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

刷掌支付落地北京大興機場!非接觸更便捷,安全性廣受關注 熱聞

2023-05-22 20:03:5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資料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邊萬莉 北京報道刷掌支付來了!記者了解到,在京乘客在大興機場線可以刷掌過閘乘車,這也意味著兩年前傳聞內測的“微信刷掌”產品正式落地。

與指紋支付、刷臉支付類似,刷掌支付同屬于移動支付中生物識別技術。刷掌支付采用的是“掌紋+掌靜脈”識別技術,在促進效率提升的同時,也極大地簡化了用戶操作,從而讓新科技能夠對老人更友好、對各類身體不便者更加無障礙。

支付更便捷

從具體操作來看,分為注冊和使用兩個步驟。乘客只需在大興機場線各站自動售票處的刷掌注冊機錄入掌紋,并在微信小程序“北京地鐵刷掌乘車”完成授權后,就可以開通刷掌乘車功能。在乘坐地鐵時,乘客需找到帶有圓環標志的刷掌閘機,將掌心面對圓環內的識別區。完成識別后,圓環變為綠色,閘機將自動打開。刷掌出站后,手機會收到扣款的提示推送。

微信支付團隊表示,微信刷掌針對“無介質”、“非接觸”、“高便捷”、“高安全”等用戶需求提供了補充支付方式。未來,除交通場景外,“微信刷掌”還在逐步應用于辦公、校園、健身、零售、餐飲等領域,針對不同行業的具體場景需求,探索更多創新高效的數字化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刷掌支付嚴格上并不能稱得上是新事物。2020年,亞馬遜正式投入使用手掌識別技術(Amazon One)。用戶注冊一次后,在任何可用Amazon One的地方都可以用。將銀行卡和手掌信息綁定后,只要將手掌懸空放在設備上方,就可以完成身份識別或支付,整個過程不需要銀行卡或手機介入。

據亞馬遜刷掌專利申請介紹,掃描儀是利用紅外技術獲取用戶手掌信息。一方面是記錄手掌紋路等表面特征,另一方面采集更為深層次的內部特征,比如靜脈、骨骼、軟組織等。這些信息有些時候人眼和相機都無法做到精準識別。當用戶進行支付時,掃描儀會拍下兩張照片,對上述信息進行比對驗證,大概0.3秒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整個過程。

事實上,國內此前也有過刷掌支付的嘗試。例如,2015年,支付寶在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又名“China Joy”)上首次展示了掌紋掃描識別技術,用戶將掌紋錄入手機并綁定支付寶賬號后便可以“刷掌”進入會場和購買商品。2018年,北京北科慧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廈門益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在后者所有的線下無人值守便利商店接入了“掌紋+掌靜脈”識別系統用以支付。2021年年底通車的深圳市地鐵的“科技示范線”20號線也采用了“刷掌”支付的方式。

關注安全性

對于用戶來說,最為關注的還是隱私性和安全性。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2020年的一項調查報告,2020年,用戶對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來進行移動支付身份識別和交易驗證的接受度中,有82.6%的用戶群體表示可以接受,這一指標在2019年為84.4%;另外有17.4%的用戶選擇不可以接受。其中,個人隱私泄露和安全隱患是用戶在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來進行移動支付身份識別和交易驗證時最擔心的問題,得票率分別是79.6%、67.3%。

一位支付領域從業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利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支付的方式比較多樣化,客觀上是讓人們支付越來越便利。究其根本來看,不同的支付方式只是在不同緯度上收集識別用戶的信息,實質上并無太大區別。因此,這些支付方式是不是具有必要性值得考慮。前幾年刷臉支付興起之時,有不少人去嘗試看似十分熱鬧,但現在消停了很多,但就技術本身而言,刷臉支付、刷掌支付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信賴的。”

在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看來,支付方式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是相伴相隨的。從歷史的眼光來看,生物識別技術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代表著更高端的科技和更方便的支付體驗。技術是中性的,重要的是怎么應用。就支付領域的應用來說,關鍵是要找到大數據應用和個人隱私保護之間的平衡。

標簽:

相關閱讀

刷掌支付落地北京大興機場!非接觸更便捷,

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邊萬莉北京報道刷掌支付來了!記者了解到,在京乘客在大興機場線可以刷掌過閘乘車,這也

2023-05-22

“固收+”周報(第65期)丨中基協密集發布

投資

在“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中國證券業協會連續第4年正式發布《2022年度證券公司投資者服務與保護報

2023-05-22

直擊數據交易痛點,廣州數據交易所打造數算

投資

數據要素交易中“算力太貴”的問題有了新的解決方案。近日,廣州數據交易所發布全國首個集“算力+交易+場景

2023-05-22

每日信息:乘聯會:1-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

投資

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22日,乘聯會發布2023年4月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洞察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1-4月,中國

2023-05-22

丁肇中:理論不可能推翻實驗結果,實驗可以

投資

5月21日上午,在出席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前,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等媒體專訪,談到了

2023-05-22

刷掌支付落地北京大興機場!非接觸更便捷,安全性廣受關注 熱聞

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邊萬莉北京報道刷掌支付來了!記者了解到,在京乘客在大興機場線可以刷掌過閘乘車,這也

2023-05-22

“固收+”周報(第65期)丨中基協密集發布罰單,私募行業“扶優限劣”升級

投資

在“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中國證券業協會連續第4年正式發布《2022年度證券公司投資者服務與保護報

2023-05-22

直擊數據交易痛點,廣州數據交易所打造數算一體新平臺|前沿熱點

投資

數據要素交易中“算力太貴”的問題有了新的解決方案。近日,廣州數據交易所發布全國首個集“算力+交易+場景

2023-05-22

每日信息:乘聯會:1-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217.5萬輛 同比增長32.8%

投資

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22日,乘聯會發布2023年4月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洞察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1-4月,中國

2023-05-22

丁肇中:理論不可能推翻實驗結果,實驗可以推翻理論

投資

5月21日上午,在出席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前,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等媒體專訪,談到了

2023-05-22

商務部:中方將繼續歡迎美資企業在華發展,實現共贏 環球觀點

投資

金融界5月22日消息5月22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上海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美資企業在華經營情況以及對我持續

2023-05-22

全球微頭條丨制造業復蘇的行業差異化丨南財號聯播

投資

·5月LPR報價不變,短期內受存款利率下調的激勵作用不大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5月22

2023-05-22

環球新動態:LPR報價連續第九個月“按兵不動” 業內:暫無下調的空間和動力

投資

5月22日,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5月22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 65%,

2023-05-22

香港國際機場4月客運量310萬人次 同比飆升約24倍 當前要聞

投資

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22日,香港機場管理局公布,香港國際機場4月份客運量310萬人次,同比飆升約24倍,飛機

2023-05-22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