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者,天地之序也,它是一切美好事物的相處方式。“禮”是中華民族“立人,立事,立國”之本,是民族團結、社會安寧、和諧萬邦的思想根基。成人之美、與人為善是作為君子把握自身行為的內心依據。1月25日,由央視頻與CGTN《環球體育》聯合打造的2022《國風遇見新春》正式全網上線。首發短視頻《禮耀中華》中,演員張曉龍領銜九井宴、十里、錦超、楊馥宇等表演者,通過歌曲演唱和禮儀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再現傳統禮樂文化風采。
“行為有度亦有禮,十容八雅迎賓朋。舉止端方當如是,足容重兮手容恭。從容自若神曠達,修得禮儀滿華夏。”泱泱中華,巍巍禮儀;謙謙君子,揖讓作禮……在4分鐘的短視頻中,拱手禮、叉手禮、萬福禮等禮儀,舉手投足中都是中國禮學之美和雅,一詞一句中都是中華文化的風采。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央視頻通過這一款文化知識類短視頻節目,將中華禮文化展示在海內外觀眾面前,向全球推廣中國禮儀文化。
近年來,國風國潮、國粹國貨的關注度驟增,特別對年輕人而言,他們越來越習慣于在文旅體驗中去探究傳統藝術的精美與靈巧。在中國傳統文化佳節中復現傳承千年的禮儀風俗,讓中國年味創新表達,碰撞出豐富多彩的火花。國風節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加入“禮”的文化元素,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一種強大的紐帶,通過禮的儀式表達善意之舉,拉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填補內心的空白,友善和諧地相互交往,就會使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國風遇見新春》監制楊娜說:“節目最大的愿景是讓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同時探索出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應該施力的方向。這也恰是節目最大的創作難點——既要懂歷史,又不能‘唯歷史’,而要以創新的理念,結合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現代元素,賦予新春佳節新的魅力。”
國潮風起,文化大美。漫長的中華文明歷程留下燦若繁星的歷史文化遺產,記者采訪發現,越來越多的文藝項目、產品,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厚積薄發,用創新的形式和匠心為傳統文化賦能,不斷釋放傳統文化中的活力、魅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融入當代生活。
1月12日至18日,《國風遇見新春》的姊妹篇《國風遇見冬奧》系列微電影推出后,“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曼妙舞姿,將漢唐舞蹈與花樣滑冰、甲胄與冰壺運動、古琴與滑雪運動結合在一起,成功吸引了國內外2.2億網友的點擊觀看。國風和冰雪運動的“夢幻聯動”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之深厚以及東方審美對競技體育的理解:貴和禮讓、剛勁有為,也為全民參與盛會、全網“圍觀”冬奧,提供了全新的“國潮”視角。
《國風遇見冬奧》節目的播出既讓迎接北京冬奧的氛圍更加熱烈,也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普及,在輸出唯美節目的同時,也傳播了中華文化價值觀。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何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如何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
1月25日至1月28日,《禮耀中華》《古衣今尚》《巾幗英雄》《帷幄之春》等8個視頻節目陸續推出,普及中華歷史知識,展現傳承至今的文化力量。紅襖裙、中國結、金元寶、大福字……濃濃的國風年味元素,也為全球觀眾徐徐拉開中國新春佳節文化盛宴的序幕。《國風遇見新春》將帶領觀眾感受國風美學的極致韻味,打造一場最“潮”年味盛宴。
中國傳統文化沉淀的美,有著穿越時空的感染力。當傳統遇到時尚、民樂遇到電音,創新融合、碰撞交織的背后,是傳承經典、包容萬物的精神。《國風遇見新春》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海內外新媒體端傳播效果,做了豐富多樣的產品設計。節目花絮將深入各大國風垂類社交圈,發起互動話題、互動征集等線上活動,通過總臺全媒體渠道,將優雅浪漫的感官體驗、智勇雙全的人物符號、重情重義的文化內核傳遞至海內外網絡空間,為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貢獻力量。
創作團隊沒有將文化符號簡單堆砌,更沒有一味追求排場宏大,而是精心挖掘傳統文化和現代表達的契合點,創新形式為傳統文化賦能,讓那些古樸的文明“活”起來,穿越歷史,更穿透熒幕隔閡。(本報記者 李 琤)
1月25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 故宮博物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29家博物館舉辦的何以中國展開幕式在故宮文淵閣舉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
禮者,天地之序也,它是一切美好事物的相處方式。禮是中華民族立人,立事,立國之本,是民族團結、社會安寧、和諧萬邦的思想根基。成人之美
1月25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 故宮博物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29家博物館舉辦的何以中國展開幕式在故宮文淵閣舉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
春節將臨,承載著鄉情、寄托著鄉愁的村晚,如星火燎原一般,在天南海北的鄉村鬧騰起來,展示了鄉村群眾的節日狂歡,成為引人矚目的鄉村文化
2021年12月29日晚,山東省濟南市文化西路117號山東劇院的后臺,幾個身著戲裝的孩子從舞臺匆匆跑下。他們氣喘吁吁,戲裝下的單衣早已濕透。
青山埋忠魂,風骨留人間。1月11日至12日,由中國煤礦文工團與云南省保山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音樂詩劇《青山風骨》在北京上演。該劇充分發
日前,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文物保護中心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晉江市分公司正式簽訂晉江世界文化遺產點保護保險協議,為世界文化遺
數字內容產業作為數字技術和文化產業相結合的領域,一直是科技重要的落地場景和實驗田。近年來,虛實共生超級數字場景等話題進一步將數字內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