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國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單位5月21日在海南三亞發布我國深海考古工作最近取得的重大進展。2022年10月,在我國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處古代沉船。2023年5月20日,沉船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已布放,并進行初步搜索調查和影像記錄,開啟了中國深海考古新篇章。
其中一處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有多個疑似被船艙分隔開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達3米多,文物以瓷器為主,散落范圍達上萬平方米,推測數量超過十萬件,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為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另一處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二號沉船,發現大量原木,尺寸相近、碼放整齊,大多經過簡單加工,初步研判是從海外裝載貨物駛往中國的古代沉船,初步判斷為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將嚴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規程,用1年左右時間,分3個階段實施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調查工作;在考古調查成果的基礎上,科學評估沉船保存狀況和技術條件,研究提出下一步的考古和遺址保護方案。
另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今天(5月21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5月20日,國家文物局利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進行了第一次考古調查,在沉船遺址核心堆積區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并進行了初步搜索調查和影像記錄,正式啟動了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
一號沉船遺址點
二號沉船遺址點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時代比較明確,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不僅是我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這一重大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對中國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貿易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貢獻。這一重大發現充分展示了我國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進的美好前景,標志著我國深海考古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央視新聞)
標簽: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