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雙休”政策初步落地,但目前仍有一些家長和學校對政策落地后的影響心存擔憂。同時,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學校通過“以自習、考試代替上課”“學生簽署自愿補課申請書”等方式變相應對“雙休”。推進“雙休”政策落地,難點在哪?如何有效落實“雙休”政策?
落實“雙休”,有人擔憂
半月談記者與多名基層教育人士交流后了解到,在中部某省教育主管部門的強力推進和動態監管下,當地學校均已按照政策要求落實雙休政策。
然而,想到升學率、本科上線率等考核指標,有的縣城高中負責人又變得有些擔心。“如果別人都在卷,我們不卷,那等于是讓自己的學生吃虧。”一名縣城中學校長說,與大城市中學相比,縣城中學在師資力量、教輔資源上均有明顯差距,除了拼學習時長和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很難有反超機會。
一些農村地區的教師、家長則擔憂起孩子的管理問題:每周末的“雙休”會給在外務工的家長接送學生、照顧學生增加一定困難。在中部某縣的政府網站留言板上,有高中家長留言:“我們村太偏遠,從縣城坐車回家特別不方便,孩子也受累。而且,家里爺爺有時候也管不住,很愁人。”
中部地區一名縣城高中高三班主任石老師告訴半月談記者,自己班里的孩子有一多半來自農村家庭,父母都在外打工,這些家庭缺少周末陪伴孩子的時間。
一些農村高中教師、家長反映,部分學生缺乏自制力,周末在家沒有老師、學校的約束,除了可能影響成績外,也難以保障學生自身安全。
人在上海務工、孩子在老家上學的潘女士說,雖然學校已經通知實行“雙休”,但她仍會選擇周末把孩子送去托管機構。“在那起碼還有老師管著,我們兩口子不在家,家里只有老人,根本管不了孩子去哪兒。”
“雙休”執行遭遇“劇場效應”
中部某縣教育局長介紹,按照“雙休”政策當前執行標準,周末期間學生一律不允許在校,一旦被上級發現未按規定落實,校長等責任人就要面臨處分甚至免職的處罰。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開始實行“雙休”政策的城市,校內執行得較好,校外尚存監管空白。一些家長“校內雙休、校外不休”,開始在課外補習上暗中“較勁”,“劇場效應”苗頭初顯。
“有錢課外一對一,沒錢回家玩手機。”家在河南某市市區的陳先生告訴半月談記者,自己的孩子目前在讀高二。學校上個月剛實行“雙休”,他就得知孩子班上有同學上了課外一對一輔導班。本來聽說有“雙休”還為孩子感到開心,但一想到別人家孩子周末開始悄悄上課外補習班,自己立刻焦慮起來。
陳先生反映,當地的高中課外一對一輔導動輒上百元一個小時,語數英主科小班教學價格稍便宜一些,但一個月也至少需要2000元。“孩子如果能考個好學校,就算貴我們也愿意花這個錢。”
半月談記者調查還發現,有的地區“雙休”政策執行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半月談記者了解到,中部某縣高中計劃在周末引進線上教學模式,通過線上直播授課的方式為學生在周末安排課程并布置相應習題。還有一些學校計劃通過集體采購線上教學平板的方式來進行周末補課,并已經向家長進行了意愿調查。家長除了要支付平板電腦費用外,還要支付每學期上百元的學習賬號費。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家長表示愿意為這些費用買單。
實行“雙休”正當其時
雖然當前一些家長傾向于用學生的學習時間來衡量學習效果,但許多受訪中學校長、教師認為,實行“雙休”正當其時。在他們看來,這項政策會倒逼學校進行教學方式和培養方案改革,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給予學生更多時間,意味著給予他們更多自由度,使其有更多的選擇方向和發展可能。
當然,給予周末時間的同時更要有針對性的引導,這需要家長與學校的合力。讓學生考上好大學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但為社會培養一個身心健康、三觀正確、積極向上的人更是高中教育應有之義。實行“雙休”是教育改革的關鍵一步,也是推動教育觀念變革不可或缺的一步。
一名高中老師坦言,學校和教師并不能包攬一切,自律意識的養成對學生未來發展至關重要。長遠來看,依賴學校嚴管、長期耗時灌輸的教育方式,對學生成長并非一件好事。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雙休”的必要性,開始調整自身的教育預期和方式。
今年1月發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指出需深化高考綜合改革,旨在構建一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與評價內容體系,特別強調對學生綜合能力、學科素養及思維品質的深度考查。
受訪教育工作者認為,教育改革難以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雙休”的目的是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以及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渴望,需要給學生、學校、家長時間和空間,更需要以此為突破口,真正帶動整個教育領域的變革躍升。
標簽:
從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正式施行,其中提及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提供托育服務。目前,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的托育
又一家海外大學被點名!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日前發布公告,暫停泰國彭世洛大學學歷學位認證申請。公告提到,泰國彭世洛大學(Phitsanulok Un
中新網杭州3月2日電(林波 曹丹)今年初,在杭州發生的科技熱點事件彰顯了中國科技創新范式的新突破。數字時代浪潮波濤洶涌,科技創新正以前
中新網杭州3月2日電(林波 曹丹)今年初,在杭州發生的科技熱點事件彰顯了中國科技創新范式的新突破。數字時代浪潮波濤洶涌,科技創新正以前
教育實踐證明,填鴨式教學培育不出時代所需的創新型人才,以時間換分數的做法不適應教育變革。針對此,全國多地近期開始推進高中階段雙休政
從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正式施行,其中提及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提供托育服務。目前,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的托育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庭的期盼。因此,兒童智力開發受到不少家長的關注,相關產品也是層出不窮。然而,市場魚龍混雜——從售價千元
又一家海外大學被點名!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日前發布公告,暫停泰國彭世洛大學學歷學位認證申請。公告提到,泰國彭世洛大學(Phitsanulok Un
高校畢業生檔案是反映個人政治面貌、學習經歷和工作經歷的歷史記錄材料。檔案怎么轉、誰來管、怎么用?針對高校畢業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我們
中新網杭州3月2日電(林波 曹丹)今年初,在杭州發生的科技熱點事件彰顯了中國科技創新范式的新突破。數字時代浪潮波濤洶涌,科技創新正以前
中新網杭州3月2日電(林波 曹丹)今年初,在杭州發生的科技熱點事件彰顯了中國科技創新范式的新突破。數字時代浪潮波濤洶涌,科技創新正以前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各個領域都在發生深刻變革,教育領域也不例外。這個新學期,我國多地中小學校刮起AI風,AI技術正以多種方式融
總臺央視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決定有序適度擴大本科招生規模,2025年擬增加約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額,同時將成立新的本科通識書院,著力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