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青島市話劇院創排的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話劇《煙火人間》在國家話劇院劇場上演。它以一座有著百年歷史的青島里院為背景,描繪了上世紀改革開放推進中,“向陽院”居民們于瑣碎日常與柴米油鹽中交織的煙火人生畫卷。
人間煙火氣,不只是那些鮮活的日常瞬間,更存在于生活背后藏著的愛與溫暖。主創們如何把熱騰騰的青島里院故事,搬到話劇的舞臺上?
《煙火人間》國家話劇院演出現場。來源:青島市話劇院供圖
喚醒
“向陽院”一天的熱鬧是從屋頂上裊裊升起的炊煙開始的。
伴隨著清脆的鈴聲,孩子們背著書包一路小跑去上課,街坊鄰居在公共水龍頭前邊拉呱(聊天)邊洗漱,騎車的行人、鍛煉的老者、掃地的師傅穿行其中,各自開啟忙碌而充實的生活。
就像北京的胡同大院,隱匿于繁華間的百年建筑里院,也是一個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地方,它融合了中國傳統四合院與西方商住公寓的設計特色,也讓青島人的小家自然組成了一個“大家”。
在這座“向陽院”里,住著形形色色的人:青島港勞模楊老十一家、干部胡文進一家、燒鍋爐的光棍兒秦師傅……《煙火人間》的故事,也以楊老十和胡文進這對“歡喜冤家”為主線、從幾戶人家的生活并行展開。
《煙火人間》國家話劇院演出現場。來源:青島市話劇院供圖
楊老十的女兒燕子即將大學畢業,胡文進的兒子吉祥當上了遠洋海員,一對青梅竹馬偷偷談起了戀愛。生老病死、紅白喜事,家家戶戶,各有悲歡,劇里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卻處處能讓人憶起那些曾經印象深刻、但不被提醒又想不起來的生活點滴。
每天清晨,街坊鄰里共用一個水池打水做飯,晚上下班,又集體守著唯一一臺電視機邊看邊討論;誰家買了洗衣機,就要多攤一些水費,但每逢過年過節,做了好吃的美食都會互送分享,全院鄰里間共享著彼此的歡樂與煩惱。
《煙火人間》里,既有小院結婚的熱鬧、同事互相幫襯的溫暖,也有投資被騙、幾人共搶婚房等等鬧心事,改革開放帶來的各種機遇與挑戰,在家長里短、鍋碗盆交響曲中發酵出酸甜苦辣。
在這些一樁樁看似瑣碎的小事中,鄰里如親、守望相助的真情在涌動。
比如,喪妻多年的秦師傅偶然在垃圾堆旁撿了一個被丟棄的嬰兒,他決心好好撫養這個孩子長大,熱心的鄰居母女趕忙買來奶粉,所有人都在幫沒有經驗的秦師傅看孩子、教育孩子;
再如,大半輩子都在孤獨等待兒子來信的劉奶奶,一直被全院人悉心照顧著,后來聽說吉祥和燕子兩個年輕人新婚沒有房子,她直接讓出了自己的一間屋子,給他們無私的幫助。
“我們這個戲有一個核心,是‘喚醒’,希望能喚醒人們曾經的美好記憶。鄰里之間也許會有摩擦,但更多的是友愛、幫助、關心,這是人與人之間本該有的一種社會形態。”編劇廉海平說。
還原
2001年,編劇廉海平從中戲畢業來到青島工作,一次采風時,他接觸到青島里院,也對大雜院里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多年來,劇院組織過多次和里院居民的座談,那些溫暖而鮮活的鄰里故事也在他的心中扎根、生長。2020年,廉海平開始動筆創作,寫下這部講述里院生活的劇本。
作為山東人,總導演黃港對里院的生活細節十分熟悉,在與舞美設計師金卅商量后,他們決定打造一個特別的360度機械旋轉舞臺——兩層樓、六個表演空間,隨情節推進有序切換,從喜事到白事,從春意初醒到秋風起落,一家一戶熱鬧的生活場景通過轉臺的轉動輪番上演。
舞美設計金卅說,“生活是無序的,但我們要梳理生活,把這些無序的東西捋好整明白,再根據戲劇的情緒呈現出來,讓道具也在敘述故事。”
《煙火人間》國家話劇院演出現場。來源:青島市話劇院供圖
《煙火人間》的故事圍繞著里院展開,講的又是人們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主創們一遍遍調整劇情臺詞、打磨置景道具,力求把最真實的過往還原。
而每個坐在《煙火人間》臺下的觀眾,都會忍不住想要拿著放大鏡觀察舞臺上的“彩蛋””——
斑駁的紅瓦屋頂之下,柿子樹在燈光中緩緩搖曳,晾衣繩結交織,上面不僅掛著風格不同的衣服床單,還有風干的海帶魚干;能出水的老式水池、能燒紅的蜂窩煤、泛舊的水缸搪瓷盆與斑駁的墻皮……每一個老物件都富有年代感,每一處空間都有滿滿的生活。
“我們這個戲,寫的就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越真實,觀眾們被喚起的感情也會越真實。”總導演黃港說。
感動
真實、感動,也是很多觀眾看完《煙火人間》的第一感受。
“這小院很生活,看著特別親切,北京也有這樣的小木樓,能把它留存到舞臺上特別好。”演員楊立新感慨道,生活在向前,但大家懷舊的心情是共通的,話劇把人生中不經意的生活片段濃縮到舞臺上,看似平凡瑣碎,但每個人物線都足夠完整,“人間煙火就是柴米油鹽和生老病死,幾條線都特別感人,幾度心頭洶涌、熱淚盈眶。”
“可能是坐得近,不管是孩子還是老人,所有演員的表情都特別到位,我看得真真切切。”觀眾王昭萍說,《煙火人間》把她勾回了在大院生活的時光,那些鄰里之間的相互關懷很溫暖,也是自己曾經經歷過的真實故事。
在社交平臺上,也有許多觀眾留言分享自己的觀后感。有人說,雖然沒真的在那個地方和時代生活過,但從方言里感受到了親切感,好像看到了很多父母輩、祖輩的影子。
“我的父輩,那個年代的人,確實是這樣充滿干勁,掏心窩子地為別人好。”
《煙火人間》國家話劇院演出現場。來源:青島市話劇院供圖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舞臺作品,《煙火人間》在方寸舞臺之上展現了里院的家長里短,兩個多小時里,觀眾們跟著里院的居民一起走過近二十年的時光,大家互相幫助扶持,一起笑一起感動,共享了人生的幾個瞬間。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當故事接近尾聲,里院的人也要迎來搬遷的時刻,但那些街坊鄰里的信任與善意,會持續留在大家的心底。
這也是總導演黃港想要表達的:不要忘記我們剛走過的那段時光,不要忘記那些舊時光里人與人之間的濃濃真情。
標簽:
從敦煌到大足——石窟藝術中國化流變展18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幕。作為敦煌莫高窟與大足石刻兩大世界文化遺產的首次聯展,本次展覽共呈
國際知名科研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6月18日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行頒獎儀式,為《新技術助推智慧農業》等10部中國機構作者的英文學術
六月,阿斯塔納,一場以漢服為紐帶的文化交流活動如期舉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合作打造
從敦煌到大足——石窟藝術中國化流變展18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幕。作為敦煌莫高窟與大足石刻兩大世界文化遺產的首次聯展,本次展覽共呈
國際知名科研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6月18日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行頒獎儀式,為《新技術助推智慧農業》等10部中國機構作者的英文學術
由海峽出版發行集團主辦,福建美術出版社、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承辦的人工智能藝術設計新邏輯叢書新書出版座談會日前在京舉行。該叢書
記者18日從山西博物院獲悉,黃河青銅之美——公元前16世紀至前3世紀中國山西的青銅藝術展覽于當地時間17日在匈牙利美術大學開展,展覽以數
夢游天姥吟留別。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的天姥山,曾是唐代詩人李白夢游的地方。6月18日,唐詩之路展在新昌縣博物館開幕,全國240件(套)文
唐代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高峰時期,其開放包容的氣度、璀璨多元的美學,至今仍備受矚目。全國8家文博單位的323件文物展品18日起集中亮相上海的
在位于廣州荔灣的廣輝彩瓷藝術研究中心,年已六旬的譚廣輝靜靜地坐在屋中一隅,他右手拿著畫筆,在素白瑩潤的瓷器上潛心填色,一只只蝴蝶在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