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陳思琦 深圳報道
“真正創新的主體是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科學家和具有科學素養的企業家。”
5月25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恒生銀行協辦,21世紀經濟報道、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承辦的“2023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夏季論壇”在深圳舉辦。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以《“雙碳”背景下的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與創新創業》為題作主旨演講。
作為全球知名能源專家,劉科首先以一組能源數據解讀中國經濟。他提到,2020年我國二氧化碳總排放約103億噸,人均7.4噸,三口之家即消耗約22噸;我國的年均煤耗從2001年的13億噸增加到2014年的38億噸左右;石油消耗從2001年約2億噸/年增加到目前7.05億噸/年。可以看出,“能源是一個容量很大的產業”。
劉科說,“數字化”在傳統語境下常與5G通信等高科技產業掛鉤,但數字技術將引發全社會所有生產關系的變革,定會全面改造所有行業,意味著能源等傳統行業同樣亟需數字化轉型升級。
“創新要多解決雪中送炭的問題,不要一味追求錦上添花。”劉科認為,陽光、空氣、水、土壤等基礎的生命要素需要得到更多關注,與之相關的傳統產業需投入更多技術加以改造,以達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劉科進一步指出,以前的全球化由發達國家和大企業主導,如今,數字化為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巨大機會。更重要的是,國際競爭不能再單純依靠成本優勢,而要強調創新主導的高質量發展,“做別人不能做的”。
作為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介紹了該校的辦學特色“創知、創新、創業”。其中,科學家是“創知”的主體,負責生產知識(文章/著作),科研成果一旦發表在公開刊物上就成為人類共有的知識;“創新”是將知識轉化為有用的技術的過程,“創業”則是將技術轉化為產品/財富的過程。
劉科認為,創新的主體是“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科學家”和“具有科學素養的企業家”,這兩類目前是我國較為缺乏的人才。企業家能將政、產、學、研鏈接起來,帶領團隊,不斷將知識轉化為技術,再把技術轉化為各種新產品,造福人類。
標簽:
盡管OpenAI的ChatGPT應用目前只面向美國的iOS市場,但它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智通財經APP獲悉,根據應
智通財經APP獲悉,日本內務省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5月東京CPI同比上漲3 2%,低于市場預期的3 3%和前值3
當前,中國經濟處于修復期,經濟發展模式面臨變革,金融業應隨之相應轉變。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更直面迅速發
智通財經APP獲悉,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BLK US)旗下規模90億美元的動量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預計將加大對大型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