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來到黑龍江、福建、云南等地,走進一個個年輕人的鄉村生活,感受他們熾熱的青春力量,感受他們為家鄉注入的新活力。
——編 者
黑龍江綏芬河種植戶李強——
種木耳,用科技喚醒土地的力量
本報記者 郭曉龍
天光初亮,晨霧輕籠著黑土地上連綿的菌棚。
33歲的木耳種植戶李強踩著露水走進黑龍江省綏芬河市阜寧鎮建東村的木耳基地,這里已悄然蘇醒:溫濕度傳感器在菌架間閃爍,氣象數據如溪流匯入監控器,手機屏幕取代了沾泥的膠靴……
8年前,大學畢業的李強放棄了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種木耳。他白天跟著老農學技術,晚上刷短視頻惡補農業知識。有一天,一條“物聯網種菜”的視頻讓他眼睛一亮:“木耳種植為啥不能數字化?”
說干就干!李強跑到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和東北林業大學,請來專家指導,還自掏腰包買來傳感器做實驗。但村民圍觀時還是直搖頭,“手機種木耳?凈整花架子!”
直到那個倒春寒的深夜,李強引入的傳感器智能技術預警到低溫情況,智能大棚緊急啟動保溫措施,保住了全部菌包,而傳統大棚卻被凍壞了三成木耳。
第二天早上,55歲的村民杜永勝蹲在手機前盯著溫度曲線和氣象預警系統看了半小時,憋出一句:“這玩意兒,服!”
走進智慧大棚,溫濕度傳感器如“哨兵”般林立,數據實時上傳云端。杜永勝舉著手機,熟練地切換監測數據:“以前巡棚累夠嗆,現在手機上就能管!”
做好科學種植,李強還有新想法。
2022年,李強提出種植富硒木耳時,村民們還是持保留意見,“加硒?那不成了化肥?”他不爭辯,默默承包了一個試驗棚,還把檢測報告和營養學資料印成小冊子,逢人就講:“硒是‘長壽元素’,能讓木耳身價翻倍!”收獲時,他種植的富硒木耳硒含量達普通木耳3倍,單價提高20%。
李強的手機里,存著好多村民的短信:“謝謝小李,今年閨女學費湊齊了!”“直播賺的錢,給老伴買了新衣服……”如今,他的基地帶動周邊33戶村民戶均年增收4.2萬元。李強遞來一包玉木耳,包裝上印著他想出來的標語——“用科技的溫度,喚醒土地的力量”。
福建武夷山網絡博主沈枝丹——
拍視頻,讓家鄉特產被更多人看到
本報記者 施 鈺
揮鋤挖筍,剝去筍殼,溪邊洗凈,再將筍制成筍干、筍餅、筍肉煲,一桌飯菜蒸騰起鄉村的煙火氣……沈枝丹在自己的短視頻賬號上發布了一條以春筍為主題的視頻,獲得超50萬點贊。
2018年初,85后沈枝丹回到家鄉福建省武夷山市洋莊鄉,開始通過短視頻平臺分享鄉村生活。“最開始我只是想拍拍身邊的美食美景、記錄生活。”沈枝丹鏡頭下真實自然的鄉村生活獲得了許多關注,視頻里出現的家鄉特產也被更多人看到。
“沒想到拍視頻還能把家鄉的特產賣出去。”沈枝丹向附近的農戶收購地瓜干、豆腐乳、辣椒醬、茶葉等,完整呈現農產品的制作過程。
流量浪潮之下,困惑也隨之而來。
挨家挨戶收來的農產品數量跟不上銷售需求,賣相、口味也參差不齊,產品口碑受到影響。“要是無法保證品質,即使花再大力氣宣傳,買賣也做不長遠。”她下定決心規范生產。
2020年底組建專業團隊,2021年陸續成立茶葉和食品品牌,沈枝丹投資建設農產品加工標準化廠房,并積極對接農村合作社,由合作社按要求管理種植養殖、收購、加工。“前不久,我們還和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加強生產全程質量管控,保證產品品質。”沈枝丹說。
“要為鄉村留下帶不走的產業鏈。”沈枝丹介紹,目前她和團隊已開發推出浦城桂花紅茶、松溪百年蔗紅糖等50多種特色農產品。
今年開始,她還向周邊農戶免費分發地瓜苗和鵝苗,以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新建的熏鵝加工廠也要投產了,預計年產量達20萬只。”暢想著未來,沈枝丹干勁十足。
三年來,沈枝丹團隊自有品牌年銷售額實現300%增長,也帶動了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沈枝丹還被邀請到多地開展鄉村主播公益培訓,已累計培訓約1000人次。拍視頻、快遞發貨、尋找貨源、直播設置……“最開始當主播創業時,我曾面臨不少實際問題,現在我想為大家答疑解惑、解決困難。”沈枝丹說。
云南西雙版納非遺傳承人玉康坎——
制傣紙,融合古老技藝與現代科技
本報記者 李茂穎
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曼召村,濕潤的空氣中飄著草木清香,遠處傳來陣陣搗漿聲。
在村里的研學基地,10多名小學生圍在傣族傳統手工造紙技藝非遺傳承人玉康坎身邊,好奇地觀察傣紙制作。紙框輕輕搖晃,紙漿均勻分布,在玉康坎手把手傳授下,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嘗試撈紙。這樣的場景,每周都會在曼召村上演。“看到傳統技藝在孩子們手中延續,我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玉康坎笑著說。
在曼召村,手工造紙技藝有著800多年的歷史。玉康坎的父親巖坎,是傣族傳統手工造紙技藝省級傳承人。
2020年,這名90后傣族姑娘從城里回到曼召村,創立西雙版納召詣傣紙民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想讓傳統技藝煥發新活力。
廠房內,工人們分工協作:幾位老師傅坐在木槽旁,用紙框在紙漿池中輕輕舀起,紙框上漸漸浮出一層均勻的紙膜;不遠處,年輕人正操作著激光打標機、燙金機等10余臺設備,對成形的傣紙進行加工。
“我們引進設備不是要取代手工,而是解決傳統工藝的局限。”玉康坎指著墻上色彩斑斕的文創產品說,“以前傣紙顏色單一,現在通過添加天然染色劑、新鮮花瓣,結合激光打標和燙金技術,可以在紙面做出精致的圖案。”
在玉康坎的帶領下,村里已開發出包裝用紙、手提包、禮盒、紙扇、燈具、裝飾畫等60余種產品,為傣族傳統造紙技藝打開了“新大門”。線上,公司通過社交平臺進行宣傳推廣;線下,游客們可以親手體驗傣紙制作,感受非遺魅力。
立體化運營模式成效顯著。近兩年,曼召村傣紙年產量達到1000萬張以上,全村年收入超1000萬元。更令人欣喜的是,曼召傣族傳統造紙技藝的知名度不斷提升。
暮色降臨,廠房里燈火通明,玉康坎和工人們還在為新訂單忙碌,古老技藝與現代科技正在這里交融。
標簽:
美東時間周一,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跌。道瓊斯工業指數收跌98 60點,跌幅0 24%,報41218 83點;納斯達克指數收跌133 49點,跌幅0 74%,報178
中新網5月6日電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25年5月6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
據初步測算,2025年五一假期五天(5月1日至5月5日),廣東全省接待游客4608 2萬人次,同比增長18 7%;實現旅游收入295 0億元,同比增長20 3%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5日晚通報,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廣州共接待游客近1190萬人次,實現文旅消費超1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 8%、14 2%,多項
中新網5月6日電 據央行網站消息,2025年5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4050億元逆回購操作。具體情況如下:
精美的非遺工藝品、流行的涂鴉藝術、多彩的兒童藝術展,還有融合了數字技術的藝術創作……五一假期,河北廊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推出
5月5日,為期20天的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在廣州落下帷幕。在美國濫施關稅背景下,中國繼續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廣交
截至4月25日,31個省份一季報均已發布,有21個省份增速跑贏或達到全國水平。今年以來,各地落實落細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快布局新
農業農村部最新調度顯示,夏季糧油的主要作物冬小麥進入灌漿期,冬油菜開始收獲。我國夏糧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期眼下,黃淮海地區小麥進入產量
美東時間周一,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跌。道瓊斯工業指數收跌98 60點,跌幅0 24%,報41218 83點;納斯達克指數收跌133 49點,跌幅0 74%,報178
美國對關鍵汽車零部件加征25%關稅的措施已于美國東部時間5月3日零點生效。對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此舉或將永久改變美國的汽車
小區的物業費多高、物業服務質量如何,一直備受住戶關注。去年以來,重慶、山東青島、湖北武漢、寧夏銀川等地傳出下調物業費的消息。這些城
中新網5月6日電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25年5月6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