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深圳如何建好“超充之城”(經濟新方位·能源新業態)

2024-10-22 20:04:27   來源:人民日報

截至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2400多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超1800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七成。如何為車主提供更好的補能體驗,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前行路上的必答題。廣東深圳,一個以敢闖敢試著稱的城市,提出建設“超充之城”的目標,從設施建設、技術創新、行業規劃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

——編 者

下班路上,廣東深圳的新能源車主尹先生順路來到距離公司兩公里的超級充電站(以下簡稱“超充站”)。

一個個“披著”標準紫色外衣的超充站,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截至10月18日,深圳累計建成超充站671座,超充站、充電槍數量超過加油站、加油槍數量。

一年前,深圳建設“超充之城”的步伐提速。如今,“超充之城”建設情況如何?新能源汽車車主體驗怎樣?記者在超充站、電池廠家、充電樁企業進行采訪。

一秒一公里,便捷似加油

插電、掃碼,車載屏幕上的電量一路跳漲。不大一會兒,車就充滿電。“半個多月補一次電,超充也就20分鐘,續航里程近500公里,足夠我上下班通勤和周末周邊游的需求。”尹先生介紹,他的車電池容量為100千瓦時,使用80千瓦左右的快充樁,充滿電需要1小時出頭;使用7千瓦的慢充樁,要一整夜了。“算下來,超充真為我省下不少時間!”

根據充電速度的不同,充電樁可分為慢充、快充和超充。慢充主要以交流形式充電,快充、超充則是基于直流充電技術高壓快速補能。在深圳,超充設備單槍額定功率不低于480千瓦,最快能達到相當于“一秒一公里”的充電速度。

2023年9月,《深圳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高質量規劃建設方案(2023—2025年)》印發實施,深圳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標識”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超充之城”。

深圳超充站建設迅速鋪展。僅尹先生所在的龍崗區,截至今年10月18日,已建成113座超充站。

在公共汽車、出租車全面電動化的基礎之上,深圳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16.2萬輛,占機動車總保有量超1/4,每賣100輛汽車,75輛是新能源汽車。

在深圳,找到充電站、充電樁已不是難題,充電慢則成為不少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顧慮。

化解“續航焦慮”,需要充電設施的“大輸出”,也要汽車電池“吃得下”。

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池產品線總經理何軒表示,電池充電速度要突破,一是靠化學體系優化,提升充電能力,同時兼顧安全和耐久性能;二是靠結構設計創新,控制產熱,提高電子傳導效率;三是靠先進應用策略的運用,包括最優化自適應充電策略、全生命周期設計冗余優化等。

2019年,觀察到市場及用戶需求,欣旺達開始布局超充技術,目前已與小鵬、吉利、理想等車企達成應用合作。其“閃充電池”1.0版本實現量產,10分鐘可以補能至80%。“兩款最新的閃充電池也將陸續投產,在充電能力、整車續航表現等維度進一步突破。”何軒表示。

記者在深圳多個充電站觀察到,補電的車輛中,支持超充的車型并不多。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超充技術較新,主要應用于25萬元及以上的中高端新車。同時,公共超充樁建設起步較晚,用戶未體驗到超充的便利,市場培育還需要一段時間。市面已有車型還是以慢充或快充為主,但超充是行業發展方向。

深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高端超充車型密集上市,2023年6月統計上市40余款,2024年5月已超140余款。有行業機構預測,到2026年底,國內支持高壓快充的車型市場保有量將超1300萬輛。

時間換空間,智能充放電

傍晚,深圳會展中心地面停車場的超充站內停滿新能源汽車。該站點設置2個單槍超充樁和5個雙槍快充樁。投運一年來,平均每日為超100輛車提供充電服務。

1小時原本只能充1臺車,現在可以充3臺——超充樁以更高的效率,大幅提升了充電站的接待能力,降低了充電站對車位數量、土地空間的需求,“以時間換空間”。

相比普通充電,超充對充電樁的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單純提升充電功率并不難。但隨著充電速度加快,元件快速釋放大量熱量。如何高效散熱,成為超充必須解決的問題。”超充站技術提供方、華為智能充電網絡領域總裁王志武介紹,與數據中心的傳統風冷散熱技術不同,全液冷超充讓充電主機、電纜、槍頭等均實現冷卻液循環散熱,不僅散熱能力提升30倍,還能降低噪聲、提升設備壽命,原本笨重的充電槍線也變得更輕巧。

深圳正以“存量改造+增量拓展”的形式,快速擴大超充網絡。深圳市會展中心超充站就是由普通充電站升級改造而成。

用原場站同樣的電力容量實現更快速充電,是如何做到的?

“一般來說,由于超充功率更高,會相應減少一些站樁數量。”王志武解釋,同一時間充電的用戶不一定都是超充車型,且每臺車在不同充電階段所需功率不同,極少會遇到滿車位且全部滿功率運行的情況。場站繁忙時,能源管理系統可以根據用戶需求、供電能力等,靈活、動態地分配功率到每輛車,實現充電功率最大化共享。

由深圳巴士集團建設運營的深康充電站,是深圳首座集光伏、儲能、超充、車網互動于一體的智慧綜合充電站。站內超充區,儲能電池柜可存儲200千瓦時電,在電價谷期充電、峰期放電,頂棚鋪設的30千瓦光伏板,也能通過光伏發電,減輕電網負擔。

深圳巴士新能源有限公司充電運營主管潘志朋介紹,深圳巴士集團已建設108座超充站,其中84座集成車網互動功能,可以把新能源汽車當作“移動充電寶”,在用電高峰期反向放電,幫助電網調峰。

“依托能源管理系統,充電站可以根據實時天氣、電價、新能源車電池狀態等,實現站內光伏、儲能、汽車充電放電統一管理和智能調度,形成局域微電網、虛擬電廠。”深圳英飛源技術有限公司能服產品管理部產品總監馮志敏介紹。

“我的車不支持超充,能在超充站充電嗎?”不少車主提出疑問。

據了解,深圳超充站建設以“超充+快充”共建模式為主,超充樁也能向下兼容,根據車輛功率自動調節單槍輸出功率。華為數字能源技術專家修宇軒解釋,超充設施的充電功率會匹配電池需求,而不是強行“灌電”。比如,超充槍在給180千瓦的車輛充電時,輸出功率會自動降為180千瓦。

“以時間換空間”的超充技術、“用比特管理瓦特”的數字能源技術,為土地空間有限的超大城市布局超充站,提供了解決方案。易找、快速、體驗好,“充電像加油一樣方便”的想法,正在加速落地。

深圳正重點圍繞高速服務區、交通樞紐、公園商超等片區,打造供需匹配、適度超前、技術領先的超充網絡,今年底計劃建成1000座超充站,形成“600米充電圈”。

統一化建設,規范化發展

網約車司機熊師傅打開手機,熟練點開“i深圳”APP,找樁、導航、充電,一鍵就可實現。“附近充電站在哪,價格、距離、樁多樁少、有沒有位,一下都能知道。”熊師傅頗有心得。

“每到一個充電站,就得新下一個APP”。長期以來,不同運營商的APP端口不一,需要反復注冊、充值,曾讓不少車主煩心。為此,深圳市專為新能源車主提供充電好“幫手”,提供“一鍵找樁、一鍵充電”等公益性服務。

它的背后,是深圳基于全市域級、全自主可控、精細建模的統一時空信息平臺打造的“電力充儲放一張網”。原本零星分散的充電樁、儲能站、光伏站等電力充儲放資源,以數字孿生、全景可控的形式接入“一張網”中,形成規模化整體性資源,從而實現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提供便民服務的同時,打造更智慧的政府監管平臺。

“超充之城”建設,絕非簡單的建樁、建站。深圳在構場景、精規劃、立標準、強創新、建生態等方面齊頭并進,加快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適度集中的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市場體系。

作為國內最早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城市之一,深圳已形成良好的產業鏈生態,擁有2.4萬家新能源和數字能源企業,產業鏈緊密聯動、串珠成鏈。其中,充電整樁設備全國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50%;作為充電樁核心零部件的充電模塊,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70%。

“我們將發揮好政府規劃引領作用,調動企業參與積極性,鼓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深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超充市場參與主體多,產品五花八門,需要完善政策體系、發布超充地方標準,引導“超充之城”建設和超充行業發展。

為此,深圳編制出臺新能源汽車超充設施專項規劃和充換電設施管理辦法,明確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路線圖”。4月1日,深圳實施超充設備分級評價和超充站設計的地方標準,并對電動汽車集中式公共充電站選址、充電站布置、電能質量要求等方面設置了具體標準規范。電動汽車充電設備長期失效判定規范、集中式和分散式充電場站分級評價規范等地方標準也陸續出爐。

標簽:

相關閱讀

第七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 展商點贊展前供

財經

視頻:第七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 展商點贊展前供需對接會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上海7月25日電 (任新月)進博會提供的展前供需對接會,非常

2024-07-25

菲仕蘭發布半年報 2024年開局強勁

財經

7月24日,荷蘭皇家菲仕蘭發布半年報,2024年上半年開局強勁。高附加值產品業績表現穩健,雖然因牛奶價格下降和貨幣折算效應導致收入下降6 7

2024-07-25

浙江:義烏至溫州港海豐集運(SITC)海鐵聯

財經

中新網義烏7月24日電(董易鑫 毛鵬飛)23日,一列海鐵聯運班列從位于浙江義烏的鐵路義烏西站駛出,開往該省溫州港樂清灣港區,標志著由義烏

2024-07-24

成都:制造企業加速出海 擴大海外“朋友圈

財經

中新網成都7月14日電 (單鵬)我跟海外用戶交流時發現,他們認同甚至驚嘆于中國的創新。他們逐漸意識到中國正在從代工制造向創新引領轉變。

2024-07-14

看深圳如何建好“超充之城”(經濟新方位·能源新業態)

財經

截至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2400多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超1800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七成。如何為車主提供更好的補能體驗,是

2024-10-22

競業限制,應該限制什么

財經

一段時間以來,競業限制這一法律術語走進大眾視野,引起關注。何為競業限制?從法律層面而言,競業限制應該主要對哪些層面加以限制?競業限

2024-10-22

智能化下半場 中國汽車產業如何破局

財經

智能網聯汽車是一個技術交叉、產業跨界的領域,真正要把這個產業做實,第一是形成共識,第二是做好復雜系統工程。產業要想快速發展,還需加

2024-10-22

向預期目標“沖刺” 中國經濟持續提“質”向“新”

財經

政策的合力會增強經濟回升的動力。現在‘藥方’已經有了。還要重點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是政策進度問題,第二是政策力度問題。——

2024-10-22

老父親當“榜一大哥”刷光50萬養老金

財經

老父親當榜一大哥刷光50萬養老金專家:平臺應為被誘導打賞的老年人設置申請退款機制□ 本報記者 趙  麗□ 本報實習生 林銘溱緣分讓你

2024-10-22

踏浪前行 上半年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全球領先

財經

人民網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黃盛、實習生張欣怡)江南造船、滬東中華、外高橋造船三家船廠實現完工交船38艘、經營接單65艘,中高端船型占

2024-07-25

上海市消保委:網約車平臺有義務保證計費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財經

中新網上海7月25日電 (記者 陳靜)最近,一起網約車司機使用作弊器欺詐消費者的案例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上海市消保委方面25日指出,消費

2024-07-25

“灣區大號地鐵”沿線五城旅游明顯升溫

財經

中新網廣州7月25日電 (記者 許青青)早上去佛山鼎山湖吸氧,中午去順德吃魚生,晚上去東莞吃燒鵝瀨……5月底,廣佛南環、佛莞城際開通,實

2024-07-25

第七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 展商點贊展前供需對接會

財經

視頻:第七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 展商點贊展前供需對接會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上海7月25日電 (任新月)進博會提供的展前供需對接會,非常

2024-07-25

菲仕蘭發布半年報 2024年開局強勁

財經

7月24日,荷蘭皇家菲仕蘭發布半年報,2024年上半年開局強勁。高附加值產品業績表現穩健,雖然因牛奶價格下降和貨幣折算效應導致收入下降6 7

2024-07-25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