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畢華章 西安報道
甘肅知名中藥上市公司佛慈制藥(002644),控股股東超八成的股權發生變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該公司昨日晚間的公告顯示,控股股東佛慈集團84.16%股權,被無償劃轉至蘭州市國資委。此番操作,被視為甘肅省整合中藥產業的舉措之一。
作為西部中藥產業大省,甘肅省中藥材全產業鏈年產值已超500億元,去年三季度更是獲批設立首家中醫藥產業創新聯合體。該聯合體由甘肅藥業投資集團聯合相關院校、醫療機構、科研院所,以及中醫藥企業等39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此后,甘肅省整合中藥產業的動作進一步加快。
蘭州國資投資(控股)建設集團(蘭州國投)持有蘭州佛慈醫藥產業發展集團(佛慈集團)84.16%股權,如今,這些股權擬無償劃轉至蘭州市國資委。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劃轉完成后,佛慈集團仍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蘭州市國資委仍為實際控制人,該公司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這也意味著,此次股權變動事宜,屬于同一實際控制下的國有股權無償劃轉。
不過,這一劃轉背后,卻凸顯出甘肅整合中藥產業的舉措。
中醫藥產業是甘肅的重點產業,并且在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據甘肅省科技廳相關數據,目前,甘肅中藥材全產業鏈年產值逾500億元,中藥生產企業年產值10億元以上1家,5億元以上3家,1億元以上21家,銷售額超過億元的中藥藥品13個,中藥材資源富集,具有較為堅實的創新研發基礎。
此前,甘肅省級平臺甘肅省國有資產投資集團(甘肅國投)擬收購佛慈集團100%股權事宜和要約收購事宜。劃轉完成后,蘭州市國資委將繼續推進與甘肅國投的交易,向甘肅國投轉讓其持有的佛慈集團的相關股權。
這其中,佛慈制藥是佛慈集團旗下核心產業。
佛慈制藥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制藥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1929年創建于上海,1956年西遷蘭州,2011年在深交所首發上市。
該公司資料顯示,佛慈制藥現有藥品生產批準文號467個,擁有參茸固本還少丸、定眩丸、竹葉椒片、二益丸、復方黃芪健脾口服液等獨家產品,常年生產110多個品種。
今年一季度,佛慈制藥實現營業收入3.07億元,同比增長29.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45.45萬元,同比增長27.72%。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19億元,同比增長24.6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6億元,同比增長13.60%。
甘肅中藥產業整合加速
近年來,甘肅省不斷部署中醫藥產業發展,推進中醫藥產業整合,加快中醫藥振興。
今年5月,甘肅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甘肅省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了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現代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中藥質量提升及產業促進、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點等8項工程的相關工作任務。
尤其是,《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末,甘肅省中醫藥全產業鏈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在甘肅全省打造一批中醫藥服務高地,中醫藥成為全面推進健康甘肅建設的重要支撐。
同時,甘肅還提出打造當歸、黃(紅)芪、黨參、甘草、大黃、金銀花等甘肅特色中藥材綠色標準化藥源基地。2025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500萬畝左右、標準化種植率達到60%,產量156萬噸。
甘肅中藥產業也受到業界專家的重視。
不久前在甘肅召開的一次中醫藥產業發展論壇上,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甘肅近年來持續推進中藥材規?;N植,在提升藥材質量、打造隴藥品牌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他表示,甘肅應把握機遇,立足隴藥資源稟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進中藥精細加工,實現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
而在市場層面,作為推動整合的重要主體之一,甘肅國投集團也多次出手將相關企業或股權收入麾下。此前,同為甘肅中醫藥上市公司的隴神戎發(300534)的控股股東,就已經將26.1%股權無償劃轉至甘肅國投。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佛慈制藥控股股東的股權劃轉,只是甘肅在中醫藥產業領域邁出的又一步,但這或許遠非終點。
標簽:
智通財經APP獲悉,CounterpointResearch最新的全球折疊屏智能手機追蹤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7月31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18 36,比上周五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