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

火電公司轉型報告:煤電仍是最經濟可靠能源,探索存量火電轉型路徑

2023-06-07 17:51:5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實習生陳斯達 北京報道 “雙碳”目標下,我國正在快速推進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這一過程中,煤電行業產能不僅需要從高碳電源向低碳或零碳電源轉變,其電源角色也將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過渡。

火電上市公司是我國煤電主力部隊,其低碳轉型對行業減排影響深遠。近日,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北京綠源碳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布《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火電上市公司低碳轉型績效評價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對于“十三五”期間低碳轉型績效評價而言,五大發電集團控股上市公司得分整體高于地方發電集團控股上市公司,排名靠后上市公司的能源結構基本是100%火電。對于“十四五”及更遠期低碳規劃績效評價而言,發電上市公司在新能源裝機、煤電機組轉型、三新轉型、碳資產、承諾碳達峰目標等未來規劃方面的整體信息披露程度不高,有待加強。

報告以火電上市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數據為基準,選取火電裝機占比30%以上的31家火電上市公司作為評價樣本。

“總體來看,煤電轉型發展對于現在電力行業、能源行業有序發展,有序轉變,是非常重要的支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計劃財務部計劃處處長張衛東表示,煤電作為可靠供應的電源目前還是最經濟的。部分地方太陽能、風電比煤電全成本低,但供應卻沒有那么可靠。此外,盡管圍繞新型儲能做了很多工作,但相應支撐和調節能力遠遠未達到煤電量級。

因此,政策和市場機制需要對適宜模式提供保障。而煤電聯營在其中不僅利于煤炭、電力行業協同發展,保障能源安全,還能最大化利用資源,促進綠色循環發展。對此,張衛東介紹了煤電聯營的兩大形式。一是在技術上、產業鏈上直接融合,比如很多坑口電廠,煤礦就建在當地,發多少電就生產多少煤,便于技術生產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只要有條件都應該鼓勵這種形式。二是從資產紐帶上進行統一的煤電聯營,有利于協調煤炭生產、煤炭消費和電力生產,價格管理及合同協議都比較便利。整體規劃部署生產計劃,營銷計劃也會帶來相應管理效益,對國家來說也簡化了波動風險。

華能集團能源研究院原副總經濟師韓文軒認為,煤電轉型面臨的困境有非常態的,如高煤價,也有常態的,如低利用小時數和低電價,這些困境吻合了企業日常管理中的量、本、價、利關系。相對應的,發展思路可從調整電源結構、資源控制能力、科技投入轉化、提升管理變革能力四個方面出發。

為保證煤電轉型積極性,相應市場激勵必不可少。“中國有自身的能源稟賦,有相應的發展階段,和全球的情況特別是和西方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所以支持這樣的轉型方向,要向著轉型金融的方向去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馬軍表示,煤電在未來承擔保供調峰角色,進行大量靈活性改造是為其他新能源快速發展保駕護航。“怎樣保障它的積極性,怎樣確保政策的扶持傾斜,怎樣形成市場激勵,怎樣形成金融機構在這個方向上的認同,要有相應標準。而這些與國際上直接強調去煤非常不一樣。”

馬軍表示,基于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形勢,我國很難參考他國依靠天然氣作為過渡的轉型路徑,而要直接一步邁到可再生能源。很多火電煤電企業都在大量發展非化石特別是可再生能源,非常難得。

報告建議,政府部門應積極推進轉型金融發展,助力公司實現輕資產發展模式:一是明確轉型技術路徑,制定轉型金融標準,可將火電行業低碳轉型項目重點納入轉型金融分類目錄;二是設計落實激勵政策,提升轉型活動的可融資性;三是做好動態評估與監測,有效監管轉型金融發展。政府也應督促火電上市公司披露綠色發展及低碳轉型相關信息,加快研究并建立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實施相應獎懲制度。

當前金融框架未能對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的經濟活動提供充分支持,發展轉型金融能提供有效補充。2022年11月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已經通過《G20轉型金融框架》。而在我國,人民銀行正牽頭就重點行業編制轉型金融目錄和相關實施政策,初期研究范圍覆蓋了火電、鋼鐵、建筑建材和農業四個主要行業。今年三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23年版)》也釋放出轉型標準加快制定的積極訊號。

標簽:

相關閱讀

火電公司轉型報告:煤電仍是最經濟可靠能源

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實習生陳斯達北京報道“雙碳”目標下,我國

2023-06-07

中國石油:2022年建成風光裝機規模超120萬

投資

6月6日,中國石油發布《2022年環境保護公報》(下稱《公報》),從新能

2023-06-07

21CC丨河南省腫瘤醫院謝廣倫:瞄準化療并發

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陳紅霞實習生井然武漢報道隨著癌癥慢病化趨勢進展,

2023-06-07

世界銀行:2023年全球增長料將放緩至2.1%,

投資

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指出,在全球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

2023-06-07

獨家!多家大行6月8日起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

投資

證券時報網訊,繼6月6日證券時報記者報道多家國有大行將下調存款利率,

2023-06-07

火電公司轉型報告:煤電仍是最經濟可靠能源,探索存量火電轉型路徑

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實習生陳斯達北京報道“雙碳”目標下,我國

2023-06-07

中國石油:2022年建成風光裝機規模超120萬千瓦,新能源新業務投資大幅增長

投資

6月6日,中國石油發布《2022年環境保護公報》(下稱《公報》),從新能

2023-06-07

21CC丨河南省腫瘤醫院謝廣倫:瞄準化療并發癥 CT引導下腰交感神經射頻毀損術明顯改善CIPN

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陳紅霞實習生井然武漢報道隨著癌癥慢病化趨勢進展,

2023-06-07

世界銀行:2023年全球增長料將放緩至2.1%,金融風險籠罩經濟前景

投資

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指出,在全球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

2023-06-07

獨家!多家大行6月8日起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3年期、5年期定存掛牌利率下降15個基點

投資

證券時報網訊,繼6月6日證券時報記者報道多家國有大行將下調存款利率,

2023-06-07

海昌海洋公園:董事會確認并不知悉股價或成交量變動的任何原因

投資

經作出一切有關本公司于合理情況下之查詢后,董事會確認,其并不知悉有

2023-06-07

中國5月末黃金儲備6727萬盎司,為連續第7個月增加黃金儲備 焦點熱門

投資

中國5月末黃金儲備6727萬盎司,4月末為6676萬盎司,為連續第7個月增加

2023-06-07

【焦點熱聞】均普智能創新電脈沖腫瘤醫療器械亮相,持續發力醫療智能裝備市場

投資

近日,均普智能(688306 SH)攜POP(ProofofPrinciple)原理驗證醫療智

2023-06-07

中國5月末外匯儲備為31765.1億美元?黃金儲備連續第七個月上升

投資

智通財經APP獲悉,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末外匯儲備31765 1億美

2023-06-07

國資年內四次增持 重慶水投成為重慶銀行第五大股東

投資

6月6日晚間,重慶銀行(601963 SH,01963 HK)發布公告顯示,其股東重

2023-06-07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