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成功將“乘客”——問天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隨問天實驗艙進入太空的,還有一批神秘的柜子——科學實驗柜。它們將在太空中“大展身手”,開展各類科學實驗。
這些神秘的柜子都是什么?又將開展哪些神奇的科學實驗?
對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呂從民介紹,問天實驗艙部署了生命生態實驗柜、生物技術實驗柜、科學手套箱與低溫存儲柜、變重力科學實驗柜等科學實驗設施,配置了艙內外應用任務共用支持設備,聯合支持科學項目在軌全任務鏈實施。
其中,生命生態實驗柜以多種類型的生物個體為實驗樣品,包括植物種子、幼苗、植株和小型動物,開展擬南芥、線蟲、果蠅、斑馬魚等動植物的空間生長實驗,揭示微重力對生物個體生長、發育、代謝的影響。
“這些實驗將促進人類對生命現象本質的理解,研究空間輻射生物學和亞磁生物學效應與機制,探索建立應用型受控生命生態系統,為航天員在軌輻射損傷評估、防護提供科學依據。”呂從民說。
他介紹,生物技術實驗柜以組織、細胞和生化分子等不同層次多類別生物樣品為對象,開展細胞組織培養、空間蛋白質結晶與分析、蛋白與核酸共起源和空間生物力學等實驗,探索微重力環境下細胞生長和分化規律及機制,為人類健康、生殖發育提供理論基礎;探索重力效應對生命起源和進化的影響;同時,在高效蛋白質/多肽藥物、納米晶骨骼生物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發現,對指導組織工程、生物醫藥的研究和應用發揮重要作用。
手套箱能為航天員操作多學科實驗樣品提供安全、高效支持,低溫存儲裝置能夠滿足不同實驗樣品低溫存儲需求。
變重力科學實驗柜能夠為科學實驗提供0.01克至2克高精度模擬重力環境,支持開展微重力以及模擬月球重力、火星重力等不同重力水平下的復雜流體物理、顆粒物質運動等科學研究。
另外,艙外還部署了能量粒子探測器、等離子體原位成像探測器,用于獲取空間質子、電子、中子、重離子和等離子體等環境要素數據,為航天員健康和空間站安全運營提供保障支持,并可用于空間環境基礎研究。
中國空間站建造完成后,將在軌運行10年以上。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應用發展中心主任張偉表示,中國空間站未來將開展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與地球科學、空間新技術及應用等4大領域的65個研究計劃,包括近千項研究項目。
在張偉看來,空間站做實驗有顯著的優點。“空間站能提供長期的微重力、輻射等特殊研究環境。在地球上,生命體和物質受到重力的作用,某些本質規律會被掩蓋,在微重力條件下我們有希望發現被重力掩蓋的物質本質規律。”張偉解釋。
同時,載人空間站有人的參與,便于進行實驗操作、實驗模塊更換和維修維護;載人空間站還可以進行天地往返運輸,可實現實驗模塊更換及實驗樣品返回。在軌開展的生命、材料等科學實驗,有必要將實驗后的樣品返回,回到地面做進一步研究。
此外,“在空間站特定的軌道高度,便于進行天文、地球觀測和空間物理研究”,張偉以天文觀測為例說道,由于大氣的吸收和干擾,宇宙中的伽馬射線、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等無法在地面有效觀測到,相關譜段的天文觀測需要發射探測器到太空中開展觀測。(本報記者 陸成寬)
7月24日,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成功將乘客——問天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隨問天實驗艙進入太空的,還有一批神秘的柜子——科學實驗柜。它們
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成功使用DNA折疊法制造出了一款分子馬達。這種由遺傳物質制成的新型納米馬達可以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0日報道,美國和丹麥研究人員利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提供的數據,發現了可能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星系,被稱
7月24日,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成功將乘客——問天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隨問天實驗艙進入太空的,還有一批神秘的柜子——科學實驗柜。它們
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成功使用DNA折疊法制造出了一款分子馬達。這種由遺傳物質制成的新型納米馬達可以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0日報道,美國和丹麥研究人員利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提供的數據,發現了可能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星系,被稱
宇航員長時間駐留太空對身體有何影響?在重力最小的外層空間,人們的肌肉,尤其是抗重力肌肉使用得不多,這可能會導致它們萎縮以及結構和性
副粘病毒有可能引發毀滅性的疾病大流行。該病毒家族包括麻疹、尼帕病毒、腮腺炎、新城疫和犬瘟熱。一個國際合作團隊首次發表了對麻疹和尼帕
根據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EI)對小鼠的一項新研究,保護視網膜支持細胞的蛋白質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促進維持視力的細胞循環過程中發揮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實驗物理系托馬斯·蒙茲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量子計算機,可使用所謂的量子數字執行任意計算,從而以更少的量子粒子釋放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在最近的《科學進展》雜志上報告稱,他們正在研制一種單針自增強疫苗。這種疫苗被注射進人體內后,能多次釋放
挖掘全球人群遷徙交流史、繪制最古老東亞現代人田園人的遺傳結構、追溯中國南北方人群格局的形成……過去十余年里,研究人員利用古DNA技術
塑料在現代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記者7月20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塑料降解顆粒在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