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鶴壁報道 “入駐產業園前,公司年銷售額僅1000余萬元。入園后,截至今年‘618’,年內銷售額就超5億。主營業務也從相機擴展到生鮮等類目。”7月初,河南奏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薛雷分享了一組數據。
(資料圖)
河南奏凱科技有限公司從河南起家,2013年前后開始接觸電商業務,主營3C制造產品。2019年底,受同行啟發,奏凱科技著手將公司主體遷往資源、政策更好的產業園。
“我們老板是鶴壁人,他過年回老家和父親說起公司搬遷的事情,才知道鶴壁也有數字經濟產業園,而且地方支持政策特別好。” 奏凱科技運營總監王朋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2020年4月,奏凱科技將3/4的業務搬遷到了京東(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成為最早入園的那批企業。遷入當年,奏凱科技就實現了過億銷售額,2020-2022年連續三年保持在京東3C品類銷售額前三位置。
近年來,鶴壁將數字化轉型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大力發展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探索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吸引了包括奏凱在內的大批數字經濟企業落戶。
前不久,鶴壁副市長王強在2023農業數字新藍海活動暨特色產業集群中國行·走進鶴壁活動上分享了鶴壁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鶴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比連續兩年全省第二,已規劃建設了53平方公里的鶴壁科創新城,建成了河南全省首個5G產業園。
鶴壁地處河南省北部,因相傳“仙鶴棲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是一座因煤建的城市,煤炭產業曾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1957年鶴壁建市之初,一大批知識分子、技術工人從全國各地而來,參與鶴壁城市建設,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在井筒建設、巷道掘進、地質勘探、采煤技術革新等方面,創下全國煤炭系統15項新紀錄。
經過六十余年的發展,鶴壁已成為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之一,是豫北重要的火力發電、煤炭開采、水泥生產等基地。
鶴壁因煤而“生”、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鶴山區是鶴壁最早的建成區,也是鶴壁最重要的礦區之一,在不斷開采下,上世紀90年代開始,鶴山區多個煤礦資源面臨枯竭。除了資源之困之外,長期的煤炭開采,也帶來了產業結構偏重、環境污染、土地沉陷等一系列問題,產業轉型迫在眉睫。
信息技術發展為鶴壁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機遇。2018年鶴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培育更多的增長因素、增長業態、增長動力,加快調整產能、產業、產品結構,助推經濟結構戰略性轉型。
鶴壁市招商投資服務中心副主任董冠峰回憶,也是在2018年,鶴壁政府確認與京東進行全面合作,把數字經濟作為鶴壁發展的重點項目和經濟增長的主要抓手,全面助推以數字經濟為主的新經濟、新業態的提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夯基礎、助融合、聚集群”。自2018年達成全面合作以來,鶴壁市搶抓機遇,以創新思維謀篇布局,推動傳統優勢再造升級,在與京東的合作中逐步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鶴壁模式”。
在京東全生態能力投入下,鶴壁構建了包括物流、電商、云計算在內的實體和數字基礎設施,并逐步落成京東(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京東(鶴壁)智能制造產業園、京東物流鶴壁智能產業園等項目,為地方數字經濟發展夯實了產業基礎。
董冠峰指出,以京東為主的核心企業能夠起到龍頭引領和帶動作用。在京東落地之后,鶴壁又成功引進、華為、龍芯中科、航天宏圖等29家龍頭企業,吸引了519家數字經濟企業集聚。
2022年9月,鶴壁市政府印發《鶴壁市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提出的發展目標之一,是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左右,占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全省前列。同時,工業重點領域要初步實現數字化轉型,建設50個具有行業先進水平的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兩化融合水平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服務業重點領域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20%以上。
2022年,鶴壁數字經濟交易額已達到110億元,京東(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年產值破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14.1% 。同時,京東云還為鶴壁搭建了政務云、公安云、交通云,承載了35個委辦局的100個業務系統,落地交通大數據分析平臺、應急公共服務平臺、政府慧采平臺、智能社區等數十個場景的服務和應用,以數據要素賦能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各類應用場景,打造了以數字政府引領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新模式。
“高分卷”不是一蹴而就的。與農業時代依靠資源稟賦、工業時代強調規模經濟不同,數智時代的區域發展,關鍵在于激活城市產業的“雨林效應”。
鶴壁糧食資源豐富,食品產業發展的資源優勢明顯。河南米立方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鶴壁淇縣產業工業園,專注膨化休閑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17年的發展,成為了30余家國內外頭部品牌的代工廠。
米立方的前身是安陽金谷食品有限公司,原本不在鶴壁發展。公司董事長趙志剛是淇縣本地人,趙志剛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除了回鄉發展的情懷之外,鶴壁的資源和交通優勢也是米立方來此的重要原因。
小麥、小米、玉米等糧食都是米立方生產所需的重要原料,河南是農業大省,鶴壁是全國優質小麥基地、全國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市,可以為米立方的產品生產提供原料保障的同時,節省原料交通運輸成本。為更好服務生產,米立方在鶴壁太行山核心產區流轉了500畝農田,打造小米種植基地。
交通和物流是關乎企業產銷的重要一環。鶴壁東站、滑浚站兩座高鐵站先后落成,包括京港澳高速、臺輝高速在內的多條高速貫通南北,連貫東西,鶴壁成為豫北重要的交通樞紐。通達的交通為物流發展創造了條件。現代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信息等業態的復合型服務業,也是鶴壁 “四優三新”(4+3)主導產業之一。
此外,2020年,鶴壁市開始聯合京東云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推動平臺供應鏈資源在園區的規模集聚和協同生產。作為河南省重點項目,京東(鶴壁)智能制造產業園以京東訂單及外貿訂單為牽引,匯集智造企業,打造3C智能產品(計算機、通訊消費類電子產品)產業鏈集群。
“銷售牽引生產,消費牽引設計和創意。實現高效的、低成本的生產要素聚集的生產洼地。”這是鶴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馬成海對產業園的概述。
目前,產業園已匯集深圳等地優質智能制造生產企業200余家。創意、設計、研發、制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后的產業鏈“十節甘蔗”一應俱全。園區代表告訴記者,在智能制造產業園,小批量定制化3C產品從下單到交付最快僅需8小時。產業鏈上各個企業高效協作,實現了效率與質量的雙向提升,不斷刷新產業效率記錄。
據京東消費與產業發展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鶴壁在京東向全國消費者提供的商品還主要是生鮮和食品品類,其中面粉和食用油占比接近70%。2023年上半年,鶴壁已經成為河南在京東渠道上行排名第二的市,數碼、家用電器、電腦辦公等品類實現了億元規模的上行。
如今,鶴壁汽車電子電器、光電子、尼龍、日用化工、數字經濟等較為完備的產業生態走在河南前列,探索走出了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去年9月召開的“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鶴壁專場新聞發布會,鶴壁市委書記馬富國在會上談到,鶴壁因煤而“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電力、建材、化工等產業,到近年來以數字經濟引領轉型發展,產業格局由“一煤獨大”轉變為“多業并舉”。 煤炭產業增加值比重由17.1%下降到6.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由23.5%提高到53.6%,第三產業占比由18%提高到35.3%。
標簽:
申通地鐵集團介紹,為進一步滿足暑運期間乘客出行需求,做好2023年暑期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