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動董事長楊杰:以移動云為入口 提供即取即用算力服務_當前簡訊

2023-04-25 14:53:32   來源:第一財經

4月25日,中國移動召開2023移動云大會,會上中國移動發布了未來三年在云布局方面的戰略規劃。今日早間開盤,中國移動(600941.SH)股價微漲,截至發稿,中國移動股價報102.06元/股,漲幅1.24%,總市值為21805億元。

移動云能力中心總經理吳世俊在大會期間表示,未來三年,移動云將會全力建設由“移動云技術內核3.0”驅動的算力網絡,實現算網一體,通過打造智算中心、算力交易平臺,實現社會算力共享,服務大規模智算應用場景。通過賦能千行百業,力爭突破年營收1500億。

在未來三年的戰略規劃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楊杰表示,未來三年中國移動將著力構建以移動云為重點的新型信息服務體系,提供即取即用算力服務,豐富拓展算例網絡場景應用,支持全社會“上云用數賦智”,未來將招募超過一萬家合作伙伴。


(相關資料圖)

移動云能力中心市場部副總經理吳炯對記者表示,移動云將開拓千億市場規模,成為一流云服務商,同時成為客戶心中云服務商首選。圍繞這一目標,移動云表示始終堅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始終堅持戰略投入、始終堅持自主研發、始終堅持CHBN全向發力。同時公司還將升級算力網絡技術架構,品牌定位為央企保障、安全智慧、算網一體、屬地服務。

吳炯稱,在渠道生態上,移動云計劃招募萬家以上的銷售伙伴、扶持百家以上的億元伙伴。在應用生態上,移動云將以算網底座驅動行業應用,建設中國最大應用市場。

中國移動移動云自從2019年開始商用,IDC《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移動云公有云(laaS+PaaS)服務市場份額排名從2021年的第七位升至第六;同比增速為102%。

當下,云計算是當下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催化劑,也是運營商估值攀升的另一增長點。三家運營商的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移動移動云收入達503億元,同比增長108%;中國電信天翼云事業收入281億元,同比增長 100.8%;中國聯通聯通云全年營收361億元,同比增長 121%。

隨著運營商To B端業務占比的逐步提升,作為運營商第二成長曲線,數字化業務帶動運營商業績實現穩步快速增長。此前,中國電信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的數字化業務的運營向好是支撐公司估值回升的關鍵因素。中國聯通的證券部人士在評價運營商股價上漲時也對記者也做出了類似的表示。

長城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當前國內運營商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間,運營商的估值回升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估值修復階段、進一步提升階段和C 端B 端業務共振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的目標基本已經實現,云業務將在第二階段為運營商的估值帶來進一步提升。

不過,此前也有聲音提出了擔憂。鑒于AT&T、Verizon、NTT等國際電信運營失敗的公有云布局案例。對此,移動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移動在不同的場合反復重申,下階段的工作重點是5G、算力網絡、智慧中臺,而這三者背后,都離不開移動云的支持和相互融合賦能。

同時,從三大運營商公布的2023年資本支出情況來看,云服務與產業數字化已經成為最大的投資方向。中國移動在年報中表示,公司2022年對外可用IDC機架為46.7萬架,凈增6萬架。累計投產云服務器超71萬臺,凈增超23萬臺,算力規模達到8.0EFLOPS,凈增2.8EFLOPS。2023年,計劃在算力網絡投入452億元,較2022年增加117億元,計劃新增云服務器超24萬臺。

另一方面,上述業內人士還表示,運營商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底座,目前正憑借數字化業務顛覆之前“管道商”的角色,逐步奪回部分話語權和定價權。資本市場也正在重新認識運營商這頭大象。運營商的轉型開始讓資本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標簽:

相關閱讀

中移動董事長楊杰:以移動云為入口 提供即

要聞

4月25日,中國移動召開2023移動云大會,會上中國移動發布了未來三年在云布局方面的戰略規劃。今日早間開盤

2023-04-25

中三省一季報:增速喜憂參半,工業經濟“含

要聞

中部地區陸續公布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其中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構成的“中三角”2023年一季度GDP總

2023-04-25

佩斯科夫:北約是對抗工具

要聞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地時間24日表示,北約不是和平工具,而是對抗工具。北約從一開始就是以對抗工

2023-04-25

瑞信凈資產一季度流失610億瑞郎-天天快資訊

要聞

當地時間24號,瑞士信貸表示,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出現了610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4700多億元的凈資產流失

2023-04-25

TMT板塊多只個股一季度業績爆雷,投資者如

要聞

市場早盤延續調整,滬指相對偏強,創業板指跌超1%。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4200只個股下跌,逾百股跌超9%。TM

2023-04-25

中移動董事長楊杰:以移動云為入口 提供即取即用算力服務_當前簡訊

要聞

4月25日,中國移動召開2023移動云大會,會上中國移動發布了未來三年在云布局方面的戰略規劃。今日早間開盤

2023-04-25

中三省一季報:增速喜憂參半,工業經濟“含新量”提升

要聞

中部地區陸續公布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其中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構成的“中三角”2023年一季度GDP總

2023-04-25

佩斯科夫:北約是對抗工具

要聞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地時間24日表示,北約不是和平工具,而是對抗工具。北約從一開始就是以對抗工

2023-04-25

瑞信凈資產一季度流失610億瑞郎-天天快資訊

要聞

當地時間24號,瑞士信貸表示,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出現了610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4700多億元的凈資產流失

2023-04-25

TMT板塊多只個股一季度業績爆雷,投資者如何避險?丨就市論市_世界熱資訊

要聞

市場早盤延續調整,滬指相對偏強,創業板指跌超1%。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4200只個股下跌,逾百股跌超9%。TM

2023-04-25

全球今熱點:三大指數午后持續走低

要聞

滬指午后跌幅擴大至1%,深成指、創業板指跌超2%。鋰電池、醫藥、6G、新能源、半導體跌幅居前。北向資金凈賣

2023-04-25

就市論市|王丕達:市場資金后續關注方向將進一步向業績靠攏

要聞

分析認為,目前A股進入再平衡的狀態中,按照目前的預期來看,下周三的美聯儲會議將加息25個基點,如果這次

2023-04-25

多元化資本運作 央企上市公司資產整合提速_快訊

要聞

4月24日,中國節能所屬上市公司節能鐵漢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公司在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領域產業鏈上的布局

2023-04-25

基建股獲各路資金青睞 北向資金大幅賣出多只權重股丨龍虎榜

要聞

昨天龍虎榜機構榜活躍度一般,龍建股份和華建集團分別獲機構買入超7000萬和5000萬。傳媒股世紀天鴻獲機構買

2023-04-25

愛朋醫療:麻醉穿刺機器人項目目前正在設計開發中 天天觀熱點

要聞

投資者在互動易上向愛朋醫療提問關于其麻醉機器人項目的進展,愛朋醫療稱,公司麻醉穿刺機器人項目目前正在

2023-04-25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