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兩國建交以來,中韓雙邊貿易發生了巨變。
(資料圖片)
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1年,中韓雙邊貿易額突破3600億美元。中國已連續18年位居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韓國對中國出口比重以25%絕對優勢占據首位,中韓貿易接近韓與美、日、歐貿易額總和。
身在韓國的首爾科學綜合研究生院大學主任教授黃菲對近年來中韓貿易的變化感同身受。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韓貿易額建交30年來增加了近40倍,“這是一個代表兩國經濟關系變化的數字”。
在她看來,中韓貿易量的快速增加也帶動了質的提升,“30年來,中韓間交易的商品從鋼板、纖維等單純的輕工業及重化學商品為主,轉變為以半導體為首的高附加值中間材料為中心。這意味著,中國制造業的尖端化使兩國在中高級技術產業領域的出口競爭加劇。”
今年5、6、7月,韓國對華貿易連續出現逆差,這是兩國建交30年來的首次。韓國關稅廳的最新數據顯示,在8月前20天,韓國對華貿易依舊出現了6.67億美元的逆差。
從互補到相互競爭
近來,韓國經貿界欲通過多領域的數據勾勒30年間中韓經貿界所發生的變化。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全經聯)8月24日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1992年建交以來,30年間(1992~2021年),中國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超過韓國。報告選取的指標顯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大幅趕超韓國;名義GDP方面,韓國從3555億美元增至1.7985萬億美元,增幅近5.1倍。中國從4921億美元增至17.458萬億美元,增幅近35.5倍;對外貿易指標方面,中國進出口增速也大幅領先韓國。韓國的出口額從773億美元增至6444億美元,增幅為8.3倍。中國從856億美元增至3.3682萬億美元,增幅為39.3倍。
在貿易領域,中韓貿易過去一直遵循著韓國出口零部件等中間產品、中國再加工成成品銷往世界的分工格局。但是,隨著中國推動產業升級,這一固有模式出現了變動。黃菲告訴第一財經,在韓國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液晶面板、智能手機、電動汽車和新能源電池領域,如今都能找到已成韓國最大競爭對手的中國企業。
這一變化也在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此前發表的題為《中韓建交30周年貿易結構變化和啟示》報告中有所體現。上述報告稱,中韓兩國的貿易結構30年間正由分工化的互補結構轉變為相互競爭結構。
分析結果顯示,由于中韓出口競爭激化,世界中高技術產業中的出口相似度指數(ESI)從2011年的0.347上升到2021年(9月)的0.390,上升了0.043個百分點。同期,尖端技術產業出口相似度則從0.527降至0.448。出口相似度指數(0-1)是測定出口結構的相似程度,越接近1,說明兩國間的出口結構越相似。
細分產業來看,上述報告引用了貿易專業化指數(-1~+1)來體現產業專業化程度:越接近1意味著出口更專業,越接近-1意味著進口更專業。
具體而言,韓國在尖端技術產業中,醫療、精密光學儀器與電子、通信領域占據“相對優勢”,尤其在尖端技術產業中,韓國仍在半導體等電子通信領域保持著競爭優勢。而在航空宇宙領域(0.082)則處于“競爭”關系,醫藥品(-0.516)領域處于“絕對劣勢”,電腦和辦公設備(-0.433)處于“相對劣勢”。
韓國科技企劃評價院也在最新的《技術水平報告》中感嘆,2010年還領先中國3年的韓國技術水平,到2020年已落后中國0.1年。
調查涵蓋建設交通、防災安全、航空航天、機械制造、納米材料、農林水產食品、生物醫療、能源資源、環境氣象、信息通信技術和軟件10個領域。
其中,2010年,韓國除了在航空航天領域落后中國0.1年外,其他9個都領先。但到2020年,韓國在多個領域被中國趕超,比如航空航天、生物醫療、能源資源、信息通信科技和軟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本被視為IT強國的韓國,如今在移動通信、系統軟件、人工智能、虛擬技術等新一代技術上,已把主導權讓給中國。剩下的幾個領域,韓國領先中國也不過半年左右。
聚焦中韓FTA和產業鏈合作
伴隨這些新變化,中韓貿易將如何走向下一個30年?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天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的提升,韓國企業也不斷加快升級在華制造業生產線的步伐,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投資,開始建設數字化和智能化研發中心。他相信,隨著這一趨勢,中韓產業間合作的領域會更加擴大,而且產品附加值也大幅提升。
商務部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中韓雙邊貿易額就高達1842.5億美元,同比增長9.4%。同時,中韓合作也在不斷走深走實。自2015年中韓自貿協定(FTA)簽署以來,雙方已先后8次進行關稅削減,中國對原產于韓國進口貨物實施零關稅的稅目比例已超過40%。商務部發言人束玨婷曾表示,協定項下中韓進出口均大幅提升,拉動雙邊貿易投資顯著增長,為推動雙邊經貿關系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中韓自貿協定有關規定,兩國已啟動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以負面清單模式開展高水平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磋商。迄今,雙方已舉行9輪正式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束玨婷表示,中韓雙方正加快推進中韓自貿協定后續談判達成共識,推動中韓經貿關系邁上新臺階。
韓國全經聯方面也表示,尹錫悅新政府應采取特別措施提升韓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為加強對華出口競爭力,政府對外應完善中韓自貿協定,對內應進行規制改革,發掘高附加值出口品目等。
除了繼續推進中韓自貿協定,加強產業鏈合作也成為中韓未來合作的新方向。外交部網站信息顯示,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同此前來華訪問的韓國外長樸振舉行會談時強調,當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個別國家將經濟政治化、貿易工具化、標準武器化,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為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受益者和建設者,中韓雙方應共同抵制這種違背市場規律的行徑,共同維護兩國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據韓媒報道,8月27日,中韓以視頻方式舉行了第17屆中韓經濟部長會議。這是兩國自2020年10月以后,時隔近兩年再次舉行經濟部長會議。中韓雙方在會上首次就深化供應鏈合作達成一致,討論今后供應鏈相關事宜,繼續推動經濟合作。
自1992年兩國建交以來,中韓雙邊貿易發生了巨變。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1年,中韓雙邊貿易額突破3600億美元。中國已連續18年位居韓國第一大
正在經歷壽險轉型的中國太保交出了其上半年的轉型成績單。28日,中國太保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集團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 0%,增速創
近日多地雷雨天氣頻發,公開信息顯示,一些地方在雷雨交加的天氣狀況下仍在室外開展核酸檢測,出現安全隱患。此前,已經有多地披露,安徽蕪湖
中報季接近尾聲,證券行業上半年經營全貌逐漸清晰。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上市券商業績集體“失速”,龍頭亦難逃下滑命運。截至8月27日,23家
當地時間8月27日,阿斯利康在2022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上發布重磅研究數據,數據顯示,該公司的糖尿病藥物達格列凈(Farxiga)能夠顯著
自1992年兩國建交以來,中韓雙邊貿易發生了巨變。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1年,中韓雙邊貿易額突破3600億美元。中國已連續18年位居韓國第一大
正在經歷壽險轉型的中國太保交出了其上半年的轉型成績單。28日,中國太保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集團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 0%,增速創
近日多地雷雨天氣頻發,公開信息顯示,一些地方在雷雨交加的天氣狀況下仍在室外開展核酸檢測,出現安全隱患。此前,已經有多地披露,安徽蕪湖
中報季接近尾聲,證券行業上半年經營全貌逐漸清晰。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上市券商業績集體“失速”,龍頭亦難逃下滑命運。截至8月27日,23家
當地時間8月27日,阿斯利康在2022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上發布重磅研究數據,數據顯示,該公司的糖尿病藥物達格列凈(Farxiga)能夠顯著
“這是一家坐落在崇明島、只有一百余人的上海企業,但生產的產品卻避免了(全球)500多萬例意外懷孕和8000多例孕產婦死亡”。這是比爾及梅琳達
2022年8月22日~8月26日當周,主板IPO方面,滬深主板無新增上市企業;2家企業過會;3家企業拿到發行核準批文;滬深主板無新增受理或終止審核企
作為碳排放大戶,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備受市場關注。“截至8月25日,已有1 72億噸鋼鐵產能完成全過程超低排放改造并通過鋼協的評估監測公示,
2022年8月22日~8月26日當周,科創板、創業板新增受理企業1家,有7家企業過會,3家企業提交注冊,6家企業終止審核。科創板和創業板整體審核情況
俄烏沖突之后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在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上已有體現。就火力發電產業鏈而言,因為煤炭價格大漲,以煤炭上游開采為主的兗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