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文汐 武漢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年前的春天,剛加入億咖通不久的聞豪跟隨團隊來到了武漢經開區。
彼時,這家主攻汽車智能化的公司才注冊不到一年時間。聞豪回憶,在決定落戶經開區時,億咖通正處在初創期向快速成長期過渡的階段,面臨研發和供應鏈增長帶來的挑戰,而經開區給予的招商引資方案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明顯的助推力。
于億咖通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目前,億咖通在其耕耘的芯片研發到操作系統等領域,已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具備為汽車制造商提供全球化解決方案的能力,并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
與其一同成長的,還有武漢經開區。正打造“中國車谷”的武漢經開區,處在從傳統汽車工業向產業鏈價值鏈更高端方向躍升的“二次創業”期,引入更多具備潛力的市場主體是其中的必要條件,而營商環境則是吸引企業投資落戶的關鍵因素。
在聞豪看來,武漢經開區在營商環境上已具備一定優勢,“這里的部門團隊相對年輕化,辦事效率高,服務意識濃,打破了我們的固有印象。”
2022年底,武漢走出疫情陰霾,武漢經開區決定對政務大廳進行一次更新改造。500噸的吊車將手扶電梯吊裝進天井,歷經4個多月,武漢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成功煥新。智能AI穿梭其間、開設外國人單一窗口、首創“車谷資本島”專區,走進大廳還能聞到咖啡的馥郁香氣。
今年的3月2日,武漢經開區召開了一場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通報大會,會上公布了武漢經開區2022年的經濟運行情況。經初步核算,2022年,武漢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GDP)2008.84 億元,同比增長5.0%,增速高于全省、全市水平。
這是武漢經開區GDP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在“二次創業”的關鍵節點上,這一成績得來不易。
在大會上,法雷奧市光(中國)車燈有限公司、武漢經開區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億咖通(湖北)科技有限公司等獲獎企業交流時,不約而同談到了武漢經開區的營商環境。
“武漢經開區是武漢市產業創新最具吸引力的區域之一,這是吸引億咖通扎根中國車谷的關鍵原因。”億咖通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
幾乎所有的初創企業都會面臨各種挑戰,彼時完成注冊不久的億咖通,迎來了研發投入井噴式增長和供應鏈更加繁雜帶來的新挑戰。2017年,武漢經開區為其帶來了一份充滿誠意的招商引資方案。
“經開區在這一階段為我們積極介紹和對接了基金公司,當時億咖通獲得了長江產業基金的支持,對于公司的幫助是非常直接的。”億咖通武漢總部相關負責人聞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到。
落戶武漢經開區的過程比想象中更加順利,據聞豪回憶,從洽談到搬遷再到運作,僅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這也印證了聞豪對于經開區的評價:這一年輕化的團隊辦事效率很高,服務意識很濃。
來到武漢經開區后,億咖通迅速走出了初創時的瓶頸,邁入快速發展階段,成長為一個擁有1500名成員的團隊。在研發水平上也快速提升,目前公司具備了從芯片研發到操作系統全棧式的研發能力,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全球已有500萬臺汽車搭載了億咖通的產品和服務。
而公司的辦公場地,也由過去的1000平方米擴大到1萬平方米。“武漢經開區幫助我們積極對接第三方,并給予了免租優惠和一些激勵政策,滿足了公司在快速發展階段擴張用地所需要的各方面條件。”聞豪表示。
2021年,武漢經開區首次提出了“二次創業”的理念,這意味著這一具備汽車工業發展底色的區域,將要跳出以往的舒適圈,打造一個更加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在此過程中,市場主體如何釋放活力,是武漢經開區需要突破的重要關卡,這就需要在營商環境“軟實力”上作好文章。
(武漢經開區)
在聞豪看來,武漢經開區優化營商環境的力度很大,讓企業有十分直觀的感受,最為具體的是服務。疫情期間,武漢幾乎所有企業都遭遇了一段時間的停擺,億咖通是武漢經開區第一批復工復產的企業。當時,億咖通獲得了武漢經開區的專項紓困政策。
2022年,武漢經開區共有3.8萬戶市場主體享受減稅降費政策,累計留抵退稅超60億元,發放貼息貸款19.3億元,兌現惠企資金近30億元。同時,武漢經開區聯合各大銀行大力開展納稅信用貸政策宣傳,2022年以來,已幫助3100余戶企業獲得銀行授信,貸款額超20億元。
每一家重研發創新的公司都對人才有著巨大需求,企業能否在當地招到合適的人才,以及能否為留住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也是事關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問題。“從一串代碼到形成知識產權,再到變成產品進行銷售,整個過程都離不開人才。”聞豪表示,武漢經開區不僅幫助企業深入對接武漢本土豐富的教育人才資源,還幫助解決員工關心的子女就學教育、醫療資源、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問題。
“作為一家聚焦核心技術創新的公司,我們十分重視知識產權,經開區還為我們開通了知識產權的快速通道。”聞豪說。
據了解,武漢經開區目前已與中國武漢(汽車及零部件)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大漢陽片區科創中心、市場監管等部門簽訂協議,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協調配合機制,構建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
當前,整個武漢經開區處在由傳統制造工業向高技術制造業轉型過渡的關鍵時期。聞豪認為,億咖通能與武漢經開區互促發展,更深層的原因在于,公司的發展理念與經開區的規劃方向是相匹配、相契合的,“大家方向一致,才能實現雙贏。”
億咖通的案例是武漢經開區發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下的縮影。
在21世紀經濟研究院2021、2022兩年發布的《全國經開區高質量報告》中,武漢經開區在營商環境各項指標上均提升較快,2022年綜合排名居全國30個經開區樣本第4位。
在武漢經開區轉型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關鍵詞體現在“對標”。作為一個帶有傳統工業底蘊的區域,武漢經開區在轉型中亦需要一些“他山之石”。
從數據來看,武漢經開區工業發展近年來正在提速。經濟總量實現新跨越,工業總產值也創歷史新高。2022年,武漢經開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3462.23億元,同比增長6.8%,總量排名全市第一。
相應地,優化營商環境更要跑出“加速度”。武漢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經開區“二次創業”的關鍵時期,必須將市場主體急難愁盼的關鍵小事變成政府部門的頭等大事,不斷破解政務服務供給側與市場主體需求側的突出矛盾,對標國內先進城市、比學趕超,打造營商環境上的優勢。
在具體行動上,武漢經開區對標其他省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先行經驗和最優水平,并研判在區內復制推廣的可行性和具體措施,形成了《武漢經開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動態對標清單》。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對標的城市以國家營商環境評價分指標標桿城市和外地先進城市為主,目前市場主體活力最強的珠三角、長三角是武漢經開區主要對標的對象。
例如,在“工業項目免于施工圖審查”事項上,武漢經開區學習免于施工圖審查,實施施工圖設計文件抽查的制度,工業倉儲用地項目不再強制要求開展施工圖審查。建設單位自申請施工許可之日起1個月內,將設計完成的施工圖設計文件上傳至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系統。
在知識產權方面,武漢經開區對標培育高價值專利的先進做法,針對有創新研發需求的企業,在創新前端開展輔導,提升科技成果產出質量。同時針對獲批省、市級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的單位在研發環節開展專利布局指導,助力產出一批技術創新度高、競爭力強的專利(組合)。
武漢經開區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供了一份“動態對標提升改革創新事項”表格,其中清晰列出了現狀、對標做法、具體改革舉措和預期制度效果,以及分階段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可以看出,武漢經開區提出在營商環境上對標先進并非空話,而是進行了切實、系統的學習和推進。
營商環境的改革優化在武漢經開區的轉型發展中體現出實效,這在各項數據上有更為量化的體現。
2022年,武漢經開區引進了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中創新航三四期等7個百億以上項目,20個世界500強項目,招商項目簽約額達1200億元。簽約法雷奧、東久等外資項目13個,實際利用外資23.3億美元,其中FDI(外商直接投資)5.02億美元,位居全市前列。同時,精準補強汽車產業鏈,引進安波福、佛吉亞歌樂電子、奧托立夫等頭部企業項目。簽約理工氫電、湖北氫動力等氫能項目,落戶湖北國控、湖北楚象兩大世界500強供應鏈項目,引進星紀時代、星紀魅族兩大百億級智能終端項目。
落戶武漢經開區的一大批頭部企業輻射力強,帶來連鎖反應,助推了武漢經開區市場主體快速增長。2022年,武漢經開區市場主體總量突破7.5萬戶,同比增長18%,增速全市排名第一,新登記近1800戶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增速超過43%,還有1031戶企業增資、累計增資達285.5億元。
在億咖通的未來藍圖里,武漢經開區是大本營也是福地,各個城市的研發環節都將與武漢總部的產品集成、驗證和交付。正如聞豪所言,政府和企業目標一致,才能獲得雙贏,“我們也將繼續加大在武漢經開區的布局和投資力度。”
今年3月25日,武漢經開區政務大廳擴容升級后以全新面貌正式啟用。當天,恰值春分時節,門外是宜人春光,與6年前聞豪跟隨團隊來到這里的那個春日有些相似。
標簽:
6月14日晚間,深圳機場(000089 SZ)發布5月生產經營快報,5月旅客吞吐
ZhuGuangyao:RCEPwouldleadtowidermarketopening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