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正在階段性、大力度地向縱深推進。
(資料圖)
教育部在5月30日提出“迭代升級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之后,又于6月19日至20日舉行2023年全國教育數字化現場推進會議。
一位參會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啟動實施以來,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先手棋,全面優化優質資源供給服務,下一步,將加強和夯實應用,賦能教育教學。
無獨有偶,多個重大教育數字化項目近期密集接受驗收。寧夏承接的“互聯網+教育”示范區、湖南承接的教育信息化2.0試點省近期通過驗收;18個智慧教育示范區正在陸續進行年度評估,并將在6月底前完成驗收;90個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也將在新學期啟動評估驗收工作。
過去幾年,教育新基建突飛猛進,教育數字化形成千億級市場,但不容否認的是,還存在信息化建設與教學改革“兩張皮”、教育信息化設施“買得多、用得少”現象。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上述重大項目進行驗收并不意味著結束,相關試點很可能繼續開展并擴大范圍。
在基礎教育階段,數字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還疊加新課標提出的新要求,不僅要構建新型教與學模式,更要形成、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不久前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更是提出了今后五年要開展的重點任務,強調“推進數字化賦能教學質量提升”。
這將是迭代升級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需要破解的重點、難點。
在2023年全國教育數字化現場推進會議上,寧夏教育廳、長沙市教育局作為僅有的兩個地方教育部門代表作了交流發言。
2018年7月,寧夏獲批建設國家級“互聯網+教育”示范區,經過近5年的建設,于今年4月順利通過教育部驗收。2018年8月,湖南獲批全國首個國家教育信息化2.0試點省,今年5月通過驗收。
這是目前兩個教育部直接批準、覆蓋全省域全學段的教育數字化試點,被各界寄予厚望。
上述參會專家介紹,“寧夏、湖南在教育新基建建設方面的成果讓人眼前一亮?!?/p>
據報道,寧夏已經實現200兆互聯網接入、在線互動教室建設、數字校園建設覆蓋所有學校,數字教學設備覆蓋所有班級等“6個全覆蓋”。公開信息顯示,阿里、騰訊、三大電信運營商等50多家企業參與了示范區建設。
《寧夏日報》報道稱,寧夏“以省為單位建成寧夏智慧教育平臺,匯聚海量優質教學資源和教學工具,覆蓋基礎教育各學段各學科,形成了不同版本教材成建制數字教材與課程資源,通過‘云端’下沉鄉村學校”。
湖南亦已實現2.8萬余所學校全部通網,配備了22萬余間多媒體教室,建成了101所現代化芙蓉學校。
除了省域試點,教育部從2019年開始,還在地市或區縣層面分2批遴選了“智慧教育示范區”,共18個創建區域和2個培育區域。教育部將于2023年6月底前對試點進行驗收,根據結果認定“智慧教育示范區”。
各地為此投入大量資源,科大訊飛2019年曾公告稱,在蚌埠市、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這兩個“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區中標了24.45億元的項目,這兩個項目至今仍是科大訊飛智慧教育業務的標桿。
經過連續多年大力度投入,教育新基建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亦有專家指出,有的地方建設的教育信息化平臺還是傳統意義的信息化平臺,重建設輕應用,有的網絡學習空間只是社交類空間的簡單模仿,教育信息化應用缺乏創新。
一些更為聚焦的教育信息化試點試圖有所突破,比如“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該項目直指教學這個教育核心。
2020年11月,“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啟動,共90個地方入圍,各實驗區要在2023年10月30日前向教育部提出驗收申請。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目前實驗區已經聚焦評估驗收啟動了調研、案例征集、成果梳理等相關工作。
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已分兩批在全國部署了103個試點地區和單位,從教師信息化素養的角度切入。
實際上,全域試點與專項試點的項目互有重合,甚至相互嵌套。比如寧夏“互聯網+教育”示范區有四大項目,其中就包括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北京市東城區正在創建“智慧教育示范區”,提出“1+7+N”(一個數據大腦、七項重點工程、N所未來學校)區域智慧教育發展模式,其中也包括教育信息化與學科教學融合的應用試點。
教育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地引進設備、平臺或軟件,而是要讓信息化與教學深度融合。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李玉順認為,教育數字化正從信息化基礎設施環境的宏觀層面逐漸向人的發展及學生成長效果的微觀層面轉變。
“過去,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網絡接入、數字資源開發與共享等基本環境上,強調個體發展的外在保障因素,關注群體利益。目前,關注重心由體系及環境逐漸轉向師生個體,關注學習者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崩钣耥樥f。
在這些重大試點中,鮮明體現了教育數字化的上述轉向。
根據長沙市教育局官微文章,在2023年全國教育數字化現場推進會議上,長沙市教育局介紹了以數字化提升綜合素質評價水平的經驗,打破了傳統以“學業考試成績”作為高中招生唯一錄取依據的做法。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細化評價指標,搭建大數據收集模塊,形成可量化、多樣化、可視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最難攻克也是最需要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的環節還是教學,尤其是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實施,要求深化合作學習、項目式學習、跨學科教學、大單元教學等新型的教與學形式。
北京市密云區作為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正在探索“雙師課堂”、交互電子白板、網絡畫板、平板互動反饋、智筆教學系統、VR虛擬現實、少兒編程等多種信息技術融合模式的應用范式。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蔡可介紹,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標志著基礎教育領域的課程教學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更標志著以數字變革推動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的工作轉型。隨著國家智慧教育門戶的開通及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全部接入互聯網,工作重點將轉向推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應用、特色應用、常態化應用。
在北京市海淀區,海淀區進校附屬實驗小學和海淀區進校附屬第三實驗小學的兩個班級,通過“雙師課堂”同上了一節《趙州橋》。
傳統的課堂只有一名教師主持,但通過在線教學平臺直播和展示作品,兩校師生打破空間限制,如同在同一個教室里互動交流、展示分享。而在“雙師課堂”背后,是兩校教師的一體化聯合教研。
“從解決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痛點’問題出發,在問題解決的精準性上下功夫,突出技術應用的適切性與可持續性,讓技術波瀾不驚地進入教育場域。”蔡可說。
在越來越多的教室里,智能大屏正在成為標配,且功能不斷升級,從播放PPT向支持各種生成式軟件迭代。
北京一師附小在一年級數學《分類與整理》課上,老師利用ClassIn教育軟件的板書圖層功能,把不同顏色、形狀的圖形做成可移動的圖片,引導學生自由拖拽圖片,學習分類和歸納的概念。而在五年級數學《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上,老師利用ClassIn內置的物理虛擬實驗功能,讓學生在智能大屏上把小石子投到燒杯中,通過水平面的上升讓學生直觀感受體積的概念,使抽象內容可視化。
“PPT是教育信息化幾十年最大的成果,現在幾乎成為每一位教師必備的技能。PPT可以幫助教師在講臺上快速上手,而且易于交流傳播。但不恰當的PPT會干擾教學效果,尤其是需要深入講解思維過程的時候,教師更應該利用數字化板書,邊講邊寫,邊寫邊講,這就是生成式課堂的表現。”翼鷗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連華說。
新課標的實施,強調核心素養、“大單元”等系統性育人理性,避免碎片化知識傳授,因此對數字化融合教學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即更需要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備課是教學的初始環節,李連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需要一個教師協同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把課前、課中、課后的數據統一采集呈現出來,讓教師在備課環節就系統性、動態地掌握全部學情。
李玉順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教研是牽引教師常態化、信息化教學行為有效發生的基礎性力量。但當前,部分不發達地區缺乏技術與學科有效整合的針對性培訓和專業指導,有的教師信息檢索和再加工能力弱,難以找到符合學情的教學資源,或者存在“拿來主義”,缺少二次加工,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水平偏低。
目前,不少教育公司提供師訓服務,或搭建教師交流平臺,提供課件資源等。但李連華認為,需要一個全流程的教育教學平臺,比如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打通備課、教學實施的課前、課中、課后的所有內容和數據。
“它不能割裂為更小的產品場景,市場上很多教育信息化產品,有提供備課課件的,有提供題庫作業的,有提供測驗考試的,但相互之間不同,導致精準教學的成本很高。”他說。
在全球,Google Classroom作為一款LMS產品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在美國中小學取得了相當程度的普及率,并迅速在全球應用。
有專家指出,深度運用LMS,可以大幅度提高核心素養課程實施的效果,踐行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混合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對話協作學習,大幅度改善教學評一致性的復雜環境及其實施的壓力。在國內北上廣等多個城市,特別是北大附中、人大附中等名校,如今都已應用了LMS產品,實現了對教師備授課、學生學習全過程的管理與記錄。
在國內的教育信息化市場,目前已有能夠聯通教師社區的LMS產品,比如ClassIn可以貫穿教學評全流程。教師可以在TeacherIn平臺上設計課程的單元、學情分析方案、課前閱讀資料、視頻課、學生自測題庫以及課堂用的課件等,并通過LMS將其一鍵應用于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協同平臺正在從提供課件向提供課程升級。
體系性的解決方案不僅體現在產品端,還體現在教育主體的能力培養上。李玉順指出,教師必須獲得與智慧教育發展相適應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其中,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最為關鍵。
他介紹,在一些智慧教育示范區,正在探索教師“全員”參與課題研究,區級教育科學研究院、高校專家團隊、產品服務商協同配合的創新機制,多方合作賦能,促進深度融合。
標簽: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