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新生代顯著的全球性氣候事件對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哺乳動物在此環境背景下經歷了由古老類群為主向現代類群為主的轉變。這種轉變受到了水循環的顯著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通報》雜志。
中生代末期,包括恐龍在內脊椎動物的滅絕,給哺乳動物及其他脊椎動物提供了充分的發展空間。新生代冰室-溫室氣候頻繁轉換,中間有過多次小幅升溫事件。氣候條件變化顯著影響了新時代哺乳動物類群的地理分布。
“水汽條件的變化控制著森林、草原等植被轉換,使得我國新生代各地質時期不同地區哺乳動物群的組成及特征,產生了明顯的區域性差異。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導致了各大陸的連接或分隔,促進或阻隔了不同大陸之間的動物交流。”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鄧濤說。
研究發現,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導致哺乳動物向北遷徙,且數量增加明顯,哺乳動物的靈長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在此事件之后很快在亞洲地區起源,并通過海平面下降產生的陸橋迅速擴散到歐洲和北美。極熱事件之后的小幅增溫事件造就了早始新世和中中新世氣候適宜期,在此期間物種多樣性顯著增加,中新世成為東亞哺乳動物向現代轉變的重要時期。
同時,始新世/漸新世之交全球環境急劇變化,溫室環境驟變為冰室環境,導致了顯著的動物群更替,改變了靈長類的演化軌跡。
“晚中新世以來的降溫事件使得哺乳動物類群發生了重大變化,影響到人類的遷徙和擴散,也對魚類的演化和分布區的變化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可以說,水循環塑造了新生代哺乳動物的地理分布。”鄧濤說。(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11月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新生代顯著的全球性氣候事件對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哺
據發表于最近《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德國聯邦材料研究與測試研究所(PTB)科學家首次展示了基于高電荷態離子的光學時鐘。這一成果為建造極
11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所與青島星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發明的單細胞拉曼耦合培養技術(scRACS
11月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新生代顯著的全球性氣候事件對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哺
瑞士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石墨烯,制造出了首個超導量子干涉裝置,用于演示超導準粒子的干涉。最
據發表于最近《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德國聯邦材料研究與測試研究所(PTB)科學家首次展示了基于高電荷態離子的光學時鐘。這一成果為建造極
11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所與青島星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發明的單細胞拉曼耦合培養技術(scRACS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分子設計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與相關單位合作,從新的視角揭示了水稻單個產量基因通過源、庫、流性狀
據2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并驗證了一種由DNA制成的新型藥物轉運蛋白,這種分子轉運蛋白大
《當代生物學》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美國俄勒岡大學研究人員繪制了章魚視覺系統的詳細圖譜,對大腦中專門用于視覺的部分神經元進行
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設計出一種機器學習算法Deep-SMOLM,生成了蛋白質的五維(5D)圖像,包括單個分子的方向和位置等信息。相關研究發表于近
美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基因編輯技術TARDIS,可一舉測試數千種基因突變的影響,將以往需要耗時多年的工作壓縮到幾天內。生物學家可借此在動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