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將醫生“全息傳送”到國際空間站 探訪居住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

2022-04-20 10:22:25   來源:科技日報

這不是科幻小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名醫生的逼真數字渲染,以全息圖的形式出現在國際空間站上。據NASA日披露,2021年10月,NASA使用“全息傳送”通信技術將飛行外科醫生約瑟夫·施密德博士及其團隊“送”到太空,探訪居住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這是第一批從地球“全息傳送”到太空的人類。

在《星際迷航》中,“進取號”星艦上的乘客們生活在一個被稱為全息甲板的夢幻般的場所中,他們可以“傳送”到另一艘船或別的地方。現在,21世紀的技術正在讓科幻電影中的情節不再是夢幻。

全息傳送是“全息圖”和“隱形傳態”的混合體。該技術允許地球上的科學家和太空中的宇航員之間進行聲音和視覺互動。這項技術是由微軟開發的,首先被歐洲航天局的宇航員使用。

去年,施密德博士及其團隊的照片被高科技相機記錄下來,壓縮成數據文件,然后被傳輸到國際空間站,實現了全息傳送。在空間站,宇航員用一種名為HoloLens的“混合現實顯示器”觀看了全息圖,這是一種將數字醫生與國際空間站環境相結合的耳機。

“這是一種全新的人類遠距離交流方式。”施密德說。此外,這也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探索方式,人類的肉體在原地,但實體卻可以離開地球旅行。空間站以每小時約28000公里的速度運行,并在距地球約400公里的軌道上持續運行,但這些數字并不重要,人類都可以“栩栩如生”地出現在空間站上,跟宇航員互動。

這項新技術可極大地提高長期太空旅行的安全和成功率,或對未來深空旅行產生重大影響。不過,空間站和行星之間的遙遠距離造成了宇航員和地面團隊之間長達20分鐘的延遲。該技術在地球上也有直接的應用。無論是在南極洲、海上石油鉆井臺還是軍事行動區等其他極端環境中,無論距離或環境挑戰如何,這種技術都可把人們“聚集”在一起進行交流。

NASA接下來計劃將其用于雙向通信,即將地球上的人全息傳送到太空,并將宇航員傳送回地球。再下一步是將全息傳送與增強現實相結合,真正實現遠程指導。(實記者張佳欣)

標簽: NASA 醫生全息傳送 國際空間站 探訪居住 國際空間站上宇航員

相關閱讀

NASA將醫生“全息傳送”到國際空間站 探訪

科技

這不是科幻小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名醫生的逼真數字渲染,以全息圖的形式出現在國際空間站上。據NASA近日披露,2021年10月,NASA

2022-04-20

超聲波為水下儀器和人體植入設備充電 相關

科技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使用人工心臟起搏器和除顫器等植入式電子設備的患者數量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增加。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

2022-04-20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成功入軌 可大幅提升全球

科技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4月16日2時16分,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2-04-20

中外科研人員利用日本R3儲存環獲得首個重要

科技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及合作者利用日本稀少放射性核素儲存環(Rare-RI Ring, R3),成功測量了短壽命豐中子核素鈀-123

2022-04-19

最新研究成果:應用新型光敏蛋白有望讓盲人

科技

北京時間4月18日,自然雜志子刊《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眼科沈吟教授為通訊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題為《高靈敏度

2022-04-19

NASA將醫生“全息傳送”到國際空間站 探訪居住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

科技

這不是科幻小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名醫生的逼真數字渲染,以全息圖的形式出現在國際空間站上。據NASA近日披露,2021年10月,NASA

2022-04-20

超聲波為水下儀器和人體植入設備充電 相關研究發表在《能源和環境科學》

科技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使用人工心臟起搏器和除顫器等植入式電子設備的患者數量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增加。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

2022-04-20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成功入軌 可大幅提升全球碳監測能力

科技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4月16日2時16分,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2-04-20

中外科研人員利用日本R3儲存環獲得首個重要物理成果

科技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及合作者利用日本稀少放射性核素儲存環(Rare-RI Ring, R3),成功測量了短壽命豐中子核素鈀-123

2022-04-19

最新研究成果:應用新型光敏蛋白有望讓盲人患者重見光明

科技

北京時間4月18日,自然雜志子刊《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眼科沈吟教授為通訊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題為《高靈敏度

2022-04-19

“古魚王國”發現4.1億年前的真盔甲魚家族“新丁”

科技

云南曲靖素有古魚王國之稱。在這里,古生物學家最近又有新發現。《古脊椎動物學報》近日在線發表了一項有關真盔甲魚類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國

2022-04-19

新方法用寄生蟲蛋白助傷口愈合

科技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細胞遺傳學研究所近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的細胞學和遺傳學專家正在研究用后睪屬吸蟲蛋白幫助傷口愈合的方法。研究員

2022-04-19

研究提出:南極冰山未來還能更脆弱 60%由極端大氣條件引發

科技

根據《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提出,2000年至2020年間,南極半島拉森冰架的冰山崩解事件(會形成新的冰山),有60%由極端

2022-04-19

俄科研人員開發具再生能力陶瓷復合材料 為高能系統和高速飛機提供熱保護

科技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強度物理學與材料科學研究所科研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能自我修復缺陷的陶瓷復合材料。新材料的任務是為高能系統和高速

2022-04-19

新機器人系統助外科醫生遠程治療中風 成果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志上

科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開發了一種遠程機器人系統,可幫助外科醫生對中風或動脈瘤患者進行快速遠程治療,以在保護其大腦功能的關鍵時間窗口

2022-04-19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

去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恢復性增長 政策持續加碼助力中小企業平穩發展

中小企業是穩定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黨中央把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長期戰略。2021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規上中小企業收入利潤同

工銀瑞信累計創造投資回報4707億元 夯實投研能力建設

公募基金行業的本質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首要社會責任就是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優質的資產管理服務。作為國內首家銀行系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