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今日熱議:“雙一流”大學生考研卻瞄準“雙非”高校:“逆向考研”為哪般?

2022-12-23 10:17:43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臨近考研,廣大考生正奮力苦戰,只求順利“上岸”。然而,向來是“人往高處走”的考研,近年來卻出現了一個備受爭議的現象——“逆向考研”。半月談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考生從一般認知中排名更高、口碑更好的“雙一流”院校,考向綜合評價稍弱的“雙非”院校讀研。


(相關資料圖)

“逆向考研”或成趨勢

武漢科技大學不久前公布的該校2022級研究生招生數據顯示,2022級碩士研究生新生總數3188名,來自“雙一流”高校的新生有64所高校的159人,分布于18個學院。其中,8名第一志愿報考武漢科技大學的新生分別來自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重慶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

此外,深圳大學數據顯示,該校2022年共錄取碩士生5006人,“雙一流”高校生源占比達到41%,不乏來自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南京大學等名校的學生。昆明理工大學2022級碩士研究生新生中,有92人來自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大學等。上海應用技術大學2022級碩士研究生新生中,14人來自“985工程”院校,48人來自“211工程”院校,共占比5.8%。

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就讀于上海、武漢等地,正在備考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雙一流”高校大學生,將目標定在普通高校。他們均表示,“逆向考研”現象在考研群體中普遍存在,甚至成了一種趨勢。

多種因素導致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逆向考研”多是考生經過對考研形勢、專業學科、地域、家庭等多方因素深思熟慮后,做出的選擇。

——考研人數持續增多,“逆向考研”確保“上岸”。數據顯示,近年來,考研人數呈現逐年遞增趨勢:2020年考研人數為341萬,2021年為377萬,2022年為457萬,有預測稱2023年考研人數將突破520萬。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田友誼表示,不少“雙一流”高校的強勢熱門專業,如計算機、金融等已經成為保研和考研的“角斗場”。因此選擇“雙非”是一種降低考研成本、提高上岸率的戰術。這種低風險、高性價比的選擇,并不會抹去他們的本科名校背景。鍍金不成,“鍍銀”也是不錯的選擇。

——優先考慮特色學科,“雙非”院校更具優勢。多位受訪專家及考生表示,不少“雙非”院校在某些專業學科上具有較強的優勢,一些“雙一流”高校考生考慮發展前景,主動選擇“雙非”院校優勢學科。

從“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的武漢科技大學2022級研究生新生王正告訴半月談記者,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專業是該校強勢專業,且該校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實力雄厚,承接多項重大學術課題,于是選擇來該校讀研。

“對我而言,目標院校的專業科研實力比學校名氣更重要。”王正說,盡管“雙一流”高校具有較強的光環效應,但得益于高等院校特色專業發展,“雙非”高校在一些細分專業學科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田友誼也表示,一流大學不代表所有學科和專業都是一流,一些“雙非”高校在某一學科或專業上實力卓群。以教育學為例,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上海師范大學獲得了B+的評級,遠高于部分“雙一流”高校。

——地理、家庭等因素致使考生“逆向考研”。不少考生根據自身情況,報考時更多考慮地域、家庭等因素。例如,部分考生希望到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讀書就業,部分則傾向于離家更近一些。

此外,部分“雙非”院校為提升生源質量,加大對報考本校的“雙一流”高校考生的獎勵力度,也吸引了部分考生“逆向考研”;另有部分“雙一流”高校考生初試成績不理想,又因讀研心切,被迫調劑至“雙非”院校;還有少許“雙一流”高校考生,因為不愿走出“象牙塔”,選擇相對容易考的“雙非”高校。

應強調能力而不是學校

部分聲音認為“逆向考研”是自甘墮落的行為,但不少考生表示“自己覺得值就行”。“‘逆向考研’是換一個途徑奔向自己的目標。”

有關專家表示,選擇“雙非”高校的考生,客觀上分離了就讀學校與個人能力之間的關聯,有助于打破唯名校論。且“雙一流”高校與“雙非”高校之間的流動會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院校之間的雙向交流會促進新思想、新觀點的流動,對學術創新具有積極作用。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傳毅表示,不同類型的高校,定位不同、特色不同、優勢不同,應該摘掉“有色眼鏡”看待這一現象。

此外,部分網絡媒體和考研機構為吸引眼球,故意放大和隱藏部分事實,過度解讀“逆向考研”行為,借機造勢、販賣焦慮,獲取利益。

田友誼認為,不全面、客觀地看待“逆向考研”,會給大學貼身份標簽,不僅加劇唯學歷、唯名校評價導向,還影響學校之間的平等競爭,對“雙非”高校的招生工作造成負面影響。應該引導學生以提升能力而不是提升學歷進行個人學業發展規劃。

王傳毅認為,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個人志趣與專業的適配性和導師指導的有效性是決定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遠超過所謂的學校排名。此外,經管等熱門學科目前考研競爭激烈,但涉及國家重大戰略的高精尖缺學科卻時常遇冷,導致冷門絕學難有傳承。廣大考生應重視報考的專業和導師,并將個人學業融于民族復興大業之中,才能使個人成長、國家受益。

半月談記者:田中全 萬芃琦

原標題《“逆向考研”,就是退而求次?》

(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標簽: 武漢科技大學 碩士研究生 數據顯示

相關閱讀

今日熱議:“雙一流”大學生考研卻瞄準“雙

財經

“雙一流”大學生考研卻瞄準“雙非”高校:“逆向考研”為哪般?

2022-12-23

天天速訊:名單公布!44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

財經

名單公布!44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已獲批

2022-12-23

當前關注:恐怖本、小黃本亂象頻生 劇本殺

財經

恐怖本、小黃本亂象頻生劇本殺:被忽略的“18+”紅線

2022-12-23

天天快看:郵政快遞業春節“不打烊”

財經

郵政快遞業春節“不打烊”

2022-12-23

天天觀焦點:GDP增速預計在5%以上 “三駕

財經

GDP增速預計在5%以上“三駕馬車”動力足

2022-12-23

今日熱議:“雙一流”大學生考研卻瞄準“雙非”高校:“逆向考研”為哪般?

財經

“雙一流”大學生考研卻瞄準“雙非”高校:“逆向考研”為哪般?

2022-12-23

天天速訊:名單公布!44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已獲批

財經

名單公布!44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已獲批

2022-12-23

當前關注:恐怖本、小黃本亂象頻生 劇本殺:被忽略的“18+”紅線

財經

恐怖本、小黃本亂象頻生劇本殺:被忽略的“18+”紅線

2022-12-23

天天快看:郵政快遞業春節“不打烊”

財經

郵政快遞業春節“不打烊”

2022-12-23

天天觀焦點:GDP增速預計在5%以上 “三駕馬車”動力足

財經

GDP增速預計在5%以上“三駕馬車”動力足

2022-12-23

商品房買賣合同五大“霸王條款”曝光

財經

商品房買賣合同五大“霸王條款”曝光

2022-12-23

環球熱議:為汽車數據加把安全鎖

財經

為汽車數據加把安全鎖

2022-12-23

前沿熱點:豬價離奇“垂直下跌”!準備好過年了?

財經

豬價離奇“垂直下跌”!準備好過年了?

2022-12-22

河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甘榮坤受賄案一審開庭

財經

河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甘榮坤受賄案一審開庭

2022-12-22

每日焦點!“兔圓圓”躍新春!2023年總臺春晚標識和吉祥物官宣

財經

“兔圓圓”躍新春!2023年總臺春晚標識和吉祥物官宣

2022-12-22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