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木院士到作曲大師,他用西方音符講述中國故事

2025-04-03 15:20: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從文化上來講,我一直認為我是中國人,永遠是中國人。”

2025年3月31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迎來一場特殊的捐贈儀式。16部交響樂譜手稿靜靜陳列于展柜,紙頁間跳動的音符里,藏著一位跨界藝術家的半世求索。

從西雅圖到北京,從貝靈厄姆到上海,每當舞臺上管樂聲漸歇、掌聲如潮水般涌起時,黃曉楓總帶著東方人特有的溫雅笑容緩步謝幕。這位身兼美國土木工程學會院士、西華盛頓大學音樂系名譽教授雙重身份的作曲家,正用雙面人生書寫著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史詩。

黃曉楓(右)在捐贈儀式現場。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根系長白,音通九霄

黃曉楓的音樂啟蒙始于特殊年代的鄉土中國。

吉林樺甸龍崗山脈綿延百里,少年曾枕著松濤入眠。下鄉歲月里,朝鮮族民謠與赫哲族漁歌的曲調,伴隨收音機里婉轉的戲腔,在他年輕的胸膛里埋下音樂的種子。

青年時期的黃曉楓。受訪者供圖

“小時候,我就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那個年代,我有幸接觸到了中國的傳統音樂,如豫劇、黃梅戲、京劇等。這些音樂元素,后來成為我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

然而,命運卻將他推向了另一條軌道。以優異成績進入中國礦業大學后,黃曉楓作為首批公費博士,遠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攻讀巖石力學博士學位,并在后來成為美國土木工程學會院士。

2011年,在美國土木工程學會巖土工程年會上,黃曉楓新選進“巖土工程專家”。受訪者供圖

盡管在建筑領域頗有建樹,但48歲那一年,這位杰出的土木工程師仍舊決定重拾音樂夢想——只因在陪同兩個兒子學琴的過程中,他發現老師所用教材竟無一部華人作曲家作品。

黃曉楓意識到,中國百年科技發展迅猛,但音樂領域的文化輸出相對薄弱。于是,他從零開始學習鋼琴、作曲,2005年正式拜入西華盛頓大學羅杰·布里格斯教授門下,系統學習西方作曲理論。

2023年,西雅圖貝納羅亞音樂廳音樂會排練現場。黃曉楓與樂團指揮William White。受訪者供圖

這段“半路出家”的經歷,讓黃曉楓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積極推動者。2016年春節前夕,一場名為《萬象更新的中國》交響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上演,《龍騰虎躍》《格》《沁園春雪》《祖國,我親親的母親》等8部樂曲無一不是中國風貌。而完成于2013年的小提琴協奏曲《尋夢,1984》,更是一部融合東西的追憶之作。

“我從未刻意規劃,只是順勢而為。”黃曉楓笑言,“但這種‘意外’恰恰賦予了我獨特的視角:用工程思維解構音樂,用科學方法突破感性桎梏。”

跨界重構,樂理雙維

“交響樂不應被簡單視為西方音樂,它本質上是一種科學化的音樂語言。”

浸潤土木工程研究多年,黃曉楓提出,交響樂是科學的產物,是與工業化并行的、音樂領域里的工程。它帶著“數理化”特性,旋律從一個小“動機”開始,根據規則擴張而成。他將十二音律體系比作“音樂的數學”,通過序列技法等現代作曲手段,消解文化慣性的束縛,同時巧妙融入中國元素。

2016年,黃曉楓在甘肅采風。受訪者供圖

其代表作《格·心經》,正是這種理念的實踐——摒棄傳統吟唱方式,采用現代音樂技法創作、解構佛教經典。這樣“去感性化”的嘗試,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聽眾都能在純粹的音符流動中感受東方智慧。

黃曉楓在捐贈現場展示的《音樂與工程》專著中,系統闡述了這種跨界思維。他將中國交響樂分為三種類型:純科學的世界性音樂、科學框架下的民族性音樂,以及傳統民族性音樂。黃曉楓強調,用規則駕馭感性,最終的目標是讓作品既有民族性,又能被世界聽懂。

黃曉楓經常回到中國大地尋找創作靈感,甘肅張掖、陜西延安都有他采風的身影。2023年,《重生·共生》世界巡演音樂會在美國五大音樂廳之一的西雅圖貝納羅亞音樂廳拉開帷幕,《秦腔穿越》的開場,重鼓響錘,驚艷四座,以震撼的擴張力度將華夏歷史的淵博回放在大洋彼岸。

曾任美國駐華大使的駱家輝現場致辭:這場音樂會如此難以置信的重要。來自太平洋兩岸的藝術家、演奏家和音樂家,真正代表文化交流、人民對人民的關系,真正促進我們人性共有的互動。

2023年6月25日,黃曉楓在西雅圖貝納羅亞音樂廳舉行音樂會。受訪者供圖

“演出結束后,幾位美國建筑師說,我的作品讓他們感受到了中國音樂的魅力。他們甚至認為,我的音樂是革命性的,打破了他們對華人音樂的刻板印象。”黃曉楓自豪地說。

這種跨文化共鳴,正是黃曉楓追求的目標——用音樂搭建理解之橋。他指出,海外觀眾期待的不是西方古典復刻,而是中國當代原創。“中國作曲家需要在‘民族性’與‘世界性’的實踐中深耕,而樂團應提供更多試錯空間。”

文化擺渡,血脈相續

“這些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為此特別驕傲。”

作為從長白山走出來的華人藝術家,黃曉楓回憶起去年的返鄉見聞:“許多縣城的基礎設施和衛生條件甚至已超越大城市的老舊城區,高鐵網絡的便捷更是翻天覆地。”

他欣喜地看到,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家鄉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大變化。這些變化,讓他深感震撼和自豪。

“雖然我在美國生活多年,但文化上,我始終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我熱愛我的祖國,我的作品也自然而然地想要把中國音樂元素融入交響樂中,讓這種音樂既傳達中國文化的內涵,又容易被其他民族的人民理解。”

2016年,黃曉楓在甘肅采風。受訪者供圖

2005年,定居在貝靈厄姆的黃曉楓開始擔任當地“中國新年文化節”的藝術總監,堅持把中國音樂搬上美國舞臺。自此以后,春節音樂會成了貝靈厄姆的旅游特色節目,“黃曉楓”也成了當地華人圈里家喻戶曉的名字。

回顧從長白山到貝靈厄姆乃至西雅圖的人生軌跡,他笑稱自己是“被上天眷顧的人”:東方的感性滋養與西方的理性訓練,讓我擁有了獨特的創作視角。

如今,他致力于將這種經驗傳遞給年輕一代,希望他們在多元文化語境中找到自己的聲音。此次捐贈作品的初衷,正是他期盼音樂能成為連接海外華人與祖國文化的紐帶。

黃曉楓(中)在捐贈儀式現場。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音樂沒有國界,但文化需要根基。黃曉楓的作品與理念,不僅是個人藝術追求的結晶,更是海外華人對祖國文化血脈的深情回應。

“海外華人的后代,尤其是第二代、第三代,雖然生活在國外,但他們的根在中國。我們不能僅靠教孩子吃中餐、說中文來維系文化根脈,更需要創造能引發共鳴的藝術作品。我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讓他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不要忘記自己的根。”

標簽:

相關閱讀

從土木院士到作曲大師,他用西方音符講述中

文化

從文化上來講,我一直認為我是中國人,永遠是中國人。2025年3月31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迎來一場特殊的捐贈儀式。16部交響樂譜手稿靜靜陳

2025-04-03

第二十六屆“佐臨話劇藝術獎”在滬揭曉

文化

第二十六屆佐臨話劇藝術獎頒獎典禮2日晚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舉行。佐臨話劇藝術獎設立于1996年,是以中國話劇的先驅者、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

2025-04-03

作家畢淑敏談最新長篇《昆侖約定》:是對一

文化

是埋在心里幾十年的種子,也是對一座山許下的承諾,作家畢淑敏的最新長篇小說《昆侖約定》日前由人民出版社推出。在新書發布會上,73歲的她

2025-04-03

《哪吒2》進入國產影片出海榜前十

文化

《哪吒之魔童鬧海》出海票房超4894 2萬美元,沖進國產電影出海榜前十!截至當前全球累計票房已達155億,暫列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

2025-04-03

紀錄片《你好,12315》上線 聚焦基層市場

文化

又是一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臨。近幾年,隨著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等渠道獲取信息,參與討論,分享消

2025-03-18

從土木院士到作曲大師,他用西方音符講述中國故事

文化

從文化上來講,我一直認為我是中國人,永遠是中國人。2025年3月31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迎來一場特殊的捐贈儀式。16部交響樂譜手稿靜靜陳

2025-04-03

AIGC來了,影視創作準備好了嗎?

文化

近日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成為會場內外共同關注的熱點之一。當前,AIGC對網絡視聽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2025-04-03

什么觸動了中國人的“文化DNA”

文化

潯陽江頭《琵琶行》、杜甫草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是唐詩名場面。白居易、劉禹錫、賈島、王維、杜甫、李白,這是再熟悉不過的唐代詩人

2025-04-03

第二十六屆“佐臨話劇藝術獎”在滬揭曉

文化

第二十六屆佐臨話劇藝術獎頒獎典禮2日晚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舉行。佐臨話劇藝術獎設立于1996年,是以中國話劇的先驅者、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

2025-04-03

作家畢淑敏談最新長篇《昆侖約定》:是對一座山許下的承諾

文化

是埋在心里幾十年的種子,也是對一座山許下的承諾,作家畢淑敏的最新長篇小說《昆侖約定》日前由人民出版社推出。在新書發布會上,73歲的她

2025-04-03

《哪吒2》進入國產影片出海榜前十

文化

《哪吒之魔童鬧海》出海票房超4894 2萬美元,沖進國產電影出海榜前十!截至當前全球累計票房已達155億,暫列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

2025-04-03

《南孔》音樂劇南京站巡演開啟,衢州文化魅力綻放

文化

4月2日晚,音樂劇《南孔》第102場巡演在南京保利大劇院上演,同時,看《南孔》好劇,游衢州古城推介活動南京站也同步開啟。當晚100分鐘的演

2025-04-03

紀錄片《你好,12315》上線 聚焦基層市場監督執法人員

文化

又是一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臨。近幾年,隨著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等渠道獲取信息,參與討論,分享消

2025-03-18

舞劇《天下大足》全國巡演走進合肥

文化

3月15日晚,舞劇《天下大足》全國巡演第三站登陸安徽,在合肥大劇院上演。大足石刻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位列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擁有5

2025-03-18

AI視效助舞劇《人·參》深度呈現吉林人參傳奇故事

文化

舞臺大屏緩緩亮起,森林河流云霧繚繞,草木搖曳光怪陸離,仿佛穿越夢幻之境。舞者手牽紅繩與屏中光影共同起舞,臺下觀眾不時獻上掌聲。舞劇

2025-03-18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日播時尚2024年虧損1.59億元,能否順利重組轉型“雙主業”受關注

中國網財經2月26日訊 日播時尚2024年年報近期出爐。報告期內,日播時尚實現營業收入8 66億元,同比下降15 7%;歸母凈利潤為-1 59億元,而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