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天天速讀:擴內需增活力 地方繪制經濟發展“施工圖”

2023-01-16 08:10: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地方兩會密集召開。著力擴大內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從各地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新目標和新舉措,可洞悉2023年我國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向。

把擴內需放在突出位置


(資料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從近期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來看,多地普遍把擴內需放在2023年經濟工作突出位置。

其中,在恢復和擴大消費方面,多地強調穩定大宗消費,發展新消費業態。

例如,上海提出,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全力打造東、西兩片國際級消費集聚區,辦好“五五購物節”等重大促消費活動。福建提出穩定和擴大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鼓勵開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下鄉行動。陜西提出積極培育運動、康養、托育、家政等消費新熱點,鼓勵發展定制、體驗、智能、時尚等消費新模式。

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多地強調加快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除了傳統基建項目外,5G等新基建也成為重頭戲。

例如,云南提出全力推進渝昆高鐵、文蒙鐵路、大理鐵路樞紐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麗香鐵路、敘畢鐵路云南段建成通車;新建5G基站2萬個以上。廣西提出建成平南至武宣等10條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9000公里;建成通車貴陽至南寧高鐵和防城港至東興鐵路;建成大藤峽水利樞紐、西江干流治理工程;新建成5G基站2萬座以上。

不少地方明確了具體投資規模,比如,云南提出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產業投資完成1萬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達50%以上。浙江安排省重大項目1000個左右,完成年度投資1萬億元以上,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

“穩增長政策要保持一定強度,其中擴大有效投資,特別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保持較高增長水平,成為當前主要的政策抓手。”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

多地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制造強市”

落實中央精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也成為多地2023年的重要工作。

河北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創新引領,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主導產業壯大行動等,提升創新鏈產業鏈協同水平。黑龍江將聚焦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在于振興制造業。不少地方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市”“制造強省”,并圍繞做強先進制造業、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等提出具體目標。

廣東提出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質量強省;提質壯大現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重慶將謀劃實施制造業提質增效行動,深化制造強市等建設,推進產業體系全面升級發展,“鏈群并重”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向上下游延伸等。

與此同時,天津將加快打造中國信創谷,推動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更深入、更緊密、更市場化服務全市智能制造、信創產業、生物醫藥發展;廣東將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億元級的新興產業集群……不少地方聚焦優勢和特色產業領域,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步伐。

“從地方兩會釋放的信號來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相關舉措側重在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高端制造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明皓認為,落實好發展目標,要進一步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深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同時優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

多措并舉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所在。圍繞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多地政府也制定相應目標并作出部署。

在為市場主體減負擔方面,浙江提出,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及時足額落實國家和我省降本減負惠企政策,力爭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2500億元以上;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山西提出,深入開展市場主體提升年活動;復制推廣一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湖北提出,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跨省通辦”事項擴大到150項以上、“一業一證”改革行業拓展到25個以上。

云南也提出,在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上取得新突破,并設置了具體目標,包括“確保凈增企業15萬戶以上、‘四上’企業3000戶以上”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并提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多地也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并提出了具體舉措。

例如,天津提出,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體系,出臺更好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工作措施。重慶提出,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實施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開展民營企業“龍頭引領”行動;力爭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比達到60%。云南提出,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2%。

標簽: 民營經濟 經濟發展 產業集群

相關閱讀

天天速讀:擴內需增活力 地方繪制經濟發展

財經

擴內需增活力地方繪制經濟發展“施工圖”

2023-01-16

今日觀點!金觀平:促進科技與資本更好融合

財經

金觀平:促進科技與資本更好融合

2023-01-16

當前短訊!金價開門紅原因何在

財經

金價開門紅原因何在

2023-01-15

國家發改委約談有關鐵礦石資訊企業

財經

國家發改委約談有關鐵礦石資訊企業

2023-01-15

環球速訊:山東濰坊回應“縣委書記被實名舉

財經

山東濰坊回應“縣委書記被實名舉報”:已展開調查

2023-01-15

天天速讀:擴內需增活力 地方繪制經濟發展“施工圖”

財經

擴內需增活力地方繪制經濟發展“施工圖”

2023-01-16

今日觀點!金觀平:促進科技與資本更好融合

財經

金觀平:促進科技與資本更好融合

2023-01-16

當前短訊!金價開門紅原因何在

財經

金價開門紅原因何在

2023-01-15

國家發改委約談有關鐵礦石資訊企業

財經

國家發改委約談有關鐵礦石資訊企業

2023-01-15

環球速訊:山東濰坊回應“縣委書記被實名舉報”:已展開調查

財經

山東濰坊回應“縣委書記被實名舉報”:已展開調查

2023-01-15

世界信息:廣州檢察:對天河“1·11”駕車撞人案犯罪嫌疑人溫某作出批捕決定

財經

廣州檢察:對天河“1·11”駕車撞人案犯罪嫌疑人溫某作出批捕決定

2023-01-15

加速數字化改善用戶體驗——傳統百貨業如何破局

財經

加速數字化改善用戶體驗——傳統百貨業如何破局

2023-01-15

聚焦:【活力中國】二手房市場開年見暖,中介已經“忙了半個多月”

財經

【活力中國】二手房市場開年見暖,中介已經“忙了半個多月”

2023-01-15

今日報丨第一批出境游客:放棄三亞改東南亞,計劃5萬玩仨月

財經

第一批出境游客:放棄三亞改東南亞,計劃5萬玩仨月

2023-01-15

金觀平:滿足民營房企合理融資需求

財經

金觀平:滿足民營房企合理融資需求

2023-01-15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