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醫學檢驗科曹炬研究員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顆粒蛋白酶前體(PGRN)在促進真菌失控性炎癥反應和抑制固有免疫細胞抗真菌功能中發揮雙重作用,為真菌性膿毒癥的免疫輔助治療找到了一個潛在干預靶點。近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病原微生物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上。
白色念珠菌是引起真菌性膿毒癥的最常見病原體,由于臨床侵入性醫療操作和免疫抑制藥物的廣泛使用,真菌性膿毒癥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且死亡率高達40%-50%。該研究利用白色念珠菌建立小鼠真菌性膿毒癥模型,發現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陷小鼠生存率比野生小鼠顯著提高,多重蛋白檢測和流式細胞分析表明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陷小鼠炎癥反應顯著減弱,真菌特異性熒光染色試驗發現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陷小鼠腎臟真菌載量顯著降低。該研究使用體外電鏡技術和吞噬殺傷試驗明確了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陷小鼠的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對真菌孢子的吞噬殺傷能力顯著增強,并解釋該現象是由于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陷后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表面的C型凝集素受體樹突細胞相關凝集素2(Dectin-2)上調表達所致。研究進一步利用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差異基因表達,證實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失的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對白色念珠菌的抗真菌免疫能力增強。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顆粒蛋白酶前體通過破壞腎臟中的免疫穩態,加重炎癥程度導致腎臟功能衰竭并抑制體內真菌清除,從而在真菌性膿毒癥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免疫損害作用。研究結果顯示顆粒蛋白酶前體有望成為真菌性膿毒癥一個潛在的免疫輔助治療靶點。(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通訊員 龍利蓉)
10月19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醫學檢驗科曹炬研究員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顆粒蛋白酶前體(PGRN)在促進真菌失控性炎癥反
10月2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光輝研究員帶領的多孔催化材料研究組開發了一種雙模板策略,制備了成
10月19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醫學檢驗科曹炬研究員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顆粒蛋白酶前體(PGRN)在促進真菌失控性炎癥反
10月2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光輝研究員帶領的多孔催化材料研究組開發了一種雙模板策略,制備了成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研制出了迄今最薄的鐵電材料——半納米厚的二氧化鋯。最新研究為下一代節能電子設備的設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史保森教授、丁冬生教授課題組與國外同行合作,利用強關聯系統的相變提高了里德堡原子對微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物理學院肖正國教授課題組與南京工業大學王建浦教授、王娜娜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在鈣鈦礦表面形成的納
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材料研究中心能源材料室與合作方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材料所在釩合金抗輻照性能機理研究方
俄羅斯研究人員發現,可使用正電子發射和計算機斷層掃描提前診斷慢性腎病(CKD)。在尿檢還沒有變化但疾病已在分子細胞水平上形成的時期,這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深度學習軟件Omnipose,其能幫助解決在顯微鏡圖像中識別各種微小細菌的挑戰。研究結果發表在17日的《自然
韓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在毫秒級時間尺度上,非侵入性地跟蹤大腦信號的傳播。這項發表于《科學》雜志的最新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