌提供新思路。
人們一直認為,非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上升與空氣污染有關。傳統觀念認為,接觸致癌物——比如香煙或污染物中的致癌物會導致DNA變異,繼而形成癌癥。但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科學家發現這種模式有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以前的研究表明,DNA可以變異而不引發癌癥,且大多數環境致癌物不會導致突變。
為弄清楚空氣污染對肺癌的影響,科學家分析了來自英國、韓國等超過46萬人的健康數據。他們發現,如果暴露在直徑小于2.5微米的PM2.5污染顆粒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EGFR)發生突變的風險會增大。
研究小組通過小鼠實驗發現,這些顆粒導致了EGFR基因和克爾斯滕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發生變化,這兩種基因都與肺癌有關。此外,對250份從未暴露在吸煙或重度污染的致癌物下的人類肺組織樣本開展的分析表明,盡管肺是健康的,但18%的EGFR基因和33%的KRAS基因發生了DNA變異。
科學家稱,變異似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就其自身而言,這可能不足以導致癌癥,但當細胞暴露于污染中時,就可能激發導致炎癥的“愈合反應”。如果該細胞有突變,就會形成癌癥。
在對小鼠進行的另一項實驗中,他們證明,一種抗體可以阻斷引發炎癥的介體——白細胞介素1β,從而將癌癥扼殺在“搖籃”中。
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發現能為未來的分子癌癥預防奠定堅實基礎,屆時可以向大家提供一種藥片,或許每天服用一次就能降低癌癥風險。而將來人們有可能通過掃描尋找肺部的癌前病變,并嘗試用白細胞介素1β抑制劑等藥物逆轉這些病變。(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2022年9月12日是第18個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主題為防治出生缺陷,促進生育健康。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指出
記者9月12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強教授課題組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徐清波教授課題
12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吳凱豐團隊在膠體量子點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科研團隊觀測到
英國科學家在最近于法國巴黎舉行的歐洲醫學腫瘤學會年會上提交論文稱,他們確定了空氣污染引發非吸煙者肺癌的機制,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微小
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通過使用植入式藥物工廠,阻止了小鼠的晚期癌癥,而且這種新療法只需幾天就能生效。該研究已發表在《臨床癌癥研究》上。
2022年9月12日是第18個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主題為防治出生缺陷,促進生育健康。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指出
記者9月12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強教授課題組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徐清波教授課題
12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吳凱豐團隊在膠體量子點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科研團隊觀測到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發現了兩顆距離地球僅100光年的新行星,其中一顆可能適合生命生存。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這兩顆行星都被稱為超級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美國農業部(USDA)認為一種營養強化的紫色西紅柿可以安全種植。這種西紅柿在經過基因編輯后可產生比原有品種多9倍的抗氧
空氣污染是一個巨大的問題。雖然在戶外,陽光、降雨,甚至自然發生的氧化作用都有助于清除空氣,但當在室內時,許多這些因素并沒有發揮作用
如果看到蟲子,先別急著拿拖鞋打,因為那可能是一只被改造過的機器昆蟲。昆蟲擁有令人驚嘆的運動、彈跳和飛行能力,許多科學家從昆蟲的生理
自然界擁有自己的內在電網。在我們腳下和海底,細菌產生的微小納米線呼出多余的電子而形成一張遍布全球的電網。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