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業績低迷、聲勢減弱 網紅“人造肉”還能翻紅嗎? 每日速看

2023-05-15 11:04:4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5日訊(記者 劉瀟瀟 韓肖)“相關活動早就不做了。”3年前還在組織“人造肉”活動的李杰(化名)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他如今的工作內容中已經少有“人造肉”業務的出現。


(資料圖)

據國家統計局4月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國內消費市場正在加快復蘇。但在一片勃勃生機之中,卻少了前幾年火熱的“人造肉”身影。

與李杰工作內容一起消失的,還有“人造肉”市場整體關注度的降低。截稿時,“人造肉”的百度指數為393,遠低于2019年最高峰的11593。

出道即巔峰

2019年5月,“人造肉”企業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在一眾明星投資人和機構的加持下,其當天股價暴漲163%,一時風頭無限。

幾乎在同一時期,“人造肉”的熱度傳遞到了大洋對面。據《2021中國植物肉行業洞察白皮書》統計,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國內針對“人造肉”(植物基)公司的投資事件多達21件,同比增長500%。有媒體統計數據顯示,當時國內有關“人造肉”的公司超過1700家。因此,業內將當年視為中國“人造肉”食品的元年。

2020年伊始,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極高的曝光度依然讓“人造肉”牢牢占據食品新聞的頭條,儼然成了螺螄粉之后的又一食品界網紅。

當年4月,快餐巨頭肯德基宣布推出“植培黃金雞塊”,預售名額被瞬間搶購一空。僅一天之后,星巴克宣布在中國門店推出基于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新菜單。一段時期內,“人造肉”可謂在食品終端消費市場全面開花。不僅西式的漢堡、雞塊,連肉夾饃、水餃、月餅等傳統中式餐品也有了“人造肉”的身影。2021年3月,火鍋品牌海底撈更是在小料臺中推出了植物蛋白產品“味伴侶”。

盡管網紅總有過氣時,但“人造肉”在到達巔峰之后的隕落速度仍堪稱光速。究其原因,“又貴又難吃”的問題讓消費者與銷售商都缺乏繼續下去的動力。

有知名快餐企業負責人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植物肉產品本身制作成本高、價格還不低,消費者嘗鮮之后的復購情況非常一般,熱度過后企業也就沒有再堅持下去的必要。

“企業業績不好,產品口感太差”,李杰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不開展相關業務已經有幾年了,現在自己也不看好“人造肉”的前景。

疫情影響,外加始終無法在銷售端獲得突破,“人造肉”相關企業業績也大幅度下滑。

2022年下半年,“人造肉”企業Beyond Meat開始裁員的消息,把“人造肉”的熱度再次拉回在公眾視野中。盡管期待用節流的方式實現資金的正向流轉,但在平淡的市場需求面前,該公司2022年凈收入僅為4.189億美元,虧損達到3.66億美元。

截稿時,Beyond Meat的總市值為6.72億美元,與其在2019年時突破百億美元相比,已經差距甚遠。

受業績拖累影響,有著“人造肉”國內第一股之稱的雙塔食品同樣表現不佳。報告顯示,雙塔食品2022年營收約23.81億元,同比增加9.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3.1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25元。

不僅是“人造肉”,同為素食賽道的“燕麥奶第一股”OATLY發布2022年財報顯示,2022年,OATLY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3.926億美元,上年同期的凈虧損為2.124億美元。

價格趕上牛肉了

任何新興事物都會伴隨爭議,對于“人造肉”而言,口味與價格都是其不能繞過的話題。

截至發稿時,中國經濟網記者通過外賣軟件對“人造肉”(植物肉)類產品進行了搜索。某品牌植物肉肉夾饃的最高門店月銷量為47個,而同店普通肉夾饃的銷量則顯示超過2000個。

在購物網站中,“人造肉”產品銷售同樣可以用慘淡來形容。Beyond Meat(別樣肉客)的門店內銷量最高的是“600+”的漢堡肉餅。在植物肉品牌“嘉植肴”店內,月銷最高為800+的“雞塊+糖醋小排”。嘉吉旗下植物肉品牌“太陽谷植啟”店鋪內,僅有兩款“人造肉”產品,合計銷量為2。

在價格方面,Beyond Meat網店中銷量最高的牛肉餅售價為40.9元(226克/2片),抵扣完優惠券和淘金幣后等優惠后,實際需要付款24.69元。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在北京新發地官網顯示肉類價格中,5月11日牛肉(牛腩)價格為31.5元/斤,豬肉(五花瘦)為10.5元/斤。

對于售價,有消費者在商品問答中留言稱“這素肉價格趕上牛肉了”。

據《人造肉分類與命名分析及規范建議》顯示,“人造肉”共包含兩大類:一類是以植物蛋白為原料制備的“人造肉”(植物基人造肉);另一類是以細胞為原料制備的“人造肉”(細胞基人造肉)。

目前市場中常見的“人造肉”產品多以前者為主,與消費者熟知的豆制品素食不同,植物基“人造肉”以大豆、豌豆、小麥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為原料,經過擠壓等工藝,提高蛋白質含量,再添加植物性風味物質,使其在口感、風味上更接近真肉。

但也正因如此,植物基“人造肉”最終形態多以肉糜類為主。在限制了產品類型的同時,包括“沒有汁水”“豆制品味道重”“沒嚼勁”“添加劑多”等都是網友吐槽的焦點。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李健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國內有悠久的豆制品食用傳統,消費者容易拿二者進行比較。目前植物基“人造肉”產品更多是在追求模仿肉類的口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口感上的劣勢。今后的植物基“人造肉”應該更多體現營養價值,而不是非要追求肉的形態。

面對銷量不佳情況,已經有企業嘗試調整產品邏輯。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雀巢中國推出了以豆腐為原料的植物基零食產品。該相關項目負責人表示,選擇以零食視角切入消費市場,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更易建立消費者心智。

同時,中國經濟網記者試圖向人造肉企業“星期零”了解情況,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外合作情況以公司官網內容為準,其他情況不便回答。

機會從產品入手

盡管目前銷售情況不佳,但有關“人造肉”的故事,似乎還沒有講完。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去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同樣指出,要探索研發“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

今年4月,細胞基“人造肉”企業周子未來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相較于整個“人造肉”市場,這算是為數不多的融資事件。據媒體報道,周子未來此番的融資將用于建立細胞培養肉千升規模的中試工廠,預計在2024-2025年生產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細胞培養肉產品。

5月6日,全球首個天然細胞培養的人造魚片問世。報道稱,該魚片由石斑魚中提取細胞,并對其進行培養,讓其長出肌肉和脂肪。

有分析認為,與植物基“人造肉”相比,細胞基“人造肉”的發展雖有突破,但仍舊十分緩慢,高額的成本依舊制約著產業化進程。

在李健看來,國內的“人造肉”市場仍處起步階段,未來或需5-10年發展時間。年輕一代消費者并沒有經歷過肉類攝入不足的年代,相反這類人群更在意環保和個性化的消費體驗。另外,他還建議對“人造肉”的名稱進行調整,便于更好的觸達消費者。

曾經供職于某“人造肉”企業的張華(化名)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植物基“人造肉”在節能減排、動物保護等方面仍有貢獻。細胞基“人造肉”在個別特殊應用場景以及合成生物學方面同樣有促進作用。

但他也強調,“人造肉”概念吸引人,目前整個行業處于產品力不足階段,無論是產品定位,配方成熟度,生產工藝,供應鏈壁壘以及上游原料生產等均在制約行業的發展。他建議,優先解決產品力問題,或許比創新理念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標簽:

相關閱讀

業績低迷、聲勢減弱 網紅“人造肉”還能翻

財經

業績低迷、聲勢減弱網紅“人造肉”還能翻紅嗎?

2023-05-15

中央氣象臺:華北黃淮等地熱浪來襲 明日起

財經

中央氣象臺:華北黃淮等地熱浪來襲明日起江南等地迎較強降雨

2023-05-15

千方百計助經營主體“長得好”

財經

千方百計助經營主體“長得好”

2023-05-15

客觀看待貸款利率與理財收益倒掛

財經

客觀看待貸款利率與理財收益倒掛

2023-05-15

部分銀行兩類存款利率下調 釋放了什么信號?

財經

部分銀行兩類存款利率下調釋放了什么信號?

2023-05-15

業績低迷、聲勢減弱 網紅“人造肉”還能翻紅嗎? 每日速看

財經

業績低迷、聲勢減弱網紅“人造肉”還能翻紅嗎?

2023-05-15

中央氣象臺:華北黃淮等地熱浪來襲 明日起江南等地迎較強降雨

財經

中央氣象臺:華北黃淮等地熱浪來襲明日起江南等地迎較強降雨

2023-05-15

千方百計助經營主體“長得好”

財經

千方百計助經營主體“長得好”

2023-05-15

客觀看待貸款利率與理財收益倒掛

財經

客觀看待貸款利率與理財收益倒掛

2023-05-15

部分銀行兩類存款利率下調 釋放了什么信號?

財經

部分銀行兩類存款利率下調釋放了什么信號?

2023-05-15

全球即時看!多項規定對代繳劃出紅線 靈活就業者怎么上社保?

財經

多項規定對代繳劃出紅線靈活就業者怎么上社保?

2023-05-15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創新生態激發綠色集約潛能

財經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創新生態激發綠色集約潛能

2023-05-15

二手房“帶押過戶”啟動滿月 成功嘗鮮者寥寥無幾

財經

二手房“帶押過戶”啟動滿月成功嘗鮮者寥寥無幾

2023-05-15

天天播報:金觀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能閉門造車

財經

金觀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能閉門造車

2023-05-15

百事通!我國最大動力定位浮托平臺完成安裝

財經

我國最大動力定位浮托平臺完成安裝

2023-05-14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