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奧地利經濟學家米塞斯曾說:利潤的最終來源,向來是對未來的洞見。
當前各界都在倡導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已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那么,我們的企業數字化已經發展到了什么階段?伴隨著數字化,企業的資產負債、商業模式、風險管理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未來企業的核心資產將在哪里,和頭部的差距在哪里?企業的一把手或掌舵者,是否對此有清晰的認識?對此準備如何應對?
企業的一把手們對這些問題的認知,將決定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否成功,也將最終決定企業能夠到達的高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7月,全國工商聯、國家發改委、中國工聯院、中國信通院、中央財大等聯合發布的《2022中國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調研報告》顯示,我國4600萬企業型市場主體中,占比90%中小微企業仍處于傳統經營模式下;38%的受訪企業反映其主營業務還未進行數字化轉型,另有近39%的受訪企業表示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近七成認為數字化轉型的成效不夠理想。
2022年9月德勤的《國企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顯示,超四成受訪企業自評數字化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三成認為處于全球平均水平;七成受訪企業目前的數字化轉型工作集中在利用數字技術提高內部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方面;而數字化轉型中整體的中長期戰略、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保護、合規與風控、組織與人才的數字化等長期來看極其重要的工作,只有不到一半的企業在開展。
兩份報告表明,我國企業普遍存在數字化水平低、效果不佳、戰略短視等問題;其中大部分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處于更加初級的階段,無論是認知層面還是戰略層面,或是實操層面,都與頭部企業有巨大差距。差距到底在哪?如何才能破局?
為助力千行百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決策層搭建一個與頭部企業、專家共同交流、探索解惑的平臺,2023年,華為云發起【走進華為·數字化轉型總裁班】,打造企業精品高端圈層。如今,總裁班已成功舉辦三期,覆蓋了格力、伊利、君樂寶、華大集團、追覓、雅迪、歐普照明、特步、新潮傳媒、方太、七匹狼、顧家家具、小熊電器等企業高管200余人,解讀數字化前沿,拆解實踐問題,打通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堵點。
5月21日第三期總裁班期間,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巖梅、華為云中國副總裁張東生、華夏基石副總裁郭偉、第一財經主持人黃偉等四方大咖齊聚松山湖,圍繞“數字化轉型的數字破局”進行了一場“云端對話”,從頂層設計、資產運營與安全保障等角度探索企業如何利用數據推動數字化破局,為數字化浪潮中的企業們提供前瞻、務實的參考和啟發。
企業數字化成功與否取決于頂層設計
說到數字化,具體是要做哪些事情?怎樣才算真正的數字化呢?
當前,大多數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工作集中在利用數字技術提高內部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等短期目標,而這只是數字化的初級階段。推進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必然會面臨來自組織、人才、安全等多個方面的瓶頸。實際上,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涉及到技術與設備的更新,更涉及到業務層面、組織層面的一系列變革,道阻且長。
企業數字化目標的設定,既體現了一個企業的數字化水平,也決定了這條路終將到達何處。
以華為為例。根據華為云中國副總裁張東生的介紹,早在2016年,華為基于整個社會要從工業社會要邁進到信息社會的洞察,開始從頂層設計上把數字化轉型作為公司的核心戰略。華為在轉型當初就定下清晰的大目標:在人力不顯著增加的情況下,實現營收的翻倍,并將其分解成“體驗提升,效率提升和模式創新”三個小目標,這些都是中長期戰略。
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在2023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指出,成功的數字化轉型是由戰略驅動的,而不是由技術驅動的,數字化轉型是一把手工程。這也是華為的數字化轉型能夠推行下去的原因。通過這樣“一張藍圖繪到底”,華為用不到7年的時間,不僅實現了自己當初的目標,還把成功的經驗和能力帶給了大量合作伙伴。
企業數字化轉型,關鍵在于“轉”字,就是要真正的讓數據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由華為總結的“五轉”方法論(轉意識、轉組織、轉文化,轉方法、轉模式)可見,不僅業務要轉、流程要轉、架構要轉,人也要轉,思維也要轉,甚至會顛覆原有的生產關系與利益格局,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阻力幾乎是注定的。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企業高層的意識和決心,也需要他們從上到下凝聚共識,從制度上重構組織架構與權責分配,從行動上貫徹到底。
比如華大的數字化轉型,據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巖梅透露,就是由創始人汪健提出包含數字化在內的“六化”(信息化、合規化、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戰略開始,然后CEO、CXO等團隊去積極落實而成。“戰略的事情一定是董事長的事情。”
必須由一把手牽頭,“只有(作為)一把手工程,這個事情才能推進得下去”。
有的企業家認為自己這一把手不懂數字化,談何牽頭?對此,華夏基石副總裁郭偉認為,“企業家最大的能力,其實就是資源的整合和方向的把控”。企業家需要瞄準的不是數字化技術,而是戰略方向,支撐戰略達成,實現激勵等商業目標,這才是數字化頂層設計的核心。“即便他對數字化一竅不通,只要他知道數字化的趨勢及其重要性,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和團隊,數字化就能有效地推動起來。”
數據是企業永不衰減的核心資產
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時刻都在產生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包含了豐富的信息。對于企業而言,它究竟有什么意義?這是很多人過去未曾關注的問題。
郭偉對此的看法值得深思。他認為,未來企業經營唯一能夠傳承的就是數據資產。當其他的所有的企業資產都是在衰減、在折舊,只有數據資產是能夠增值保值的。所以,企業在未來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其實就是數據資產。
事實上,像華為、華大等一些具有前瞻能力的公司,早已將數據視為企業的生命。他們不僅對數據如數家珍,更將數據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進行治理和挖掘,用它們來驅動決策,創造價值。
根據本期云端對話,華為的企業數據經過多年積累,擁有的數據量已達到1000PB(1PB=1000TB,1TB=1000G);很多上千人的制造類企業,收入過百億,但它的數據量可能還停留在TB水平。這里的差距是巨大的。
不論如何,這些公司還是了解自己公司數據量的。
我們不禁要問:現在有多少企業家能夠說得清自己的企業擁有多少數據,自己的核心數據又在哪里?又有多少企業家能夠像了解資產負債表一樣了解自己企業的數據情況?
誠然,數字化轉型的依據,就是通過挖倔企業數據來促使體驗升級、戰略升級和模式創新,從而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如果一個企業數據本身就沒有的話,那根本就談不上數字化轉型”。
朱巖梅表示,數據已經成為決策新方向、開辟新領域的重要驅動力。反過來說,合規、有效地發揮數據價值,需要企業提升數據的治理與分析能力,也會倒逼企業轉型。
朱巖梅認為,“面對巨大的數據量,如何去識別、存儲、使用和管理,這些都考驗我們的組織能力”。華大集團就是這樣用數據驅動著流程的改善,驅動著企業的組織能力及人的思維轉換。
因此,當企業數字化轉型遇到瓶頸,我們的高層值得重新去審視企業的價值創造邏輯。讓數據成為整個公司的核心資產,利用數據為企業找到轉型方向,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突破口。
數據安全保障靈魂自由
作為企業的核心資產,數據既是企業的價值來源,同時也是企業的風險來源。
數據安全管理類似資產管理與產權保護,需要國家監管、規范,建立相應的規則體系。我國對于資產保護早就有嚴密的法律法規,而對于數據資產的安全保護,無論是官方監管還是行業規范,都只是則剛剛起步,需要各界更多的努力。
對企業而言,數據安全不僅涉及到客戶隱私問題、倫理問題,更涉及到自身業務安全問題。一旦企業核心數據攜帶的商業機密被泄露,或者被篡改、丟失,無疑都是直接威脅到企業經營的巨大風險。
此外,數據被視為企業的靈魂,關系到企業戰略自主性和獨立性的把控。伴隨著數據的產生使用,數據由誰收集、由誰保管,由誰所有,如何使用,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安全、合規、責任歸屬等問題,對企業都有著不容忽視的重大影響。
由于對技術的不了解、不信任,以及相關能力的不足,很多企業希望確保自己的靈魂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希望受到第三方的窺視甚至制約,因此對數據的態度是“不懂的不碰,也不讓別人碰”。這樣的狀態下數字化是難以徹底的。
應對上述挑戰,華為云以三十多年來的安全經驗和技術積累,打造安全可信的云底座,為其服務的數字化企業打磨質量與可信。據張東生介紹,華為云堅持數據中立原則,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針對數據安全強調三分建設,七分運營,既看到技術建設的重要性,更重視專業運營保障服務;尤其重視合規問題,甚至在全球范圍內建立適應本地的數據合規體系,滿足出海企業在各國當地面臨的合規要求。
對于生命科學領域而言,數據安全問題也涉及到隱私保護、數據歸屬問題,應充分保證用戶個人的數據知情權、所有權,未得到允許不碰數據。不僅要合規,還要真正以客戶為中心,保護個人數據隱私,消除數據歧視。
有規則才有自由,數字化時代也是如此。良好的監管將為企業數據安全提供規則與保障,讓數據的流轉更加自如。據郭偉了解,很多國家已經在著手進行數據資產的評估、數據資產的稅收征收等。比如印度已經在就數據資產征稅,我國財政部也已經在牽頭研究關于數據資產的會計報表列支、它的保值增值計算、以及它的稅收爭取與實現等一系列問題。作為市場主體,企業不能因噎廢食,而要在數字化中找到機會探索與風險管理的平衡。隨著元宇宙、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未來一定還會出現更多新的問題,同時出現的也將是新規則體系的不斷完善與落實。
作為企業與個人,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當數據實現安全的全流轉后,未來企業會變成什么樣子?人會被完全替代,失去工作嗎?對此我們能夠做點什么?
本期云端對話的嘉賓給出了精彩答案。和每一次技術進步帶來的變革一樣,數字化轉型也將帶來個體的顛覆,既包括工作內容、工作方式轉變,也包括思維、處境的轉型,結果往往是進一步的解放。當AI取代了人的大部分重復的、低附加值的工作后,人才會得到自由,去做一些創造性的、輕盈的、高附加值的事情,去靠近人類社會健康快樂的終極目標。
更值得企業注意的是,數字化將改變企業、行業乃至全社會。一方面,企業的各方面變得透明,決策大大簡化;另一方面,平臺和生態的能量將越來越大,在平臺的賦能下,商業模式與鏈接網絡發生重構,每個個體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經營者,按自己的特色在這個協作網絡中發揮作用;長此以往,傳統的行業屬性、企業邊界將越來越模糊,生產者、消費者、供給者等傳統角色邊界也將最終消失。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崛起一批新的企業,通過借力數字化在短期內構建起強大的競爭力,走在新時代前面。對企業來說,數字化的挑戰與機遇同樣巨大,誰能率先適應這種趨勢,誰就擁有彎道超車的機會。企業家們需要保持極大的戰略定力,堅持擁抱這個趨勢,去做出部署與改變。
標簽:
①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算力建設將提速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