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蘇州核雕的記憶與技藝

2024-12-08 16:20:57   來源:澎湃新聞

奔騰的長江,出青藏高原,穿高山峽谷,過峻嶺險灘,經江南水鄉,最后從上海而入海,海納百川,成其宏闊。

澎湃新聞聯動長江經濟帶和長江沿線共13省(區、市)主要媒體,陸續推出“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之《溯江而上》專題報道,從長江下游溯江而上,對長江文化進行報道。本期聚焦的是蘇州吳文化博物館新呈現的特展“奇巧技——核雕的記憶與技藝”,挖掘核雕作為宮廷藝術收藏品與民間工藝品的歷史人文及明清以來的工藝傳承。

核雕,又稱果核雕刻,是中國傳統的微型雕刻工藝,主要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為材料。藝人們利用果核的自然形態和起伏變化,采用雕、鏤、鐫、銼、鑿、鉆等技法,在其上雕刻出各色人物、花鳥、獸蟲、山水、舟船、樓閣等形象和文字內容。

12月7日,展覽“奇巧技——核雕的記憶與技藝”在蘇州吳文化博物館開幕。這是該館“匠藝”系列展的第七個特展,展覽分為“果核上的雕刻”“題材與范式”兩個單元,呈現了105件/套明清至今的核雕精品。

果核上的雕刻

迄今已知的、最早的核雕記載是明代《焦式筆乘》中提到的蟠桃核雕,其表面刻有“宣和殿”等字樣。由此看來,宋朝已有果核雕刻工藝。第一單元從核雕的選材、核雕的歷史、蘇州與核雕這項精細工種的緊密關聯、南工與北工這四個方面為我們全方位介紹核雕從古至今的演變。

早期的核雕選材以桃核為主,或與中國傳統的“以桃祈福”的習俗有關。在傳統文化中,桃常被用以壓邪扶正、避兇趨吉,同時也是惠施福澤、永壽安康的象征。

明中期以后,商品經濟的繁榮與市民階級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極大地促進了核雕工藝的發展。明魏學洢所著《核舟記》生動記述了天啟年間王叔遠桃核雕刻作品《東坡游赤壁》的方方面面,使核雕廣為人知,并稱贊其技藝為“靈怪之材”。果核微雕逐漸成為文人墨客等清雅之士的把玩新寵,并以新奇巧飾為榮。

清中期核雕藝術達到鼎盛,出現大量用橄欖核雕刻的藝術品。雕刻題材包羅萬象,從古人詩句、文人雅集等向世俗生活拓展。技巧上更加精細入微,已經由粗獷寫意的“粗大明”發展到“刻棘鏤塵”的“鬼工”程度。圓雕、浮雕和鏤空雕等技法結合運用,融為一體,形成了雍容華貴的宮廷藝術品格。隨著工藝水平的提升和雕刻規模的擴大,核雕的用途更趨廣泛,頸串掛件等形式逐漸風靡。乾隆皇帝對核雕藝術的喜愛和收藏,也極大地鼓勵了民間的收藏熱情。

《同慶吉祥》是清中期核雕藝術的杰出代表,以童子騎象的場景為主題,巧妙地將吉祥的寓意與精湛的雕工施諸其上。兩位童子形象活潑,頭戴軟帽,微微前仰,左側童子一手持罄,另一手摟著右側童子的后背;右側童子手持戟,兩者姿態親昵,笑容可掬;大象作為吉祥和智慧的象征,身馱華麗的毯墊,承載著童子。“童”“磬”“戟”“象”合為“同慶吉祥”的美好祝福,整體雕刻手法細膩,線條流暢,象背上毯墊的花邊和圖騰都被細致刻畫,展現了清代核雕藝術的高超技藝。

《十二美人》共由18顆內容各異的核雕串聯而成。其上雕刻的人物形象極為豐富,采用圓雕、透雕等技法塑造青年、童子、老者各色人等,或手持蒲扇、折扇、書本,或騎馬、或盤坐,皆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輔以葡萄、竹葉、荷葉等植物裝飾,增添了念珠的自然美感和藝術層次。該念珠的色漿基本未經盤玩,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在《雍正十二美人圖》之“捻珠觀貓”中,美人于圓窗前端坐,輕倚桌案,一手閑雅地捻著念珠,正觀賞兩只嬉戲的貓咪。她手中的念珠便與這一串核雕念珠極為相似。

清末,由于戰事頻繁,核雕業一度凋敝,精美的官造核雕逐漸銷聲匿跡。幸運的是,核雕工藝在民間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和喜愛。民國初年,民間涌現出一批擅雕能刻的核雕高手,如山東的都蘭桂及其徒弟考功卿,蘇州舟山的殷根福及其子女徒弟等,他們是中國核雕承上啟下的名家,為中國核雕工藝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一時期的核雕藝人在繼承前人技藝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和探索。以羅漢為題材的念珠形式開始由殷根福發揚光大。

這件別具一格的蛇形核雕手串,以其獨特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展現了蛇的靈動。在核雕藝術中,受限于果核的尺寸和形狀,蛇的形象往往難以完整展現,此作巧妙地利用了可拆解的工藝,將多顆果核嵌套相接,構成了蛇的軀體,賦予了作品如同真蛇一般的靈活性,可以調節和改變形狀。手串中的每顆果核上,雕刻師將蛇鱗進行了抽象化的再創造,既保留了蛇的傳統特點,又使得整件作品更為凝練和簡約。這種創新的手法,讓蛇的形象在有限的空間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佩戴起來如同一條小蛇盤桓于小臂之上。

題材與范式

核雕的題材廣泛而豐富,從傳統的宗教神話到世俗生活,從自然風光到歷史故事,核雕匠人們巧妙地將這些元素融入作品之中。第二單元則為觀眾展示了“核舟”“花鳥魚蟲”“世俗百態”“瑞吉納福”這四種題材在核雕上的展現。

核舟

將果核雕刻成小舟,是核雕中相當普遍的方式,且所選用的題材幾乎全是東坡居士泛舟赤壁的故事。前述的明清核工中,王叔遠、邱山、金老、杜士元等人,皆以核舟作品受到當時或后代文人的贊賞而被記載下來。

花鳥魚蟲

花鳥魚蟲是中國傳統造物常見的題材,核雕工藝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材質的特殊性,在造型及表現手法上進行了更有創新性的詮釋。這些動、植物元素在中國傳統“借物喻志”的觀念下,隱含有不同的意象含義,往往反應著當時的社會風尚和民俗情感。

世俗百態

清朝廣州是南派牙雕工藝的中心,雍正朝廣東牙匠進入內廷后,在皇帝品味的要求下,也從事果核雕刻,清末廣東的果核雕刻工藝曾盛行一時。牙雕鏤空、透深的雕刻技法常被應用于雕刻園林曲藝、世俗生活等畫面復雜、層次較多的核雕題材,使纖細玲瓏的核雕作品與世俗生活緊密相連,生動異常,極盡華美之能事。

這對誕生于清晚期十三行的耳環做工精美,更顯微雕“方寸之間,刻畫萬千”的精巧。一只刻畫鯉魚穿行于荷葉之間;另一只刻畫螃蟹張開八只腳匍匐于水中,八只腳也有八方來財的象征,寓意著富饒與繁榮。

金銀器手鏈是廣作外銷金銀器的一個品種,金銀往往鑲嵌各種珍貴材質的雕刻作品,如象牙、欖核、珊瑚、寶石等。這件“清銀累絲花卉紋鑲核雕戲文故事手鏈”,長19.9厘米,寬2.3厘米,采用銀累絲制成,一端鑲嵌有寶石,間隔5個橢圓形托,托內鑲嵌核雕戲文故事。作品雕刻精細,制作精美,色彩雅致,造型美觀。

瑞吉納福

中國“猴文化”由來已久,自古就是各類藝術作品中最為常見的形象之一。猴往往和靈敏、仁愛、瑞祥、如意聯系在一起,寄寓了人們眾多美好的希冀,如加官晉爵、壽比南山、母子情深等等。

《馬上封侯》是明清工藝品中的常見題材,巧妙運用“猴”與“侯”諧音,寓意功名立至,即刻封侯。猴子手執官印,象征權力與地位;蓮蓬象征家庭和睦,幸福美滿;馬鞍上淺刻蘭花,預示清雅與高潔。整體造型設計感極強,蘊含著對佩戴者的美好祝愿,是“馬上封侯”類核雕文物中的珍品。

核雕雖小,方寸之間濃縮的是天地乾坤、四時風月,手中把玩的是飛禽走獸、山川物態,摸搓旋轉間呈現的是人情冷暖和世間百態。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核雕以小巧秀美的體態特征、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聞名于世。它不僅體現了以蘇州為代表的地域文化的婀娜風韻,且承載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成為連接起過去與未來的文化橋梁。

據悉,此次展品主要來自祁志軍收藏。

展覽將展至2025年3月9日。

標簽:

相關閱讀

音樂劇《對鳥》即將上演 以民歌傳唱浙商精

文化

中新網杭州7月23日電(曹丹)由浙江演藝集團、中共樂清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原創音樂劇《對鳥》將于7月26至28日在浙江杭州運河大劇院上演。媒

2024-07-23

山東探索傳統村落“活態”傳承 留住古韻鄉

文化

中新網濟南7月23日電 (呂妍)‘扁舟未遽解,坐待兩閘平’,伴隨宋代詩人蘇轍的詩句,沿著京杭大運河臨清河段沿岸,一直往東行進

2024-07-23

全國百余戲曲藝術家齊聚山西長治 曲藝名城

文化

中新網長治7月23日電 (記者 李庭耀)戲聚長治 唱響盛世——非常梨園直播周第二季21日晚在山西長治開幕,七天時間內,全國24個劇種和藝術

2024-07-23

作家葛亮的南方圖志

文化

中新社香港7月23日電 題:作家葛亮的南方圖志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的葛亮,很喜歡一部名為《薇羅妮卡的

2024-07-23

集結中外導演 12部原創動畫短片呈演國漫新姿

文化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隨著緊張、懸疑氣氛中定格動畫《救我》和《燈籠刀》故事的展開,一個集結了12部作品的國產原創動畫短片

2024-07-14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蘇州核雕的記憶與技藝

文化

奔騰的長江,出青藏高原,穿高山峽谷,過峻嶺險灘,經江南水鄉,最后從上海而入海,海納百川,成其宏闊。澎湃新聞聯動長江經濟帶和長江沿線

2024-12-08

新疆蒙古族諺語搜集人:在一步一筆中“丈量”口傳文化深度

文化

中新社新疆博樂7月23日電 題:新疆蒙古族諺語搜集人:在一步一筆中丈量口傳文化深度作者 馬曉東‘緣分到了,你們自然會在一起&rsquo

2024-07-23

音樂劇《對鳥》即將上演 以民歌傳唱浙商精神

文化

中新網杭州7月23日電(曹丹)由浙江演藝集團、中共樂清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原創音樂劇《對鳥》將于7月26至28日在浙江杭州運河大劇院上演。媒

2024-07-23

山東探索傳統村落“活態”傳承 留住古韻鄉愁

文化

中新網濟南7月23日電 (呂妍)‘扁舟未遽解,坐待兩閘平’,伴隨宋代詩人蘇轍的詩句,沿著京杭大運河臨清河段沿岸,一直往東行進

2024-07-23

全國百余戲曲藝術家齊聚山西長治 曲藝名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文化

中新網長治7月23日電 (記者 李庭耀)戲聚長治 唱響盛世——非常梨園直播周第二季21日晚在山西長治開幕,七天時間內,全國24個劇種和藝術

2024-07-23

作家葛亮的南方圖志

文化

中新社香港7月23日電 題:作家葛亮的南方圖志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的葛亮,很喜歡一部名為《薇羅妮卡的

2024-07-23

集結中外導演 12部原創動畫短片呈演國漫新姿

文化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隨著緊張、懸疑氣氛中定格動畫《救我》和《燈籠刀》故事的展開,一個集結了12部作品的國產原創動畫短片

2024-07-14

(身邊的變化)“網紅局長”湯化雨的戰國趙北長城情結

文化

中新網包頭7月14日電 題:網紅局長湯化雨的戰國趙北長城情結中新網記者李愛平看著蜿蜒曲折的戰國趙北長城遺址,湯化雨的聲音本能地提高了

2024-07-14

內蒙古草原那達慕吸引中外游客

文化

中新社錫林郭勒7月14日電 (奧藍 張瑋)相約草原·遇見那達慕內蒙古自治區第34屆草原那達慕,14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開幕

2024-07-14

古老甘肅非遺正青春 現代學徒攜手闖世界

文化

中新社蘭州7月14日電 (記者 丁思)用中藥材拼出文創擺臺、和老師合剪紙質長裙、身著傳統服飾熬煮湯茶講述民族故事……甘肅省第二屆黃炎培

2024-07-14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