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 廣州報道
5月23日,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海洋科學分論壇廣州海洋強市創新發展專場(簡稱“海洋強市專場”)在廣州南沙舉行。論壇現場,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崔曉健分享“推進海洋產業創新,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國家要求與地方思考”專題演講。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崔曉健,甘俊/攝)
(資料圖片)
崔曉健認為,應從三個層面理解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在宏觀層面,要體現海洋經濟整體的均衡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中觀層面,要實現海洋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的升級,注重區域間的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而不是一哄而上、重復構建。在微觀層面,要實現海洋生產要素生產效率提升,不是單純地擴大投資。”
2023年一季度,中國海洋經濟也迎來強勁復蘇。崔曉健表示,一季度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2.3萬億元,同比增長5.1%,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2%。其中,造船三大指標:新接訂單量、完工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實現同比增長66.9%、13.2%、34.6%,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和發電量分別增長40.7%和32.4%。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也是中國南部海洋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廣州海洋經濟的發展重心應落子何方?
崔曉健表示,廣州發展海洋經濟主要具備區位優勢、經濟優勢、科技優勢以及海洋產業發展優勢。
“廣州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和對外貿易海岸,地處‘日韓一東南亞一大洋洲’這一亞太經濟走廊的中心位置,瀕臨南海,面向國際,對外商貿區位優勢明顯。”他表示。此外,廣州市擁有國家和省屬涉海科研院所17所,省部級海洋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25個,國家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3個,海洋科技服務人員超5萬人。
聚焦廣州下一步推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的方向,崔曉健建議,應加快產業融合發展和體系化發展。具體來看,可加快高端航運服務和涉海金融等服務業協同發展,提質增效,同時加快海洋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強化技術創新與資本市場融合。
圍繞海洋科技創新發展,崔曉健則建議,廣州應加大力度集聚國家海洋戰略科技力量,圍繞深海探測、資源開發等前沿領域,集中布局重大海洋科技基礎設施,加強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服務國家深遠海勘探開發戰略的總部基地、技術研發基地和服務保障基地,推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同時,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建立專業化涉海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和產業孵化機構,鼓勵建設海洋產業創新聯盟,制定實施產業鏈補鏈強鏈行動計劃,促進涉海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崔曉健也建議,廣州發展海洋經濟可積極參與助力南海大開發,強化面向“兩洋一海”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加強與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陸海快線等高效銜接。打通陸海通道,構建通江達海、連內接外、通常高效的陸海運輸網絡,實現廣東與海南相向發展。
本次海洋強市專場由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海洋局)主辦,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市地質調查院承辦,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沙區分局、21世紀經濟報道協辦。
攝影: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甘俊
標簽:
5月23日,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海洋科學分論壇廣州海洋強市創新發展專場(簡稱“海洋強市專場”)在廣州南
你想擁有一座特別的房子嗎?長大以后的我們,都渴望擁有一座屬于自己的房子,屬于自己的家。或許你已經擁有
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23日,標普全球公布報告顯示,受惠內地放寬防疫和旅游限制,澳門首季博彩收入增長超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上海報道5月23上午,一則“滇池10億的超短融順利兌付,主要是省財政的錢,來源是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