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推動經濟進一步企穩回升、提振經營主體發展信心的重要途徑,一批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正密集落地。
(相關資料圖)
6月14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有關情況。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袁達在吹風會上表示,將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深化推進綜合監管改革,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防止“任性執法、類案不同罰、過度處罰”等。嚴禁未經法定程序要求普遍停產停業,杜絕“一刀切”“運動式”執法。縱深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為促進投資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鼓勵外資方面,袁達透露,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將研究出臺更大力度吸引外資的政策措施,深入了解地方、外資企業等方面擴大外資市場準入的訴求,研究縮減海南自由貿易港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等。
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
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但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穩固,6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展及下一步重點舉措匯報時提出,要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擺在重要位置,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國常會明確,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在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建設統一大市場等方面,分批次加快推出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并通過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切實增強政策有效性。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4~5月經濟數據顯示,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經濟復蘇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而推動加快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就業和內循環、釋放內需潛力、應對國內外復雜環境的重要舉措。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認為,在宏觀經濟恢復過程中,仍存在內需不足、市場信心有待進一步提振等問題。其中,年初以來民間投資增速偏低現象較為突出。數據顯示,1~4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4%,落后整體投資增速4.3個百分點。國家部署優化營商環境,旨在有效解決當前民間投資面臨的突出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具體實施細則出臺。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法律法規陸續出臺,一批地方性法規規章、部門規章不斷推出,為各類經營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袁達表示,下一步,將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打通堵點,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深化推進綜合監管改革,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防止“任性執法、類案不同罰、過度處罰”等。根據企業信用狀況,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嚴禁未經法定程序要求普遍停產停業,杜絕“一刀切”“運動式”執法。全面實施跨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進一步擴大多部門聯合監管范圍和頻次,完善監管方式,推動監管信息共享互認,避免多頭執法、重復檢查。
袁達稱,將加強經營主體權益保護。推動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嚴格執行產權保護司法政策,明確和統一裁判標準。全面推廣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制度。加大惠企政策宣傳解讀力度,提高涉企法規政策知曉度和獲得感。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實現惠企政策精準推送,推動惠企政策快速兌現、應享盡享。
推出更大力度引資政策
今年以來,各地紛紛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抓緊簽約落地外資項目,前4個月,我國新設立外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1.1%,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994.6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1%,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2.8%。這些項目對于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了積極作用。
袁達表示,將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將研究出臺更大力度吸引外資的政策措施,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創新要素流動,促進內外資企業務實合作。
“我們將在評估近幾年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實施效果基礎上,深入了解地方、外資企業等方面擴大外資市場準入的訴求,研究縮減海南自由貿易港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等措施。”袁達說。
6月12日,海關總署在職責范圍內推出了海關優化營商環境16條。“推出這16條目的就是為了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吳海平說。
在暢通進出口物流方面,海關部門著眼于一個“快”字,推出了包括擴大“船邊直提”“抵港直裝”“聯動接卸”等便利化措施的試點范圍,保障屬地查檢鮮活易腐商品綠色通道的暢通運行,優化高新技術設備監管查驗流程,加快重要農產品檢疫準入,加快進口水泥等大宗資源商品檢驗放行等措施,旨在持續提升跨境物流的效率。
在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方面,繼續組織開展年度促進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同時深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口岸開展“智慧口岸”建設試點。另外,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服務自由貿易協定更好發揮效能,進一步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海關天天和進出口企業打交道,也時刻感受著外貿企業的冷暖。在出臺16條之前,我們做了很多調研,針對企業最為關注的降成本、增便利訴求,在16條中針對性地提出了許多措施。”吳海平介紹,比如進一步便利企業辦理出口退稅,加大“專精特新”企業信用培育力度,推動AEO企業在境內外享受通關便利。海關總署還將進一步擴大主動披露政策的適用范圍,為企業提供容錯、糾錯守法便利的通道。同時,做好技術性貿易措施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應對不合理的貿易壁壘,強化自主品牌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等。
縮小區域間營商環境差距
近年來,圍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各地接續推出一大批利企便民舉措,為經營主體發展創造好的條件。但由于基礎條件、發展狀況不平衡等影響,各地落實營商環境改革事項的成效有差異,部分地方仍然存在“辦事繁、問詢難、多頭跑、來回跑”等現象。
去年以來,國家積極鼓勵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優化營商環境,著力縮小區域間營商環境差距。組織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下稱《條例》)落實情況“回頭看”,督促《條例》落實不到位的地區加快健全配套政策,出臺改革任務清單,著力破解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堵點問題。印發《長三角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關于推動長江三角洲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發展的意見》,更好發揮長三角三省一市比較優勢,進一步帶動全國范圍營商環境建設。
袁達表示,下一步,將圍繞縮小區域間營商環境差距,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促進薄弱區域加快改革步伐。指導和督促營商環境改革相對滯后地區落實落細《條例》,聚焦經營主體集中反映的普遍性、深層次問題加快改革步伐,探索差異化營商環境優化路徑,提升政府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打通改革落地見效“最后一米”。
二是支持重點區域對標國際先進先行先試。繼續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加快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點帶面、提質擴面,引領帶動各地對標先進加力優化營商環境。
三是鼓勵各地方因地制宜爭創細分領域標桿。充分考慮城市發展水平和基礎條件,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建設更多營商環境特色品牌,形成百舸爭流的創新局面。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各地在企業辦事流程以及服務方面的優化,已經讓企業看到了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各項管理以及法治方面的政策同樣釋放出樂觀的信號。目前政策在后續過程中的有力、持續落實,將是提振民企信心的重要因素。同時,政府還可以通過稅收優惠政策、發放專項貸款等措施減輕企業在資金方面的負擔,進一步激活民企活力。
標簽: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