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高慧超 實習生梁志文 楊詩華 林杭 佛山報道 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是一個城市經濟競爭力的一大象征;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則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與后勁。一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城市,不僅需要世界500強這樣的“參天大樹”,也需要“小巨人”這樣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生代”力量,兩者缺一不可。
近日,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與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公示)先后出爐。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東佛山,依舊有兩大企業入選世界500強,排名全國第12名,也是這12個城市少有的地級市。
然而,佛山在“小巨人”企業“榜單”上的表現卻相對遜色。
【資料圖】
此次公布的“小巨人”企業共3671家,廣東入圍658家。其中,佛山入圍企業39家,排名廣東第五,不僅較大幅度落后于深圳(310)、廣州(126),還排在GDP不如佛山的東莞(81)、珠海(43)之后。
從全國看,佛山“小巨人”企業數量同樣與經濟實力不太相稱。
2022年,佛山GDP達12698.39億元,居全國第17位,規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雙雙排名全國第五。然而,佛山第五批“小巨人”企業的數量僅排全國第22名,且與排名前十的城市相差較遠(2倍以上)。
作為全國制造大市,佛山經濟實力強勁、工業基礎雄厚,為何“小巨人”企業數量卻居于人后,這背后有何原因?如今標兵漸遠、追兵漸近,佛山該從哪些方面發力來重構企業新生態?
“佛山‘小巨人’偏少的主要原因,是佛山產業總體而言仍較為傳統,佛山工業優勢更多還是集中在家電、陶瓷、裝備等傳統制造方面。”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謝泓說,而“小巨人”卻主要聚集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且趨勢越發明顯。
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2022年,“小巨人”企業分布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占比從16.7%上升至22.47%,新材料占比從16%上升至18.02%,高端裝備制造占比從17%上升至18.73%。
數據直觀反映出,城市“小巨人”之爭的背后,本質上是城市“戰新產業”發展之爭。
作為改革開放后全國首批發展起來的工業大市,佛山傳統工業發達,目前佛山有8個千億產業集群,5個為傳統產業,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產值達6538億元。高度發達的傳統工業讓佛山誕生了美的集團、碧桂園這兩個世界500強企業,卻也讓佛山在不短的一段時間內“安于現狀”。
“過去,由于底子厚,佛山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新產業培育方面步子邁得比較晚,力度也不夠大,因此沒有形成轉型合力。目前佛山不少戰新產業還處于爬坡階段。”謝泓坦言。
數據顯示,2022年,佛山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0.6%,低于珠海的58.9%。而另一方面,廣東省內東莞、珠海等城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卻在加速崛起,尤其是東莞,依托大量承接深圳外溢的先進產業,產業鏈、價值鏈正加速往中高端方向邁進。
戰新產業發展水平不夠高、“腰部”力量缺乏也是佛山“小巨人”偏少的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同為制造大市,深圳“小巨人”多分布在制造業核心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材料等重要領域;而佛山“小巨人”多分布在下游成品制造端,研發、創新相對較少,也更難構建核心競爭力。
“佛山要想提升‘小巨人’數量,關鍵還是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價值鏈提升上下功夫。”謝泓說,佛山工業基礎雄厚,存量升級空間巨大,可積極探索工業設計、標準制定、數字服務等新要素供給。佛山政府還需在產業梳理上下大功夫,進一步細化產業地圖、產業分工。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動消費升級和制造轉型,這也為佛山智能家居、高端裝備等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
除了在存量上下功夫外,佛山市機器人產業創新協會秘書長高輝還認為,佛山在招商引資時要更多引入科創型企業,不能唯畝產論,還要考慮企業的畝均研發投入、畝均創新成果等,以引入更多沖擊“小巨人”的生力軍,壯大佛山創新產業生態。
除了產業結構較為傳統,挖潛不足也是佛山“小巨人”數量偏少的重要原因。
“本次‘小巨人’名單中,一些研發、創新、增速均不如我們的都上榜了,但我們卻落榜了。細究之下,才發現原來是申報機構能力太弱、太不專業。”佛山一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總經理徐婷言語間不無遺憾。
這種觀點并非少數,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調研的數家“小巨人”企業均表示,由于“小巨人”申報認定要求較多,標準卻相對寬泛,隨著如今申報競爭越發激烈,找到一個專業的服務機構是申報成功的必行之路。
數據顯示,2022年,佛山共有1194 家企業被認定為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全省比重為9%,雖低于東莞(13%),但遠高于珠海(4%),而佛山“小巨人”的絕對數量卻少于珠海。在徐婷看來,這種情況并不正常。
佛山申報機構能力弱表象之下,暴露出的是佛山企業治理能力較弱和現代服務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
“佛山企業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大多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跨越式成長起來的,雖然產業實力較強,但存在公司治理不夠完善、成熟的問題。比如一些營收超億元的企業,都沒有獨立的財務部門。”高輝說,因此在申報方面就會面臨諸多問題,如理解不到位、概念不清、統計不當、資料不全等。
與此同時,佛山現代服務供給不足的現象也較為突出。
佛山服務業占比多年來一直較低。2022年,佛山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2.1%,低于廣東整體水平(55%),也低于同樣為制造大市的蘇州(51.1%)、無錫(50.8%)和寧波(50.4%)。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佛山申報類的商貿服務業企業有323家,而深圳多達58847家。
另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獲悉,雖然佛山市、區、鎮各級針對“小巨人”申報開展了不同規模的培訓,但幾位受訪對象均表示“未曾了解相關信息”。由此可見,政策的覆蓋面仍有待提升。
佛山一“小巨人”企業聯合創始人陳鋒坦言:“由于經驗不足,佛山企業不僅自行申報‘小巨人’難,也不懂如何找個好服務機構,因此更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完善‘小巨人’服務生態和供給體系。”在其看來,這看似是一個“小巨人”的培育問題,但本質上是佛山如何加大對企業分級分層培育力度,建立起完善的企業服務支撐體系,使得創新創業企業在不同規模、層級都能得到指導從而實現躍升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小巨人”越來越受到資本和市場的關注,“小巨人”之爭還將更加激烈。7月7日,廣東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正式開板,來自全省6個地市的43家企業成為首批“專精特新”專板入板企業。
佛山也在加碼發力“小巨人”的引育工作,以提升佛山制造的產業鏈、價值鏈水平。今年4月,佛山印發首個《佛山市“專精特新”企業倍增培育工作方案(2023-2025年)》,將從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全力保障企業發展空間等七方面對相關企業進行扶持,并提出力爭2025年“小巨人”達200家的目標。
“政策既已出臺,希望政府能夠多對政策進行宣講和解讀,期待政策盡快落地。”徐婷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鋒、徐婷為化名)
標簽: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