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道
近日,多地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文件不斷印發。
5月中旬,陜西日報的消息顯示,《陜西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實施辦法(暫行)》印發,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將在全省范圍內認定5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相關資料圖)
5月18日,《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印發,提出上海在2023年將培育10個左右市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建設5個左右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
而在今年初,工信部公布了首批100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今年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再培育100個,旨在增強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關鍵環節配套能力。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廣東、江蘇、河南、四川等多地均已出臺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相關落實政策,對“十四五”期間的集群數量、認定標準、培育模式做出了更為明確的規劃。
多位受訪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集群認定不是目的,通過認定工作激活縣域經濟,促進集群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中小企業相關政策的效用,才是此項工作的目標。目前國家級以及省級特色產業集群的有效期均為三年,其間工信部將組織開展集群發展情況監督和考核,對已認定集群實行動態管理。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發現,工信部已公布的100個集群中,北京2個,天津3個,河北5個,山西1個,遼寧1個,吉林1個,上海5個,江蘇5個,浙江4個,安徽5個,福建4個,江西5個,山東5個,河南4個,湖北5個,湖南3個,廣東5個,廣西4個,海南1個,重慶5個,四川5個,貴州4個,云南1個,陜西4個,甘肅2個,新疆2個,計劃單列市(寧波2個,廈門1個,青島2個,深圳2個)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9個。其中既有車規級芯片、成套智能裝備、生命科學等先進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有石英鐘表、普洱茶加工、小家電制造等特色傳統產業。
工信部數據顯示,首批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共入駐中小企業2.8萬多家,貢獻了超過1.8萬億元產值,共有制造業單項冠軍5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9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87家,創新型中小企業約5000家,優質中小企業占到了集群企業總數的20%以上。而且集群主導產業均為當地支柱性產業,對集群產值貢獻率達87%。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申報推薦工作已經于4月份開始。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陶青此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工信部今年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再培育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根據工信部去年印發的《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經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將在全國范圍認定200個左右集群,引導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級集群。這也意味著“十四五”期間的集群建設目標或將于今年提前完成。在此背景下,各地的相關申報和認定工作也在加緊推進。
比如上海在5月18日印發的《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提出今年的集群建設目標。
“推進首批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認定之后,這種以評促建的方式明顯調動了基層的積極性,上海16個區都把各自的細分領域做了一輪深入梳理排摸,今年申報第二批集群的數量也有了明顯的增長。”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協調辦公室副主任曹晴晴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特色產業集群推薦數量原則上不超過6個,入選的集群也有機會在數字化升級、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得到專項培育扶持的“福利”。
“去年印發的《辦法》已經明確了各縣區申報單位要制定未來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目標要清晰、可考核,工作措施要完成、針對性強、切實可行。該要求一方面要求各地方政府要出臺相應的規劃和扶持辦法,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考核機制的存在。” 賽迪顧問投融資研究中心總經理蘇翔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按照過往中小企業創新載體的評定要求來看,未來兩到三年間或將針對已認定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進行年度評定,評定通過保留認定結果,評定未通過的將不再享有國家政策扶持。
在積極申報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的同時,各地也在積極培育省級集群,近期有一系列針對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三年發展規劃密集出臺。比如5月中旬印發的《陜西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實施辦法(暫行)》明確,在“十四五”期間,陜西省將在全省范圍內認定5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江蘇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管理辦法》提出,“十四五”期間,在全省范圍培育和認定100個左右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同時引導和支持各地培育一批市級特色產業集群。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認為,隨著城鄉一體化戰略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鄉鎮中小企業同樣需要與城市資源對接,因此特色產業集群的重點要放在區、縣上面,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園區等建設,增強縣級集群對中小企業的吸引力。
實際上,自2015年工信部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各地就已開始因地制宜重點圍繞特色產業集群、縣域工業集中區、塊狀經濟等出臺專項政策,呈現出“一縣一業”的發展態勢。工信部數據顯示,近三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布在縣域產業集群中。
“山西省已經推出10大特色產業專業鎮,相當于特色產業集群,今年省財政廳已將2023年預算安排的5億元省級培育特色專業鎮發展資金,按每個集群5000萬元的標準撥付給了首批10個特色專業鎮。” 山西省小企業發展促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馮志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山西正在依托傳統縣域經濟,積極培育打造專業鎮,讓特色產業更有優勢。根據省工信廳的安排,今年將新認定省級專業鎮5個以上,市級專業鎮20個以上,努力打造北方地區新的特色制造產業和消費品工業集聚區。
同時,在產業導向上,《廣東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的通知》將發展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列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任務之一,明確推動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與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同頻共振、協同匹配、融通發展;《江蘇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管理辦法》也提出,重點支持主導產業在全省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的產業集群。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創新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胥培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相對于現有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培育主體是縣級,重在夯實集群梯度培育體系的發展底座。兩者錯位發展、互為支撐,疊加發揮集群這一產業組織的規模效應和競爭優勢,鍛造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的韌性和彈性。
認定之后,更重要的是培育。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此前通過對10個省份、50多個縣域集群、近千家中小企業開展的調研發現,目前一部分集群主導產業定位不夠清晰,優勢特色不足。由于協同創新平臺尚不健全、發揮作用不夠等問題,不少集群仍表現為“集而不群”。
胥培儉表示,地方中小企業主管部門開展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工作,可重點從以評促建、持續提升、跟蹤監測、動態調整四個原則出發,加強總體規劃布局、建庫統籌管理、資源匯聚對接和專項政策扶持,及時總結提煉并宣傳推廣集群建設的成功實踐經驗,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區域集群實現高質量發展。
“過去的企業可能只是物理空間上的集聚,同在一個樓宇或者園區里辦公,但并沒有太多聯系,而現在通過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可以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配套關聯。” 曹晴晴表示,上海市未來將對主導產業優勢突出、創新活力充沛、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綠色化升級效果明顯、開放治理機制完善的集群予以重點扶持,并擇優推薦申報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其他省份也有更為細化的特殊舉措。比如四川省提出,將建立集群培育庫,發揮財政資金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金積極支持集群發展,鼓勵省級產業投資基金、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各類投資基金支持集群中小企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河北省將重點放在重點企業的培育,在去年提出《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企業培育行動方案》,通過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質量效益優、有上市意愿的“領跑者”企業,從而帶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實現跨越式發展。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在5月19日召開的工信部政策吹風會上了解到,《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即將出臺,其中明確鼓勵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美譽度高的中小企業區域品牌,宣傳推介區域品牌形象,加強區域產業品牌運用和價值評估。
“特色產業集群既是地理概念,更是品牌價值。”蘇翔提醒,各縣區培育主體一定要圍繞重點產業的核心產業鏈節點進行布局。一個縣區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在布局上不要大而全,要小而精,瞄準細分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打造某個細分行業環節的核心競爭力。如“釘子小鎮”、“羊絨小鎮”等。在產業鏈配套上,圍繞大企業快速形成產業生態,除了上下游配套外,還應加強環形配套,豐富產業鏈環節,提升產業鏈粘性,樹立產業形象和品牌。
標簽:
本周(5月15日~5月19日)有慧智微(688512 SH)、蜂助手(301382 SZ)等10只新股上市,較上周(5月8日~5月1
本周(5月15日~5月19日)有慧智微(688512 SH)、蜂助手(301382 SZ)等10只新股上市,較上周(5月8日~5月1
5月18日,部分B站UP主的動態頁面出現了“充電專屬”視頻的內容,用戶點擊相關視頻后顯示“該視頻為「視頻補
智通財經APP獲悉,在日本4月通脹再次加速后,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仍延續其鴿派論調。植田和男表示:“如果
5月19日,2023年大灣區(廣東)國際航運大會在廣州南沙召開,來自中央口岸單位、粵港澳大灣區有關政府部門
今年以來,石英砂價格持續攀升,有數據顯示已較去年同期上漲超400%。多家券商認為,2023-2024年高純石英砂
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19日消息,DCByte亞太區董事總經理JamesMurphy表示,盡管亞太區內較成熟的市場對數據
近日,中指研究院發布《2023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TOP10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22年,受疫情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