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金融界3月6日消息,2023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啟航之年,如何開好局、起好步,兩會將傳遞重要信號。今年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帶來了《關于建立健全研究型醫生培養機制的建議》,她建議加強國家頂層設計,建立適應研究型醫生發展的制度體系,完善人才激勵評價制度、職級晉升制度、職級薪資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創造寬松的研究型醫生發展環境,讓研究型醫生在醫療衛生體系中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尊重。
以下為詳情:
關于建立健全研究型醫生培養機制的建議
摘要:近年來,我國加速推動由“醫藥制造大國”向“醫藥制造強國”轉變,國內醫藥創新氛圍濃厚、創新藥企動作活躍,每年申請臨床試驗的新藥數量大幅增長,上市的創新藥數量屢創新高。但相伴而生的一個新問題是,國內高水平臨床研究醫生緊缺,能夠承擔全球多中心臨床研究者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與現有的醫院培養、醫院績效考核等機制密切相關。
研究型醫生是創新藥物從實驗室走向臨床的關鍵,是推動創新藥研發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也是解決優質臨床資源不足,改善重大新藥創制能力不足的關鍵。在此,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研究型醫生的培養體系建設;二是轉變醫院管理理念,劃分研究型醫院和臨床型醫院主要職責,保障研究型醫院的研究任務,建立合理的研究型醫院管理、培訓、考評機制;三是拓寬研究型醫生培養渠道,讓更多人加入到研究型醫生的隊伍中來;四是加快研究型病房的建設,讓研究型醫生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天地。
一、高水平臨床研究醫生緊缺制約創新藥物研發進展
藥品是事關人民健康、民族強盛的特殊產品,醫藥制造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是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產業支撐。近年來,我國加速推動由“醫藥制造大國”向“醫藥制造強國”轉變,國內醫藥創新氛圍濃厚、創新藥企動作活躍,每年申請臨床試驗的新藥數量大幅增長,上市的創新藥數量屢創新高。數據顯示,2018-2021年間,我國IND注冊申請數量總體增幅35.7%,遠超過全球總體17.3%的增幅,中國創新藥臨床研究領域正逐步進入加速發展的新時代。
但隨著創新藥物臨床研究數量激增,伴生的一個新問題是,國內高水平臨床研究醫生緊缺,能夠承擔全球多中心臨床研究者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與現有的醫院培養、醫院績效考核等機制密切相關,不利于研究型醫生的培養。
比如,目前教學醫院(也就是研究型醫院)的年度考核,大部分均有一定的住院天數、病房周轉率、手術比例等要求。該要求更適合于社會服務型醫院,但對某些特種疾病、病患人群并不適用。例如,新型口服抗腫瘤創新藥的臨床研究數據觀察,需要較高頻次的實驗室檢查和住院治療,在此種情況下,常規醫院的年度考核模式導致臨床研究醫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只能重患者治療而輕臨床研究,由此產生的連鎖反應是,創新藥臨床實驗得不到優質的醫療資源支持,質量堪憂、步履維艱。同時,考核機制要求教學醫院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研究成果發表和獲得國際認可,其目的與制藥企業希望推動藥物上市的終極目標存在偏差。
同時,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研究型醫生并沒有學習過專門的臨床研究課程,缺乏專業化和系統教育,大部分從事臨床研究的研究者僅接受了藥物臨床試驗前GCP介紹與培訓,缺乏對具體操作技能的專業、系統化培訓和繼續教育,因而不易發現和尋求最佳的診治方案和手段,無法使更多的科學臨床研究成果轉化為新療法。
二、建議持續建立健全研究型醫生培養機制
我國正在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動該戰略的實施離不開創新藥物來切實滿足臨床未被滿足的用藥需求。而研究型醫生是創新藥物從實驗室走向臨床的關鍵,是推動創新藥研發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也是解決優質臨床資源不足,改善重大新藥創制能力不足的關鍵。為此,圍繞研究型醫生的培養機制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研究型醫生培養體系建設
加強國家頂層設計,建立適應研究型醫生發展的制度體系,完善人才激勵評價制度、職級晉升制度、職級薪資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創造寬松的研究型醫生發展環境,讓研究型醫生在醫療衛生體系中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尊重。
(二)轉變醫院管理理念,劃分研究型醫院和臨床型醫院主要職責,保障研究型醫院的研究任務,建立合理的研究型醫院管理、培訓、考評機制
當前,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已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分級診療體系建成后,隨著普通患者下沉到社區,大型醫院的工作將以高難度、疑難雜癥的診療為主。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學科,臨床治療已從過去的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轉變,以循證醫學的證據來指導個體化治療,此過程必須由高素質的“醫學科學家”來完成。因此,真正培養研究型醫生,需要政府和醫院的管理者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從源頭劃分好社會保障型醫院(即臨床診療型醫院)與研究型醫院的主要職責,制定分工明確、考評合理的管理模式,重新思考未來醫院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方式,強調分工合作,共同推動醫學學科整體發展。
(三)拓寬研究型醫生培養渠道,讓更多人加入到研究型醫生的隊伍中來
要實現加快研究型醫生隊伍建設的目標,一方面需要不斷加大優秀研究型醫生的引進力度,吸引國內外從事臨床研究工作的人員加入;另一方面需要從人才培養的源頭開始,完善醫學院校的專業設置和培養方案,為研究型醫生隊伍持續輸入新的血液。
(四)加快研究型病房的建設,讓研究型醫生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天地
研究型病房是醫院中的一種特殊病房,其功能不是單純治病,還承擔著基礎與臨床雙向轉化的橋梁工作,是推動醫學創新落地的關鍵。北京衛健委聯合北京藥監局、北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已連續多年推進研究型病房建設,指導醫療機構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的研究型病房,并建立健全支撐保障體系,全面提升臨床研究對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的支持作用。建議政府高度重視并引導全國醫療衛生系統加大、加快研究型病房建設,讓研究型醫生依托于研究型病房實現個人價值,為推動更多中國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的優質治療藥物上市,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本文源自:金融界
金融界3月6日消息,2023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啟航之年,如何開好局、起好步,兩會將傳遞重要信號。今年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
近日,網傳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一場招聘會,不少餐飲公司、酒店去招聘服務員、前臺、涼菜師傅、洗碗工,甚至還有公司設置了“會計兼出納”這樣
金融界3月6日消息,2023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啟航之年,如何開好局、起好步,兩會將傳遞重要信號。今年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
近日,網傳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一場招聘會,不少餐飲公司、酒店去招聘服務員、前臺、涼菜師傅、洗碗工,甚至還有公司設置了“會計兼出納”這樣
看點:經過一系列業務剝離和轉型,鋰產品已經成為公司主要盈利來源。作為鋰業新秀,公司具備全球化視野和全產業鏈滲透的格局,公司現有鋰鹽產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指出,穩妥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依法
政府工作報告說,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
政府工作報告說,出臺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不斷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持續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全國和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條數分別壓減51%、72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