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今年征集發布活動由80家全國學會定向邀請56位戰略科學家,圍繞數理化基礎科學、地球科學、生態環境、制造科技、生命健康等十大領域推薦了90個問題難題,最終選出30個兼具科學價值和戰略意義的問題難題。
2025年,戰略科學家們都在關心什么?
基于密碼學視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論和防護體系、基于臨床和多組學大數據的新藥研發體系、衛星遙感數據的智能化處理與產業化應用……記者梳理發現,這30個問題難題中,很多都是人工智能與各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
其中,“基于密碼學視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論和防護體系”以最高票數入選“十大前沿科學問題”。
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正進入快速發展和深度應用時期,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凸顯。而基于密碼學的人工智能安全防護,有望推動人工智能安全從經驗性防御向數學可驗證安全范式跨越,是近年來興起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方面,密碼學可以有效作用于人工智能的數據信息隱私保護;另一方面,密碼學中的可證明安全機制可以用于防范深度偽造技術,識別圖片、視頻等的真實性,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王小云介紹。
王小云說,從密碼學角度研究人工智能安全與防護是一個交叉學科的新興方向,國內外的科研探索可以說是齊頭并進,“我們推薦這個問題,就是希望有更多人工智能專家和密碼專家注意到這一發展態勢,產出一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在“十大工程技術難題”中,也不乏與人工智能緊密相關的交叉學科問題。例如,“面向通信與智能融合的智簡網絡技術體系”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突破通信體制在速率、容量和場景適配上的發展“天花板”。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說,當前,通信領域面臨理論性、智能性、靈活性三大瓶頸,難以應對智能泛在化及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智簡網絡作為通信系統設計的新技術體系,通過深度融合通信與智能,實現系統的高度簡約化,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升信息通信領域國際競爭力意義重大。
“通信領域過去基本上是沿著香農定律在發展,它的一個基本難題就是:帶寬越寬、網速越快,消耗的資源就越多。就像修馬路,車道越多、馬路越寬,占地就越多。而人工智能自然交互的演進方向,為通信系統減少資源消耗和算力浪費提供了一個新引擎。”張平說。
在“十大產業技術問題”中,“腦功能評估與腦機智能閉環干預”這一問題提出,通過基于多模態神經成像與人工智能分析的系統檢測評估體系與腦機接口技術干預訓練方案,促進卒中患者神經可塑性和神經網絡重組。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副部長肖朝瓊認為,如果這一問題得到解決,將顯著提升卒中患者的康復效率和效果,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將推動腦機接口、智能康復機器人和可穿戴監測等產業的發展,催生新技術和新產業。
此外,今年征集發布活動采取戰略科學家和青年科技人才雙軌協作模式,匹配了相關青年科技工作者擔任學術秘書,深度參與問題難題的深度解讀和內容深化,在保證專業權威性的同時,強化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
標簽:
第三屆全國高校港澳臺學生未來教師研學營(簡稱:研學營)9日在上海舉行。 十余位教育專家、一線名師,近30名來自內地和港澳臺地區相關高校
2025年高考錄取通知書EMS郵件查詢通道已開通考生可進入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點擊錄取通知書輸入準考證號或快遞單號查詢物流信息想修改收件地
第十八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青海賽區選拔賽12日在青海職業技術大學開賽。圖為選拔賽開幕式現場。青海職業技術大學供圖全國大學生結構設
隨著學子代表們將自己的學位論文、畢業設計依次入藏,學子眾閱館(北京)12日在北京市豐臺區政務服務中心內的豐臺區圖書館四層啟用。這座以收
 近日,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在京發布了具有引領性、創新性、戰略性的10個前沿科學問題、10個工程技術難題和10個產業技術問題,研判
第三屆全國高校港澳臺學生未來教師研學營(簡稱:研學營)9日正在上海舉行。十余位教育專家、一線名師,近30名來自內地和港澳臺地區相關高校
第三屆全國高校港澳臺學生未來教師研學營(簡稱:研學營)9日在上海舉行。 十余位教育專家、一線名師,近30名來自內地和港澳臺地區相關高校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