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納米工程師已開發出抗肺炎微型機器人,它可在肺部四處游動,提供藥物并用于清除危及生命的細菌性肺炎感染。在小鼠試驗中,微型機器人安全地消除了引起肺炎的細菌,小鼠存活率達100%,相比之下,未經治療的小鼠在感染后3天內全部死亡。研究結果22日發表在《自然·材料》上。
微型機器人由藻類細胞制成,其表面點綴著抗生素填充的納米顆粒。藻類提供運動,使微型機器人能夠四處游動能力,并將抗生素直接輸送到肺部的更多細菌中。含有抗生素的納米顆粒由微小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球體制成,這些球體上覆蓋著嗜中性粒細胞的細胞膜,嗜中性粒細胞是一種白細胞。這些細胞膜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們吸收、中和細菌和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的炎癥分子。這使微型機器人能夠減少有害炎癥,從而使它們更有效地對抗肺部感染。
該團隊使用微型機器人治療患有由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急性且可能致命的肺炎的小鼠。這種肺炎通常會影響在重癥監護室接受插管的患者。研究人員通過插入氣管的管子將微型機器人施用于小鼠的肺部。一周后感染完全清除,所有用微型機器人治療的小鼠都存活了30天,而未治療的小鼠在3天內死亡。
使用微型機器人進行治療比靜脈注射抗生素更有效。后者需要使用比微型機器人高出3000倍的抗生素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相比之下,微型機器人每次給每只小鼠提供500納克抗生素,而靜脈注射提供1.644毫克抗生素。
該團隊的方法非常有效,因為它將藥物運輸到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結果表明,靶向藥物遞送與微藻的主動運動相結合可提高治療效果,這是一種安全、簡單、生物相容和持久的方式。
總編輯圈點
通過靜脈注射,有時只有很小一部分抗生素會進入肺部。這就是為什么目前許多針對肺炎的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導致病情嚴重的患者死亡率居高。在此次的新研究中,小鼠試驗數據顯示微型機器人能提高抗生素的滲透性,殺死細菌病原體,從而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同時,它的另一項重要意義是向人們證明了將藻類細胞放入肺部是安全的,我們身體的免疫細胞可以有效地消化藻類及任何剩余的納米顆粒,換句話說,有毒物質“零殘留”。(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神經形態工程中心研究團隊宣布開發出一種能進行高度可靠神經形態計算的人工突觸半導體器件,解決了神經形態半導體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首次破譯了一種使皮膚癌轉移到大腦的機制,并利用現有的治療方法成功地抑制了60%到80%的擴散。研究結果發表在最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納米工程師已開發出抗肺炎微型機器人,它可在肺部四處游動,提供藥物并用于清除危及生命的細菌性肺炎感染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神經形態工程中心研究團隊宣布開發出一種能進行高度可靠神經形態計算的人工突觸半導體器件,解決了神經形態半導體
美國杜克大學工程師已開發出一種可伸縮的柔軟表面,其可不斷地自我重塑,以模擬自然界中的物體。依靠電磁驅動、機械建模和機器學習形成新的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首次破譯了一種使皮膚癌轉移到大腦的機制,并利用現有的治療方法成功地抑制了60%到80%的擴散。研究結果發表在最
身處能源危機和氣候目標的夾縫之中,包括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重新燃起了對核電的興趣,紛紛積極調整核電政策:或延長現有
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行星防御任務即將執行。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0日報道,執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
英國《自然》雜志21日發表的一篇工程學論文,英國科學家團隊展示了一組受動物啟發的飛行機器人,可以在飛行中建造3D打印結構。未來的飛行機
記者9月19日從內蒙古科技廳獲悉,由蒙草生態環境集團(以下簡稱蒙草生態)選育的三河偃麥草和巴爾虎草木樨狀黃芪野生栽培品種,通過內蒙古自
澳大利亞工程師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志上撰文稱,他們首次使用3D打印方法,獲得了迄今比強度最高的鈦合金,這是航空航
在物理學和微型磁鐵的幫助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端粒DNA的新結構。端粒被視為長壽的關鍵,它們保護基因免受損害,但每次細胞分裂時都會變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