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周叢照教授和陳宇星教授課題組,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人類磷脂翻轉酶ATP8B1-CDC50及其與生理底物磷脂酰絲氨酸復合物的三維結構,并借助一系列生化實驗闡明了ATP8B1的底物特異性及其活性調控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3月30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脂質雙分子層的不對稱性是真核生物細胞膜的標志性特征,維系一系列細胞功能,如膜穩定性、細胞形狀、細胞信號傳導以及膽汁和膽固醇穩態等。人類ATP8B1是一種P4型ATP酶,主要定位于肝臟的膽管細胞和小管膜上,利用ATP水解產生的能量將磷脂從細胞外膜翻轉到內膜,對維持肝腸等細胞膜穩態具有重要作用。ATP8B1的功能缺陷會導致嚴重的人類相關疾病,如I型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癥,嚴重時將發展成肝膽管癌等疾病。
研究人員結合體外ATP水解活性以及基于熒光標記的脂質翻轉活性檢測,首次利用生化手段證明了磷脂酰絲氨酸是ATP8B1的真正生理底物。結構比對發現,無配基的ATP8B1處于天然的磷酸化狀態,其氨基端和羧基端分別插入三個胞內結構域之間,處于自抑制狀態。這一首次發現的全新構象,更新了人們對P4型ATP酶轉運循環的認識。在生理底物結合時,ATP8B1的自抑制狀態將被解除。進一步的酶活實驗發現,在生理環境中大量存在的膽酸鹽能夠極大地增強ATP8B1的酶活,表明膽酸鹽在ATP8B1的活性調控中起著重要作用。結構分析發現,ATP8B1胞內的P結構域上具有一個獨特的帶正電的柔性結構與膽酸鹽響應密切相關。
該研究結果闡明了ATP8B1介導的膽酸鹽循環過程中膜脂不對稱性修復的分子機理,揭示了ATP8B1在底物和肝內膽酸鹽共同作用下的“自抑制-抑制解除-酶活增強”的精細調控機制,同時還為膽汁淤積癥等疾病的治療干預和藥物設計提供了結構基礎。(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周叢照教授和陳宇星教授課題組,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人類磷脂翻轉酶ATP8B1-CDC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于北京時間3月31日18時40分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被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周叢照教授和陳宇星教授課題組,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人類磷脂翻轉酶ATP8B1-CDC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開發出一種新冠病毒傳感器,可同時提高準確性和檢測速度,有望徹底改變病毒檢測方式。在29日《納米快報》上發表的
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傳染病》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的研究表明,感染兩種不同普通人類冠狀病毒不會產生能與新冠病毒發生
據最新一期《自然·通訊》報道,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首創研究揭示了液滴為何具有腐蝕堅硬表面的能力。這一發現可以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于北京時間3月31日18時40分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被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
被譽為生命科學登月計劃的人類基因組測序再次取得重大進展:國際科學團隊端粒到端粒聯盟(T2T)發表了第一個完整的、無間隙的人類基因組序列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0日報道,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的水穩定二維共價有機框架(COF)納米顆粒,可以引導人類間充質干細
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31日發表的一項動物行為研究,斑馬擬麗魚(慈鯛魚的一種)和公式魚能完成1到5以內加減1位的計算。科學家認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基于轉錄組測序、酵母雙雜交文庫篩選和蛋白質組數據分析,獲得了一
3月30日,記者從甘肅省科技廳了解到,為充分挖掘甘肅省中醫藥方面的稟賦優勢,推動甘肅方劑在當前甘肅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積極作用,甘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