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田靜 實習生鄧雅文 發自澳門
5月29日,澳門特區政府公報刊登了《人才引進法律制度》法案(以下簡稱《法案》)。《法案》主要包括制定高端人才計劃、優秀人才計劃及高級專業人才計劃三類人才引進計劃,訂定參加各類人才引進計劃的資格要件和審批程序、尤其訂定通過電子平臺作出申請,設立人才引進評審委員會等內容,自今年7月1日起生效。
澳門特區人才發展委員會表示,特區政府將陸續公布各類人才引進計劃的詳情及“人才引進計劃電子申請平臺”的開通日期,待《法案》生效后,澳門特區的人才發展工作將邁向新階段。
(相關資料圖)
有受訪專家表示,澳門人才引進立法十分必要,具有重要意義,澳門人才引進制度以“人才建澳”作為長遠的建設性發展目標,與原本的技術移民制度相比,順應了很多現實要求,努力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來澳門定居,促進人才智力的集聚,從而有效突破新產業的人才資源瓶頸。
澳門特區政府此前在向立法會提交《法案》時陳述理由稱,旨在吸納外地人才的《核準投資者、管理人員及具特別資格技術人員居留制度》已經實施十多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必要檢視并建立新的人才引進制度。因此,澳門特區政府期望通過《法案》,引入能助力和推動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尤其是重點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以及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儲備所需的各類人才,建立公開、公正及科學的人才引進及評審機制,構建適合澳門社會長遠發展的人才引進制度。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澳門自上世紀 80年代開始引進外部勞動力和人才,當時澳門紡織制衣、玩具、電子等勞動密集型工業發展需要,起初主要引進低端技術勞動力和專業技術人才。1995年,澳門首次將具備特定學歷、資格及專業經驗的管理和技術人員納入引進范圍,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赴澳工作打開了渠道。2003年,澳門特區政府成立了“人力資源發展委員會”,引進專才和輸入外勞是其工作重點。到了2014年,澳門特區政府更是專門設立了“人才發展委員會”,負責制定、規劃及協調人才培養的長遠發展策略。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方木歡認為,此前澳門特區政府有關人才引進工作的整體立法宗旨以保障本地人優先就業為前提,同時兼顧本地雇主基于成本考慮對外勞的強烈需求與吸引外地資本入澳,人才引進相關法律呈現窗口小、程序繁、門檻高等特點,對人才引進的限制遠勝于吸納。
根據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數據,2018年至2022年,澳門首次申請臨時居住許可并獲批的投資者、管理人員及具特別資格技術人員個案共49個,包含獲批申請人家庭數量則共176人。
據悉,目前仍有很多技術移民申請個案還處于“待辦”狀態,《法案》亦適用于目前積壓的申請個案,此前已經被拒絕的技術移民申請個案,也可繼續嘗試依據《法案》再次提出申請。
“這些年來,很多在澳門高校任教的教授或教研部門領導,仍然是持‘藍卡’的外勞,與其他保潔、保安、地盤工人等在澳的身份一樣,部分人士因未能獲得澳門身份證而離澳。”大灣區融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朱世海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提到,主動送上門的人才竟然流失了,如何引入身處其他地方的人才?
他表示,澳門人才引進立法十分必要,具有重要意義,能夠為引進人才設定清晰的評審準則,并提升人才引進審批的透明度。
據悉,“藍卡”是由澳門特區治安警察局簽發出的證件,全稱為“外地雇員身份認別證”。
根據《法案》,澳門將制定三類人才引進計劃,引進具有卓越才能或技術能力、并取得國際公認杰出成就或在特定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高端人才;有利于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尤其是能推動重點產業發展并在其專業或行業中表現卓著的優秀人才;能支持重點產業發展、或補足澳門發展需要且屬于緊缺人力資源的具有專業經驗及技術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
澳門博士智庫常務監事施養正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特區政府旨在構建以高端人才和具指標性的優秀人才為核心,帶動四大新產業發展。同時,輔以緊缺的高級專業人才,以支持社會可持續發展,滿足澳門人才體系各層面的需要,并發揮他們的帶教作用,培養本地人才的人才引進體系。
針對“重點產業”的含義,澳門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會提交的意見書中解釋為“澳門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相關的產業,具體內容將持續依循每五年發布一次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所訂定的具體政策而適時調整”。目前,特區政府提出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科技和文化體育(以下簡稱四大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新產業,而已經具備一定產業規模的博彩 、會展及旅游業是應該持續支持發展的原有產業。
施養正指出,在新的人才引進制度的框架下,四大產業是現階段澳門特區和全社會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要著力點。因此,澳門社會上對于此類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只有通過吸納更多地區性或國際性高端和優秀的人才來澳,才能有力地填補澳門社會發展的人才缺口。而人才來到澳門,并不僅僅代表知識的注入,還有個人的技術、經驗及市場網絡等各種寶貴的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法案》在最初文本的基礎上,刪除了參加優秀人才計劃及高級專業人才計劃須年滿21歲和具備中文、葡文或英文任一語言良好書寫及口語能力兩個條件,調整為“具備相關計劃所定的年齡及語文表達能力”。意見書指出,目前特區政府提出的四大產業是包括文化體育在內 ,而藝術專業或運動專業卓有成就者未必滿21歲。因此,在最后文本中刪除了“年滿21歲”的要求,以留待日后由行政長官批示核準的人才引進計劃訂定所適用的年齡。
此外,《法案》中還要求參加高級專業人才計劃的申請人須獲得本地雇主聘用且薪酬須達到指定水平,而參加高端人才計劃的申請人,則要求須具備高端人才認定標準所載的任一成就或職銜。
何為“指定水平”?特區政府在意見書中解釋稱,將參考澳門特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的最近一段時間內, “行政主管及經理” 和 “專業人員”兩類職業的薪酬,以及澳門每季的專業技術外地雇員的薪酬。
根據澳門特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行政主管及經理的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35000澳門元,專業人員則為41000澳門元。以金融業為例,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業外地雇員平均薪酬為38900澳門元。
施養正提到,以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為例,其要求的獲批準的申請人可以無須在來港定居前先獲得本地雇主聘任,但澳門在“高級專業人才”方面的人才引進上仍然須先獲本地雇主聘用或承諾聘用,并且要求其薪酬須達到指定水平。澳門人才引進在人才資格認定、申請材料要求等方面,目前的人才引進門檻仍然是比較高的。
不過,《法案》亦在原來技術移民制度的基礎上調整了部分規定,順應了很多現實要求。朱世海舉例稱,比如根據高端人才和優秀人才計劃獲得居留許可的主申請人及其家屬有關居留許可的獲取和維持,不需要他們在澳門通常居住,不要求每年在澳的日子達到固定數量,該做法改變了原本技術移民制度中 “利害關系人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通常居住是維持居留許可的條件”。而高級專業人才的居留許可續期則須按照現行一般制度在澳門特區通常居住。
朱世海表示,與周邊城市相比,《法案》對高端人才、優秀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因為他們及其家屬都不用遵守在澳門通常居住的規定。但高端人才、優秀人才在外來人才總量中只會占很小的比例,澳門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還是靠大量的高級專業人才及《法案》沒有納入的一般專業人才。
一般而言,人才引進制度主要由政策支持、資金扶持、稅費減免和住屋補助四部分組成。從政策制定的層面來看,施養正認為可以通過提高人才待遇、提供更多資源、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及解決高端人才家庭后顧之憂等方面,來強化人才的整體吸引力。他建議,澳門特區應該推出特別政策,以鼓勵和支持澳門特區的人才創新創業,并形成有力吸納高層次及各類專業人才制度體系及配套服務,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來澳。
施養正表示,與近年來大灣區連續不斷的"搶人才潮"的競爭相比,澳門在引才上的政策依然是相對保守,由此可能帶來導致競爭力的不足等問題也值得加以重視。
標簽:
本次供地共9宗涉宅地,總出讓面積27 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6 51萬平方米,總起價89 6億元。其中姑蘇區3宗
5月28日,中集集團(000039 SZ)發布公告,內容有關公司擬分拆控股子公司中集天達控股有限公司(中集天達)至深
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29日,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4月香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升至354 2點,環比升0 54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鵬長沙報道近日,長沙經開區國際金融港股權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智賦能向新共贏”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