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點評!1月信心指數高于上月,隨著疫情平穩經濟將企穩回升丨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

2023-01-10 17:56:05   來源:南國今報

摘要


(資料圖片)

2023年1月,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49.86,較上月回升,但仍低于50榮枯線。經濟學家們認為,短期內我國經濟面臨較大壓力,隨著疫情平穩,經濟將企穩回升,未來宏觀政策將維持穩增長基調繼續發力。

本期調研中,首席經濟學家們對2022年12月CPI同比預測均值為1.81%,PPI同比預測均值為-0.36%;他們預計12月進出口增速將維持負數,貿易順差將由上月598.4億美元的公布值擴大至732.93億美元,2023年外需回落,出口將承壓。

經濟學家們預計,2022年12月新增貸款11811.25億元,他們對12月社會融資總量預測均值為1.68萬億元,M2同比增速為12.19%。

本次預測中,給出存貸款利率預測的12位經濟學家均預計,未來一個月存款基準利率發生變動的可能性較小,有4位經濟學家預計1月內一年期LPR水平可能會下調。2022年內兩次降準,給出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預測的12位經濟學家中,有4位預計未來該指標存在較大的下調可能。

2022年12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9793,在本次調研中,經濟學家們預計2023年1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回升至6.88,到2023年底將進一步回升至6.67。

2022年世界各國央行開啟了新一輪加息周期。首席經濟學家們預計, 2023年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緊縮力度將會邊際減弱,對我國經濟金融影響不大,未來我國貨幣政策仍應堅持“以我為主”。

表1 CBNRI首席經濟學家調研:2022年12月預測

正文

一、信心指數:1月為49.86,仍低于榮枯線

2023年1月,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49.86,較上月回升,但仍低于50榮枯線。隨著防疫政策的不斷優化,疫情波動在去年末今年初沖擊經濟,經濟學家們認為短期內我國經濟面臨較大壓力,隨著疫情平穩,經濟也將企穩回升,未來宏觀政策將繼續發力。

招商銀行丁安華表示,大疫三年后,漸進重啟將成為2023年中國經濟的主題。參考海外經驗,經濟活動向常態回歸將顯著提升消費動能,特別是服務消費有望出現顯著反彈。政策助推下,基建和制造業投資有望穩健增長。下行壓力主要來自于出口和房地產,但房地產的政策支撐在不斷變強。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認為,疫情管控優化后“疤痕效應”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人們對經濟恢復預期還需要時間,疊加房地產市場下行和海外加息影響,2023年上半年經濟恢復情況的判斷較為謹慎。貨幣和財政政策仍會保持寬松基調,但力度相對有限,房地產支持政策不斷出臺,下半年經濟恢復情況相對較好,呈現前低后高態勢。

瑞穗證券周雪預計,2022年12月份的經濟數據會明顯低于市場普遍預期。她表示,鑒于本土疫情發展較快,經濟活動應該會在春節后出現明顯復蘇,有利于中國全年經濟增長恢復到5%以上。她預測中國2023年全年經濟增長5.1%,央行應該在銀行凈利差顯著縮小的情況下,破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全年15bp)。盡管防疫政策已大幅松綁,在消費者信心普遍疲軟的背景下,發行特別國債來支持消費券的發放可以起到較好的提振作用,撬動居民消費的快速復蘇,從而進一步提升就業,使經濟早日回歸正軌。中國出口在2023年會面對較大挑戰。政策層面,應該把重點放在提振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上。

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李文龍認為,2023年,貨幣政策收緊疊加疫情沖擊,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市場下行風險加大,對中國的外部需求環境帶來進一步壓力。同時,面對俄烏沖突以及美西方對中國的持續遏制,中國面對的外部環境將錯綜復雜。鑒于此,中國在經濟增長方面應更多依賴內部驅動力,特別是要促進“國內大循環”“統一大市場”發展,以國內消費與投資為主帶動經濟增長,并妥善化解與減少經濟金融風險的沖擊。在微觀市場層面,要特別重視增強中小企業與民營經濟的信心與活力,帶動民間投資,促進就業與消費。

二、物價:2022年12月同比預測均值CPI為1.81%,PPI為-0.36%

經濟學家們認為,我國通脹上行情況總體較為溫和,他們對2022年12月CPI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1.81%,較統計局公布的2022年11月值(1.6%)上升0.21個百分點。其中,海通證券梁中華和長江證券伍戈給出了最高預測值2%,渣打銀行丁爽給出了最低預測值1.4%。

經濟學家們預計2022年12月PPI同比增速為-0.36%,較統計局公布的上月值(-1.3%)上升0.94個百分點。調研中,該指標的預測最高值為0.3%,來自瑞穗證券周雪;最低預測值為-2%,來自畢馬威康勇。

長江證券伍戈認為,從亞洲走出疫情的過程來看,各國物價似都經歷了明顯抬升。被壓制的消費需求得以釋放,才是物價上升的主要驅動力量,且服務消費類價格的修復彈性高于商品消費。相較海外主要經濟體,疫情期間我國的應對政策以“保市場主體”為主,并沒有采取大量的針對居民家庭的補貼政策。盡管該過程中,我國M2貨幣增速也高于名義GDP,但歷史來看幅度并不大,這對未來通脹的滯后拉動作用可能有限。展望未來,隨著疫情峰值消退,2023年二季度開始核心通脹或顯著回升。但經濟增長目標溫和,政策刺激有限,大宗商品、豬價沖擊不大,CPI中樞雖高于2022年但難以破“3”。基準利率未必有明顯反應,但市場利率可能順應名義GDP上移。

英大證券鄭后成認為,2023年PPI當月同比大概率呈“V”形走勢。在2022年11月PPI當月同比錄得-1.30%的背景下,2023年1~6月PPI當月同比大概率持續下行,錄得深度負增長,并在6月觸底。至于2023年下半年,他認為可能在6月的基礎上反彈,但是反彈的力度不會太高。總體來看,2023年PPI當月同比大概率全年處于負值區間,類似于歷史上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的情況。

三、外貿:2022年12月衰退型貿易順差將擴大至732.93億美元

經濟學家們預計2022年12月進出口增速將維持負數,出口數據從11月的公布數據-8.7%降至-10.48%,進口數據從上月的公布數據-10.6%微升至-9.08%,貿易順差將由上月598.4億美元的公布值擴大至732.93億美元。

植信金融研究院連平表示,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要重回合理區間,仍面臨較大的內外部壓力,國際地緣政治動蕩加劇,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歐美可能陷入衰退,在外需走弱下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將會減弱。連平表示,海外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意味著外部需求總量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表示,由于一些主要經濟體增速放緩,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降至2%以下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他認為,2023年出口受到的壓力恐怕比較大,從2021年到2022年,出口對整個GDP增長提供了不錯的正貢獻,但2023年有可能呈負貢獻。

四、新增貸款:2022年12月預測均值為11811.25億元

經濟學家們預計,2022年12月信貸數據將稍低于上月,新增貸款將由上月公布值(12100億元)下降至11811.25億元,調研中,最小值9500億元來自渣打銀行丁爽,最大值16000億元來自畢馬威康勇。

海通證券梁中華表示,貨幣信貸方面,根據萬得統計,12月政府債凈融資約為3100億元,繼續形成拖累。信貸融資方面,政策的積極發力仍將支持企業信貸表現,主要體現在設備更新改造貸款的抓緊投放、房企保交樓支持力度增加等。不過疫情迅速蔓延下,12月居民部門融資表現或繼續低迷。綜合來看,預計12月新增社融2.2萬億元,存量社融增速小幅回落至9.9%,新增信貸規模預計在1.3萬億元,信貸存量增速穩定在11%。

五、社會融資總量:2022年12月預測均值為1.68萬億元

調研結果顯示,2022年12月社會融資總量預測均值為1.68萬億元,低于央行公布的上月數據(1.99萬億元)。其中,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給出了最大值2.5萬億元,渣打銀行丁爽給出最小值0.83萬億元。

民生銀行溫彬預計,2022年12月社融大幅縮量,增量1萬億元左右,疫情擾動、債市調整疊加高基數,社融增速可能跌至10%以下。他表示,12月社融主要受以下因素拖累:一是財政錯位和高基數效應下,12月政府債凈融資預計同比大幅少增。萬得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政府債券凈融資2259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7194億元。其中,國債發行和到期量均較高,地方政府債發行和到期量均較低,二者凈融資額分別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4585億和2609億元。二是受債券市場大幅波動影響,預計去年12月企業債凈融資為負,且縮量明顯。萬得數據顯示,12月信用債(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短融+定向工具)凈融資額-6129億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大幅減少4733億、7283億元。三是隨著開發性金融工具落地完畢,12月委托貸款增長空間相對有限;信托貸款等非標融資在年底時點或需要進一步壓降。四是12月短期票據延續“零利率”行情,月內票據融資規模預計較高,未貼現票據或維持負增長。

六、M2:2022年12月增速預測均值為12.19%

經濟學家們預計,2022年12月M2同比增速較上月有所下降,從央行公布的11月水平(12.4%)降至12.19%。其中,渣打銀行丁爽給出了最大值12.8%,長江證券伍戈給出了最小值11.5%。

興業銀行魯政委認為,2022年在M2方面,一方面,12月受疫情影響,居民預防性儲蓄將繼續增加;另一方面,12月理財回表現象仍在持續,二者或共同推動M2同比上行。結合季節性因素,12月M2同比或上行0.2個百分點至12.6%。

七、利率&存款準備金率:2023年1月利率水平下調可能性較小

本次預測中,給出存貸款利率預測的12位經濟學家均預計,未來一個月存款基準利率發生變動的可能性較小,有4位經濟學家預計1月內1年期LPR水平可能會下調,其中3位經濟學家認為5年期LPR水平同樣存在下調可能,其他經濟學家認為5年期LPR水平月內調整可能性較小。2022年內兩次降準,給出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預測的12位經濟學家中,有4位預計未來該指標存在較大的下調可能。

八、匯率:2023年底人民幣匯率預期為6.67

2022年12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9793,在本次調研中,經濟學家們預計2023年1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回升至6.88,到2023年底將進一步回升至6.67。

英大證券鄭后成表示,從中美兩國宏觀經濟基本面、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勢、美元指數的周期規律、人民幣匯率的周期規律看,2023年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大于貶值壓力,外匯市場在2023年大概率穩定運行。

九、官方外匯儲備:2022年12月末公布值為31276.9億美元

1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276.9億美元,較11月末增加102億美元,增幅為0.3%,這一數據低于經濟學家們的預期,他們的預測均值為31325.91億美元。

民生銀行溫彬認為,2022年12月,全球通脹雖高位回落但仍遠高于各國政策目標,發達國家繼續收緊貨幣政策,全球債券和股票價格總體下跌,我國外匯儲備受到資產價格變化的負面影響。不過美國通脹先于歐洲回落,美國加息已充分定價,美元指數高位回落,全月下跌2.3%,也有利于我國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部分因匯率折算而升值。從兩方面看,在匯兌和資產估值因素相互對沖的情況下,去年12月我國外匯儲備環比增加102億元,表明國際收支的改善起到了較大作用。特別是12月我國滬深股市“北向通”凈流入資金超過350億美元,表明海外資金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的前景。受匯率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多國外匯儲備規模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外匯儲備規模下降1.3萬億美元至11.6萬億美元,降幅為10.22%。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全年基本穩定,始終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四季度連續三個月上升,有利于外界增強對我國經濟的信心,充分發揮了國家經濟金融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十、政策

國家信息中心祝寶良表示,政策方面:第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就是要增加政府的財力支出,財政赤字、專項債的規模要適當擴大;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的政策不會退出,但是也不會再加碼。2023年的經濟比2022年要好,財政收入加快,再加上赤字增加,政府的財力就會增加。新增財力,一是直接轉移給市縣兩級政府,在基層保就業、保民生、保運轉,可以擴大居民消費,既是政府擴大公共消費支出,也可以相應減少居民支出,擠入民間消費。二是保障必要的政府投資,還可以采取貼息的辦法來支持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技改投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政策性銀行也會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第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所謂有力就是總量要夠,社會融資總量要適當高于國家確定的名義經濟增速調控目標。精準就是結構性政策工具繼續發揮作用,對小微企業的普惠貸款政策應延續,增加對綠色、科技創新領域的貸款。要合理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特別是個人信貸成本,穩健房地產的需求。第三,著力擴大內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放在優先位置,支持房地產、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加快養老、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消費。疫情放開以后,服務性消費可以有比較快的反彈。通過財政貼息的辦法,繼續拉動投資。

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李文龍表示,2023年以圍繞國內大循環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將較有力帶動經濟的復蘇與增長。未來的宏觀政策應以恢復與增強市場信心為主,特別是應促進市場活力,增進中小企業的投資信心與獲取資金的便利性,帶動就業增長。同時,應確保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避免灰犀牛事件對金融穩定與經濟穩定的重大沖擊。

十一、宏觀經濟熱點問題

2022年世界各國央行開啟了新一輪加息周期。其中,美聯儲全年共加息7次,合計425個基點;歐央行全年加息4次,共加息250個基點。日本央行則在2022年底醞釀政策轉向,并將10年期日本國債的收益率上限提高一倍,至0.5%。首席經濟學家們預計,2023年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緊縮力度將會邊際減弱,對我國經濟金融影響不大,未來我國貨幣政策仍應堅持“以我為主”。

國家信息中心祝寶良表示,美歐等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緊縮力度邊際上已經減慢,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已開始回穩,對我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大,對我國經濟金融影響不大。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緊縮不構成對我國穩健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的制約。

德勤中國許思濤預計,美聯儲正進入加息末期,中國的貨幣寬松政策將面臨更少約束,就如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已從兩個月前的7.3回升至6.9左右。但亦不可忽視,過度收緊、缺乏協調是目前全球主要央行可能面臨的主要風險。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表示,美聯儲打破市場對2023年降息預期,美國陷入衰退已成定局,歐洲也陷入衰退過程中,2023年外需將會大幅回落,出口難以支撐。日本央行轉向可能引發流動性危機,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巨大沖擊,需要提高警惕。我國貨幣政策還是要以我為主,穩定國內金融市場。

興業證券王涵認為,通脹壓力下,預計美歐日央行將進一步緊縮,其中市場預期美聯儲在2023年加息節奏力度將放緩,停止加息,甚至可能轉向降息;他表示,大力度加息下,美歐等面臨衰退壓力,可能從外需角度拖累中國出口,影響中國經濟;加息以及衰退壓力下,海外金融市場可能有調整風險;如果幅度不大,中國可能成為避風港,可能有更多資金流入;極端情況下,金融市場風險將外溢到國內,國內金融市場也會有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大力推動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更大力度穩經濟,貨幣政策以我為主。

本期“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18位經濟學家名單(按拼音順序排列):

程實: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丁安華: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丁爽: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管清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

康勇: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李文龍: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連平:植信投資研究院院長

梁中華:海通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

魯政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陸挺:野村國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

王涵: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溫彬: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

伍戈: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許思濤: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鄭后成: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

周雪:瑞穗證券亞洲經濟學家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祝寶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首席經濟師

(本文題圖來源:第一財經)

——

文 | 何嘯 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聯系我們 | yicairi@yicai.com

標簽: 經濟學家 貨幣政策 外匯儲備 經濟增長 第一財經

相關閱讀

天天熱點評!1月信心指數高于上月,隨著疫

要聞

摘要2023年1月,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49 86,較上月回升,但仍低于50榮枯線。經濟學家們認為,短期內我國

2023-01-10

世界微資訊!“一只平凡的小豬”過億捐款引

要聞

一則捐款信息讓頭部量化私募公司幻方量化在歲末年初火了一把。1月9日晚間,幻方量化發布公告稱,2022年度幻方量化共計向慈善機構捐贈2 2138億

2023-01-10

【全球時快訊】建發股份收購美凱龍交易拆解

要聞

建發股份(600153 SH)宣布可能入主“紅星美凱龍”之后,股價連番大跌。并購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如此不受“待見”,在A股市場并不多見。目前,美

2023-01-10

核子基因旗下多家公司擬注銷,2022年曾新成

要聞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大連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新增一則注銷備案信息,注銷原因為決議解散,公告期為1月5日-2月19日。此前,青島核

2023-01-10

天天觀察:縣城買房的年輕人,現在都怎么樣

要聞

最近關于空置的話題引起不少討論我身邊的朋友、同事就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大部分空置的都是:縣城的房子它們往往都有一個逃不掉的宿命,空著賣

2023-01-10

天天熱點評!1月信心指數高于上月,隨著疫情平穩經濟將企穩回升丨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

要聞

摘要2023年1月,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49 86,較上月回升,但仍低于50榮枯線。經濟學家們認為,短期內我國

2023-01-10

世界微資訊!“一只平凡的小豬”過億捐款引關注,幻方量化:是匿名捐款

要聞

一則捐款信息讓頭部量化私募公司幻方量化在歲末年初火了一把。1月9日晚間,幻方量化發布公告稱,2022年度幻方量化共計向慈善機構捐贈2 2138億

2023-01-10

【全球時快訊】建發股份收購美凱龍交易拆解:控制權易主尚需“吃”下部分質押股

要聞

建發股份(600153 SH)宣布可能入主“紅星美凱龍”之后,股價連番大跌。并購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如此不受“待見”,在A股市場并不多見。目前,美

2023-01-10

核子基因旗下多家公司擬注銷,2022年曾新成立16家核酸檢測機構

要聞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大連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新增一則注銷備案信息,注銷原因為決議解散,公告期為1月5日-2月19日。此前,青島核

2023-01-10

天天觀察:縣城買房的年輕人,現在都怎么樣了

要聞

最近關于空置的話題引起不少討論我身邊的朋友、同事就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大部分空置的都是:縣城的房子它們往往都有一個逃不掉的宿命,空著賣

2023-01-10

每日觀察!科倫藥業:當前市場對輸液產品需求較大 公司盡全力滿足需求

要聞

對于大輸液產品需求激增等具體情況,今天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大輸液龍頭公司之一的科倫藥業。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市場需求較大,公司在盡全

2023-01-10

收盤|滬指止步6連陽,創業板指漲逾1%

要聞

1月10日,滬指跌0 21%,止步6連陽,深證成指漲0 49%,創業板指漲1 38%。市場成交額超過7000億元。盤面上看,行業板塊漲少跌多,汽車、半導體、傳媒

2023-01-10

當前熱門:美聯儲:美國12月一年期通脹預期回落至2021年7月以來新低

要聞

紐約聯儲周一公布的調查顯示,美國12月一年期通脹預期回落至5 0%,創2021年7月份以來新低,11月為5 2%,去年6月的峰值為創紀錄的6 8%;三年期通脹預

2023-01-10

全球報道:李妳:美元趨勢取決于美聯儲加息路徑 上半年仍將震蕩偏強

要聞

隨著市場對于美聯儲可能放慢加息的猜測越發強烈,越來越多對沖基金選擇看空美元,美元的空頭押注也增至近一年半新高。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

2023-01-10

“抗病毒面料”概念大熱 相關公司稱訂單未大增

要聞

近兩個月來,“抗病毒面料”概念陸續被市場熱炒,這一次輪到了孚日股份——1月9日,公司股票開盤一字漲停。與之類似,多只一向頗為冷門的紡織

2023-01-10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