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

【天天播資訊】跨界追“光”熙熙攘攘 賽道擁擠面臨考驗

2022-09-27 06:43:19   來源:證券時報網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 圖蟲創意/供圖 臧曉松/攝影 劉燦邦 臧曉松/制表

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臧曉松

火熱的光伏賽道正變得越來越擁擠,一個個百億級大項目接踵而至,計劃跨界轉型進入光伏行業的上市公司更如雨后春筍。

在中科云網官宣跨界后,今年切入光伏賽道的上市公司至少已經有30家。跨界轉型公司的背景也是五花八門,有房地產企業藍光發展,有建材龍頭海螺水泥,也有養殖企業正邦科技,以及麥迪科技等醫療健康公司等。


(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在“整縣推進”、“風光大基地”等行動方案的推動下,國內光伏行業景氣度持續攀升。“你能干,我為什么不能干?”一位頭部光伏企業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談到了跨界企業的普遍想法,“目前,不少公司都在尋求跨界發展的機會,并且往往選擇成長性高、技術門檻又相對較低的行業。”但現實情況并不如此簡單,光伏產業鏈環節較多,龍頭企業技術、規模優勢明顯,跨界者入門容易,但后續發展將在人才、技術、資金等多方面與成熟的前輩們展開充分競爭,面臨考驗。

Wind數據顯示,4月底以來,光伏指數最大漲幅高達98.47%。大部分公司跨界消息發出后,都在二級市場引發追捧。監管層持續關注,今年已有至少11家上市公司在宣布跨界光伏后收到交易所問詢函件,重點問題包括是否存在迎合熱點炒作股價的情形,以及是否存在資金不足以支持項目開發的風險等。

來勢洶洶

最近切入光伏賽道的兩名“新兵”,分別是中科云網和皇氏集團。

中科云網作為中國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民營餐飲企業,這家擁有“餐飲團膳+網游”雙主業格局的公司,9月13日與深圳市普樂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簽署《框架協議》,雙方擬就普樂徐州項目為合作基石,分二期在超高效N型晶硅電池研發和生產制造領域開展合作,最終在江蘇泰興實現10GW產能建設。

有著“中國水牛奶之王”之稱的皇氏集團,是我國第四家A股上市乳企。2014年以來,皇氏集團先后布局影視和半導體行業。8月16日晚,已兩連板的皇氏集團發布股價異動公告,稱子公司擬參與投資建設年產20GW 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8月23日,皇氏集團又公告,本次投資以子公司農光互補公司牽頭,在安徽阜陽經開區新設立公司作為投資主體,相關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

“中國版樂高”沐邦高科、紡織巨頭江蘇陽光、生豬養殖龍頭正邦科技近期也宣布跨界光伏行業。沐邦高科分別與廣西梧州、湖北鄂州簽署了相關協議,兩個項目的投資總額達到100億元;江蘇陽光總投資200億在內蒙古投建多晶硅、組件、光伏電站等項目;正邦科技聯手國家電投浙江分公司布局光伏,預計投資總額達到400億元左右。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至少有30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光伏行業,其中既有藍光發展、漳州發展等房地產企業,又有海螺水泥、上峰水泥等建材龍頭,還有正邦科技、天邦食品、皇氏集團等養殖企業,以及湖南發展、天宸股份、麥迪科技等不同行業的公司……來自各行各業的上市公司,都在向光而行,它們在跨界模式上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被牛散屠文斌“相中”的寶馨科技,布局模式是與國資聯手。天宸股份入局模式是與光伏領軍企業聯手,麥迪科技則依靠新入主的國資實控人切入光伏賽道。輸電線路鐵塔龍頭風范股份通過并購追“光”。

以寶馨科技為例,公司5月26日與懷遠縣政府簽署《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項目投資合同》,投資總額約16.8億元,建設內容為2GW光伏電池及2GW光伏組件、新能源高端裝備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及制造等。有了當地國資“加持”,上述項目在極短時間內實現落地。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獲悉,目前項目建設流程推進迅速,預計12月底完成主體施工、竣工驗收;2023年4月底,項目進入試生產階段,預計5月全面投產。

為何而來?

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光伏板塊79家上市公司中,有69家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其中33家營收增幅超過50%,9家公司營收增幅翻番,有21家公司凈利潤翻番。

值得關注的是,通威股份上半年業績創下歷史新高,營業收入603.39億元,凈利潤122.24億元,兩項數據均力壓隆基綠能,成為整個光伏板塊公司業績的“帶頭大哥”。而從市值來看,截至9月23日,隆基綠能仍以3680億元位居板塊首位,通威股份以2219億元位居次席。

從某種角度講,通威股份算是最早一批跨界進入光伏市場的企業,其早期業務主要為水產飼料,如今已成長為硅料、電池雙龍頭,受益于硅料價格飆漲,公司正進一步擴張全產業鏈。兩三年前跨界進入光伏行業的上市公司也有公司在享受行業發展帶來的紅利,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包括上機數控、雙良節能、鈞達股份等。

跨界“前輩”的成功,讓更多公司有了涌入光伏賽道的理由。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切入光伏行業的3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海螺水泥、上峰水泥等5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超1億元,有17家公司凈利潤低于5000萬元,9家公司處于虧損狀態,其中正邦科技虧損42.86億元,藍光發展更是虧損49.9億元。今年年初時,除了海螺水泥、上峰水泥、正邦科技等5家公司以外,其他公司市值均低于100億元。

大部分公司跨界消息發出后,都會在二級市場引發追捧。綠康生化7月31日宣布擬溢價6倍收購光伏膠膜企業江西緯科100%股權后,公司股價隨即迎來5連板,短短一個月股價翻番。寶馨科技5月26日宣布擬建設2GW光伏電池及2GW光伏組件等項目后,公司股價在兩個月內漲幅超過3倍。湖南發展在2月份觸“光”后,公司股價在3個月內漲幅超2倍。沐邦高科在公布消息后股價在2個月時間內實現翻番。

今年以來不少公司的跨界之舉引發監管層關注。新跨界光伏的30家公司中,至少已經有11家公司收到交易所發出的關注函或問詢函。針對綠康生化高溢價收購虧損光伏資產,交易所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迎合熱點炒作股價,并在8月份對股價漲幅異常的綠康生化、*ST中潛進行重點監控。針對皇氏集團披露的百億項目,交易所也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配合二級市場炒作的情形。

資金壓力

動輒投資百億,資金究竟從何處來?對于沐邦高科頻繁披露簽署大額投資框架協議,交易所要求公司說明,短期內是否可能出現資金缺口較大、導致有關項目無法實際推進或進展不及預期的情況。對于正邦科技披露的400億元項目,交易所同樣要求說明是否存在資金狀況等不足以支持相關項目開發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沐邦高科最早原本是與安義縣政府簽訂了《投資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工業園區范圍內安排項目用地約300畝,建設8GW TOPCon光伏電池生產項目;但由于雙方未形成具體合作協議,該投資計劃最終也宣告終止。

毛紡巨頭江蘇陽光跨界光伏涉及投資金額200億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4.2億元,總資產47.28億元,投資額遠高于目前公司賬面資金水平。公司在4月份披露投資公告時表示,目前籌資計劃暫未明確,存在因為資金籌措影響項目的投資金額、建設進度、變更、終止等風險。

關于江蘇陽光跨界的情況,一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談到,公司實控人曾經是海潤光伏的實控人,多年以來企業一直尋求轉型,曾通過江蘇陽光集團公司和內蒙古簽訂了投資協議,但這項投資后來也被擱置了,“前兩天江蘇陽光被立案調查,令人唏噓。”

事實上,賬面現金情況是反映跨界光伏企業隱憂的一個重要側面。以皇氏集團為例,公司截至今年6月底的貨幣資金為6.6億元,而其規劃項目總投資達100億元;再比如沐邦高科,其貨幣資金僅有6000多萬元,股東權益也僅有9.5億元。

爆雷的房企藍光發展,上半年未償還債務金額達387.75億元,7月22日,藍光發展宣布,藍光集團所持公司的1.55億股股票將被司法拍賣。曾經的四川“地產一哥”,在內外交困之際跨界光伏,此番跨界能否成功仍存疑問。

“現在光伏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國有企業也開始進行轉型,使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大大增加。”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林伯強對記者表示,對于規模較小的跨界公司而言,如果沒有較扎實的資金實力和技術水平,極有可能在轉型中被淘汰。

“老兵”接招

跨界企業的投向也值得玩味,類似江蘇陽光集團這樣一上來就進行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并不多,更多的跨界企業將目光聚焦到了電池、組件等下游環節。

目前,光伏行業已形成共識,今年是N型技術產業化的元年,HJT、TOPCon等高效電池技術進入量產的關鍵期。跨界企業選擇電池環節作為突破口主要是想借此實現彎道超車,在最新的技術平臺上與現有頭部企業對壘;當然,這背后還有一些隱性的考量因素,例如,電池、組件擴產周期較上游的硅料、硅片更短,更容易在短時間內見到轉型成效;同時,電池、組件環節的單位投資額也小于上游環節,對于跨界企業而言也是一種資金壓力較小的選擇。

觀察當前光伏跨界的另一個側面是現有企業的態度,面對越來越多的涌入者,光伏“老兵”怎么看?又將如何應對挑戰?

“這反映出整個光伏產業,甚至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好,”一位光伏上游頭部廠商人士表示,“在目前投資選擇空間沒有那么大,各行各業都有壓力的情況下,考慮到光伏行業的回報率以及行業景氣預期,有些企業轉型進入光伏領域是很正常的現象。”

一家頭部硅片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企業爭相跨界光伏是可以理解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積累了很多資本,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尚未成熟,不少行業的公司都在尋求跨界發展的機會,企業在跨界過程中往往選擇成長性比較高、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行業,“打個比方,能跨界進入半導體行業的人很少,但是跨界做光伏的人就很多。”該負責人談到,在進行光伏行業一體化布局過程中,四個“光伏首富”都倒下了,“做企業應該專注于經營,保持謙虛,在底層邏輯里堅定地走下去。”

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晶澳科技,公司表示,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公司的立身之本。“公司也會向行業內的優秀同行學習,最終目的是共同把光伏產業做得更好,為雙碳目標做貢獻。”

正如前述,新跨界光伏的企業往往都瞄準行業最前沿技術,針對這種情況,現有龍頭企業如何保持持續領先也是市場關心的話題。

晶科能源表示,公司目前的TOPCon量產轉換效率已達24.8%,良率和PERC持平,成本接近,處于垂直一體化企業領先水平。TOPCon屬于系統化工程,需要較強的研發組織能力、復雜的產線設計、工藝導入、生產運營等方面的經驗和能力,需要較長時間的實踐,并非簡單的資本介入就能完成。晶科能源談到,公司下半年TOPCon二期量產效率目標是25%,明年目標是25%以上,將持續領先行業。

上述頭部廠商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新進入企業更關注新技術,對于這些企業而言,他們會覺得彎道超車的機會很多;但對傳統的主流電池廠商而言,更多的還是等到技術更成熟時,在某種技術能夠達到更高性價比時再去做投資決策。

標簽: 熙熙攘攘

相關閱讀

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持續擴大 余額已突破1.

投資

正式上線3周以來,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持續擴大。截至日前,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余額已達1 51億元,涉及做市股票25只,總的股票數量超過420萬股。

2022-12-06

天天百事通!從仿制到創新 細說百利天恒的

投資

從以化學仿制藥和中成藥起家的傳統藥企,蛻變為兼具研發、生產、營銷一體化能力的創新型研發藥企,百利天恒長久以來堅持創新的初心、轉型過程

2022-12-05

環球觀速訊丨SKG母公司增收不增利 大額外

投資

SKG以按摩儀發家,因王一博代言一炮而紅。作為中國市場頸椎按摩儀銷售額全國第一的SKG很火,也很“煩惱”。

2022-12-02

焦點熱文:紹興富豪金良順,痛失500億精功

投資

小木匠金良順,用50年時間,建立起了500億資產的精功系商業,卻在短短3年時間,資金鏈斷裂,坍塌。

2022-12-02

今日關注:城市土拍縮影:退出群聊和推出“

投資

從去年22個重點城市試點“兩集中“供地后,一般是按照每年三輪的節奏來供地。

2022-12-02

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持續擴大 余額已突破1.5億

投資

正式上線3周以來,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持續擴大。截至日前,科創板做市借券規模余額已達1 51億元,涉及做市股票25只,總的股票數量超過420萬股。

2022-12-06

天天百事通!從仿制到創新 細說百利天恒的轉型之路

投資

從以化學仿制藥和中成藥起家的傳統藥企,蛻變為兼具研發、生產、營銷一體化能力的創新型研發藥企,百利天恒長久以來堅持創新的初心、轉型過程

2022-12-05

環球觀速訊丨SKG母公司增收不增利 大額外購成品下現質量問題

投資

SKG以按摩儀發家,因王一博代言一炮而紅。作為中國市場頸椎按摩儀銷售額全國第一的SKG很火,也很“煩惱”。

2022-12-02

焦點熱文:紹興富豪金良順,痛失500億精功

投資

小木匠金良順,用50年時間,建立起了500億資產的精功系商業,卻在短短3年時間,資金鏈斷裂,坍塌。

2022-12-02

今日關注:城市土拍縮影:退出群聊和推出“加量包”

投資

從去年22個重點城市試點“兩集中“供地后,一般是按照每年三輪的節奏來供地。

2022-12-02

東南亞智能手機2022年第三季度出貨量下降4%

投資

金融界12月2日消息據Canalys,消費者需求的持續低迷導致東南亞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22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4%,跌至2350萬部,自2020年以來,該地

2022-12-02

環球微頭條丨波奇寵物上半年營收下滑,梁浩帶公司凈虧2950萬,股價一度跌20%

投資

12月2日消息,寵物綜合服務上市公司波奇寵物在12月1日發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2023財年上半年業績報告。

2022-12-02

未按規定披露業績預告 *ST運盛董事長翁松林等多人被出具警示函

投資

12月1日,*ST運盛披露了四川省證監局對其下發的警示函。原因系*ST運盛未按規定披露業績預告。

2022-12-02

深練產品內功,美的置業獲2022克而瑞全國十大作品大滿貫

投資

12月1日,克而瑞舉辦2022中國房地產企業產品力TOP100發布會,2022年全國十大高端作品、十大輕奢作品以及十大品質作品,三個作品榜單同期揭曉。

2022-12-01

天天觀焦點:商業養老金來了!與個人養老金有哪些區別?銀保監會解答

投資

銀保監會12月1日發布《關于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通知》(下稱《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

2022-12-01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