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

豪華保薦團,暴漲又暴跌!mRNA新冠疫苗大猜想:艾美疫苗,20年前老舊產品支撐80%營收,天量無形資產和商譽何時引爆?

2022-12-06 16:01:16   來源:市值風云app

一、股價走勢極為詭異,不是暴漲就是暴跌

最近A股、港股有一個板塊的熱度一直比較高,討論也比較熱鬧,那就是與疫情和防疫政策有關的概念股,比如中藥企業,比如與疫情有關的疫苗類、醫藥類企業。

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應該有所關注。今天要分析的主角,就是一家在港股上市的疫苗企業——艾美疫苗(06660.HK)。

風云君之所有注意到這家公司,有兩個原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一是這公司市值不低,接近300億港元。

而且這公司上市的時候,找了一大幫國內外知名的投行、券商為其站臺。看看下面這一長串的名單,光是聯席保薦人就有4個。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第二就是公司上市之后,其股價的表現比較詭異,經常大漲大跌。

比如10月7日暴漲48.86%,10月10日又接著暴漲43.35%,然后就是一頓暴跌。僅過了兩周,又開始暴漲,10月31日和11月1日分別大漲39.3%和18.53%。

(來源:Choice數據)

其實從整體趨勢看,公司股價還是往上漲的,但是中間的過程可謂驚心動魄。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艾美疫苗此次融資,扣除IPO相關開支以后的凈融資額僅為7000萬港元,和公司幾百億的市值相比,這個發行比例以及募資規模都是偏低的。

由于上市的流通股較少,股價很容易被資金拉上去。在股價大漲的那幾個交易日,其成交額只有幾千萬,換手率極低。

那么除了以上因素之外,艾美疫苗還有什么其他的特別之處?

二、號稱中國第二大疫苗企業,但水分太多

艾美疫苗號稱是中國最大的民營疫苗企業,以及中國第二大疫苗企業。

不過這個排名指標是看批簽發量,而且還不包括新冠疫苗。

2021年按照除新冠疫苗以外的批簽發量計算,艾美疫苗排名中國第二,在民營企業中排名第一,但是其市占率僅為7.4%,比例不高。

排在第一位的是國藥中生,這是一家國有疫苗企業,市占率達到35.5%,遠超其他競爭對手。

除了國藥中生屬于第一梯隊,其余廠商市占率都很低,和艾美疫苗相比差別不大,都屬于第二梯隊。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如果要是按照市場的銷售收入計算,那艾美疫苗就更加“原形畢露”了。

以銷售收入計算,國藥中生依然是中國最大的疫苗企業,市占率為26.5%;與國藥中生不分伯仲的是美國的默沙東,這倆同屬第一梯隊,合計占比超過50%。其余廠商都可以被歸為第二梯隊。

而艾美疫苗的市場份額僅為2.1%,排名相當靠后,像沃森生物、輝瑞以及科興生物等,都排在艾美疫苗的前面。

更重要的是,這個排名依然沒有把新冠疫苗算在內。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自全球疫情大流行以來,國內外疫苗市場爆發增長,疫情來帶的巨量需求讓個別疫苗廠商賺翻了。

所以包不包括新冠疫苗,其中的差別是很大的。

以中國為例,不計新冠疫苗,那2021年中國的疫苗市場規模就為761億元;如果加上新冠疫苗,這個數字就變為3036億元。

有了新冠疫苗,原有的市場規模就直接增長300%,新冠疫苗成了國內疫苗行業的絕對主力。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再放眼全球,2021年全球十大暢銷疫苗的銷售收入合計為1019.3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6.2%。

這前十大,有五個都是新冠疫苗,合計有773.6億美元。前三強全是新冠疫苗,他們分別是:

輝瑞的BNT162b2,367.8億美元;

科興生物的克爾來福,230億美元;

Moderna的mRNA-1273,175.8億美元。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可奇怪的是,艾美疫苗的排名在招股書中都是不計入新冠疫苗的,不管是全球還是中國的,都是如此。

由此可知,艾美疫苗的這個第二名,意義不大。

三、80%的營收來自兩款核心疫苗,商業模式靠并購

艾美疫苗目前的在研疫苗高達22款,覆蓋13個疾病領域;已經商業化的疫苗共有8款,覆蓋6個疾病領域。

看上去,公司的產品線是挺豐富的。

但從實際的收入結構看,人用狂犬病疫苗和重組乙肝疫苗才是營收主力。

2019-2022年前4個月,人用狂犬病疫苗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最低在40%以上,高的可以超過60%,而重組乙肝疫苗的收入占比基本保持在30%左右。

公司超過80%的營業收入都是由這兩款核心疫苗貢獻的。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1、平均近20年高齡的老產品,還能再戰否?

公司是中國第二大人用狂犬病疫苗供應商。以批簽發量和銷售收入計算,公司占中國市場的比例分別為18.1%和16.2%。

按照批簽發量計算,公司是中國最大的乙肝疫苗制造商,占比達到45.4%。如果以銷售收入計,則為中國第三大乙肝疫苗廠商,市場份額為24%。

由上述數據可知,在人用狂犬病疫苗和乙肝疫苗這兩個細分領域,公司的市場地位還是說得過去的。

不過這兩款疫苗都有一個問題:老化。

人用狂犬病疫苗早在2007年就已經商業化了,15年以來,該款疫苗依然沒有升級換代;

乙肝疫苗更是在2004年就上市銷售了,這都賣了快20年了。

公司在產品升級方面幾乎就沒有動作,完全是在啃老本。

這兩款產品的技術路線也很落后。

以人用狂犬病為例,公司采取的技術路線是Vero細胞,這本質上還是滅活疫苗,屬第二代疫苗。

公司的人用狂犬病在研疫苗中,進度最快的是mRNA人用狂犬病疫苗,計劃是2022年提交臨床試驗申請。如果要正式上市,最快也要到2025年;

乙肝疫苗的技術升級一直沒動作,而人用狂犬病疫苗有一些技術上的更新,但也是才剛剛搞起來,步伐太慢。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那這些年公司到底在干嘛呢?

兩個字:收購。

2、并購成癮

艾美疫苗的核心經營模式,就是通過不斷收購來獲得產品線,以及相應的技術。

艾美疫苗的前身是沈陽沃頓生物,成立于2011年,這比很多被收購公司成立的時間還要晚。2015年公司收購艾美誠信,而艾美誠信的主要產品正是乙肝疫苗。

2017年,公司通過收購艾美衛信間接控制了榮安生物,這個榮安生物就是負責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旗下基于Vero細胞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于2007年上市。

也就是說,公司目前的兩款核心疫苗都是買來的。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另外風云君還發現,公司收購的時間點也是掐得非常準。如果過早收購,則被收購公司的產品一旦研制失敗,那損失就比較大,尤其是生物科技行業。

因此公司的收購策略是,專門挑那種產品剛剛商業化不久,或者距離商業化階段非常近,又或者至少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公司。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對麗凡達生物的收購。

公司之前是沒有mRNA相關技術的,也沒有mRNA產品。而成立于2019年的麗凡達生物是國內少數幾個擁有已經進入臨床階段的mRNA新冠疫苗的企業。

疫情爆發,讓公司看到了疫苗,尤其是mRNA疫苗的市場機遇,便在2021年5月收購了麗凡達生物50.15%的股權,不僅拿到了相關技術,還收獲了一款mRNA新冠在研疫苗(后文還會再具體分析該疫苗。)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同時也要注意,即使完成了這么多的收購,公司整體的研發實力也未見得有很大的提升。這主要取決于被收購公司的質地。

公司的兩款核心產品依舊還是十幾年前的,至少說明了,艾美誠信和榮安生物這兩家子公司的研發實力也不咋滴。

總之,公司自身的研發實力是比較弱的,靠內部研發,進展太慢,所以只能通過不斷收購來豐富自己的產品。

反正自己搞不定的產品和技術,直接買現成的就好了,犯不著把精力放在研發上。

公司現有104項中國專利,其中較為重大的專利無一例外都是子公司申請注冊的。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四、mRNA新冠疫苗最快于明年二季度上市

在全球蔓延的疫情創造了巨大且持續的疫苗市場,為各個疫苗廠商帶來了重大商業機遇。

巨大的需求可以理解,那持續的需求該如何理解呢?

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考慮。

首先是新冠病毒衍生出了多個變異毒株,比如Delta變異株和Omicron變異株。2021年下半年Delta毒株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新一波疫情。Omicron變異株雖然在癥狀方面更加溫和,但也已成為中國疫情中的主導變異毒株。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其次,疫苗接種之后的免疫力有減弱的趨勢。近期部分研究表明,在接種兩劑滅活疫苗后的第3個月,抗體濃度會下降。而mRNA疫苗的保護率在6個月內會下降至40%左右。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總之,對于免疫力較差的人群,可能需要額外再注射幾劑加強針。這說明新冠疫苗的需求不僅大,而且還具備一定的可持續性。

很多疫苗企業肯定想趁著疫情這個風口分一杯羹,操盤方式堪稱“雞賊”的艾美疫苗,自然也不例外。

新冠疫苗的技術路線有多種,比如mRNA、滅活病毒以及重組腺病毒載體等等。不同的技術路線,在副作用、功效以及儲存條件上都有所不同。

其中mRNA是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疫苗技術,mRNA新冠疫苗在抗疫當中的表現也最為突出。在全球所有獲批準的新冠疫苗中,mRNA疫苗的保護效率是最高的(94%至95%)。

而代價就是研發難度極高,至今國內也還沒有真正能打的企業。

最近國內外媒體報導,印尼已經批準中國的mRNA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成為全球第一個對中國生產的mRNA疫苗給予上市許可的國家。該mRNA疫苗名叫AWcorna,由沃森生物和艾博生物兩家公司共同研發,針對的是原始毒株。

(來源:《華爾街日報》)

不過印尼的相關政策也是業內出了名的寬松,所以AWcorna的真實實力依舊難以評估。

而中國目前還沒有批準任何一款mRNA疫苗上市銷售,國內市面上不僅沒有mRNA新冠疫苗,針對其他疾病的mRNA疫苗也沒有。

艾美疫苗現有5款在研疫苗處于臨床階段,距離商業化階段最近。

但是作為資本市場最關心的mRNA新冠疫苗,研發進度自然是討論重點。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公司的這款mRNA新冠疫苗已于2022年6月啟動全球多中心、雙盲以及安慰劑對照的III期臨床試驗。公司計劃是在2023年一季度向國家藥監局申請注冊,2023年二季度正式上市銷售。

國內目前只有2款mRNA疫苗進入到了III期階段,除了公司的,另一款是沃森生物、艾博生物以及軍事科學院聯合開發的ARCoVaX疫苗。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變異株方面,公司針對Delta變異株的mRNA疫苗正處于臨床試驗申請備案階段,針對Omicron變異株的mRNA疫苗則還處于臨床前的研究階段。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五、兒童和老人究竟能不能接種?

艾美疫苗披露了基于原始毒株的mRNA新冠疫苗的部分臨床數據,有I期的也有II期的。

風云君注意到公司目前開展的臨床試驗,其招募的受試者都在18歲以上,尚沒有涵蓋18歲以下的臨床試驗。也就是說,即便這款疫苗最后成功上市了,也只是適用于18歲以上的成年人。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公司只是披露了18-59歲年齡組的I期和II期安全性數據,但沒有看到60歲以上老年人的數據,該年齡組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沒有被披露。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作為參照,另一款國產mRNA新冠疫苗ARCoVaX的部分臨床數據也在近期被相關媒體公布。ARCoVaX的受試者依然只有18周歲以上的成年人,也是只針對原始毒株。

(來源:界面新聞)

和國產的不同,輝瑞和Moderna的mRNA疫苗對突變病毒依然具有保護作用,也都有專門針對兒童的臨床試驗,并且均已獲得批準可以用于兒童的接種。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Moderna的mRNA-1273對半歲以上的所有個人都安全有效。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不同年齡組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劑量的多少和接種間隔。比如Moderna的mRNA-1273推薦劑量就被劃分成了4個年齡組:17歲以上,12-17歲,6-11歲以及半歲-5歲。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現在研發進度最快的那幾款國產mRNA新冠疫苗,即使上了市也暫時無法覆蓋到所有年齡段,并且只是針對原始毒株。

六、巨量的無形資產和商譽

由于艾美疫苗采用的是收購式的經營戰略,因此財務報表的一大特征就是巨量的無形資產和商譽。

截至2022年4月末,商譽和無形資產分別達到4.83和22.12億元。

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是目前僅次于固定資產的第二大資產科目。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無形資產中,原本是以專利為主。但自2021年收購麗凡達生物之后,無形資產中的遞延開發成本突然暴增,現在22.12億元的無形資產中,遞延開發成本達到19.11億元,占比高達86%。

所謂遞延開發成本,可以簡單理解為資本化的研發投入。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收購麗凡達生物之后,不僅讓賬上多了大量的無形資產,而且直接讓公司從盈利變為虧損。

公司凈利潤從2019年的1.2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億元,結果到了2021年直接變成凈虧損6.76億元.。2022年前4個月依然錄得凈虧損0.96億元。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根據公司的估計,2022年全年大概率也是凈虧損的。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公司自2021年以后出現虧損,原因主要有兩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個原因是對麗凡達生物的收購,導致公司對mRNA新冠疫苗的研發投入迅速增加。2020年的研發費用率還只有9.6%,到了2021年直接跳漲到19.6%。2022年前4個月,研發費用率甚至高達驚人的41.5%。

這還只是費用化的研發投入,如果把資本化的研發投入算在內,那比例就更高了。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還有一個原因是公司的兩款核心疫苗存在收入下滑的風險。核心產品一旦收入下滑,也會危及公司的盈利。

2021年的營收為15.7億元,同比下滑了4%。2022年前4個月,營收僅為2.75億元,同比暴跌了41%。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另外,存貨周轉天數從2019年的339.3天增長至2021年的410.9天。這說明兩款核心疫苗面臨著越來越高的庫存壓力,存貨積壓風險愈來愈高了。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說明書)

標簽: 無形資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閱讀

豪華保薦團,暴漲又暴跌!mRNA新冠疫苗大猜

投資

最近A股、港股有一個板塊的熱度一直比較高,討論也比較熱鬧,那就是與疫情和防疫政策有關的概念股,比如中藥企業,比如與疫情有關的疫苗類、醫

2022-12-06

環球微資訊!博華科技創業板IPO:前5大客戶

投資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22-12-06

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持續擴大 余額已突破1.

投資

正式上線3周以來,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持續擴大。截至日前,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余額已達1 51億元,涉及做市股票25只,總的股票數量超過420萬股。

2022-12-06

天天百事通!從仿制到創新 細說百利天恒的

投資

從以化學仿制藥和中成藥起家的傳統藥企,蛻變為兼具研發、生產、營銷一體化能力的創新型研發藥企,百利天恒長久以來堅持創新的初心、轉型過程

2022-12-05

環球觀速訊丨SKG母公司增收不增利 大額外

投資

SKG以按摩儀發家,因王一博代言一炮而紅。作為中國市場頸椎按摩儀銷售額全國第一的SKG很火,也很“煩惱”。

2022-12-02

豪華保薦團,暴漲又暴跌!mRNA新冠疫苗大猜想:艾美疫苗,20年前老舊產品支撐80%營收,天量無形資產和商譽何時引爆?

投資

最近A股、港股有一個板塊的熱度一直比較高,討論也比較熱鬧,那就是與疫情和防疫政策有關的概念股,比如中藥企業,比如與疫情有關的疫苗類、醫

2022-12-06

環球微資訊!博華科技創業板IPO:前5大客戶收入占比超50%,上半年毛利率下滑10%

投資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22-12-06

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持續擴大 余額已突破1.5億

投資

正式上線3周以來,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持續擴大。截至日前,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余額已達1 51億元,涉及做市股票25只,總的股票數量超過420萬股。

2022-12-06

天天百事通!從仿制到創新 細說百利天恒的轉型之路

投資

從以化學仿制藥和中成藥起家的傳統藥企,蛻變為兼具研發、生產、營銷一體化能力的創新型研發藥企,百利天恒長久以來堅持創新的初心、轉型過程

2022-12-05

環球觀速訊丨SKG母公司增收不增利 大額外購成品下現質量問題

投資

SKG以按摩儀發家,因王一博代言一炮而紅。作為中國市場頸椎按摩儀銷售額全國第一的SKG很火,也很“煩惱”。

2022-12-02

焦點熱文:紹興富豪金良順,痛失500億精功

投資

小木匠金良順,用50年時間,建立起了500億資產的精功系商業,卻在短短3年時間,資金鏈斷裂,坍塌。

2022-12-02

今日關注:城市土拍縮影:退出群聊和推出“加量包”

投資

從去年22個重點城市試點“兩集中“供地后,一般是按照每年三輪的節奏來供地。

2022-12-02

東南亞智能手機2022年第三季度出貨量下降4%

投資

金融界12月2日消息據Canalys,消費者需求的持續低迷導致東南亞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22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4%,跌至2350萬部,自2020年以來,該地

2022-12-02

環球微頭條丨波奇寵物上半年營收下滑,梁浩帶公司凈虧2950萬,股價一度跌20%

投資

12月2日消息,寵物綜合服務上市公司波奇寵物在12月1日發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2023財年上半年業績報告。

2022-12-02

未按規定披露業績預告 *ST運盛董事長翁松林等多人被出具警示函

投資

12月1日,*ST運盛披露了四川省證監局對其下發的警示函。原因系*ST運盛未按規定披露業績預告。

2022-12-02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