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敦煌莫高窟與大足石刻兩大世界文化遺產的首次聯展,本次展覽共呈現200余件展品,其中高善穆石塔等國寶級文物2件、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10件、三級文物8件,復制洞窟6座。
6月18日,游客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參觀“從敦煌到大足——石窟藝術中國化流變展”。梁欽卿 攝
展覽搭建“北敦煌·南大足”對話舞臺,以“原跡重現+當代詮釋”模式,帶領觀眾感受兩大遺產跨越時空的藝術共鳴。
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展覽整窟復制敦煌莫高窟第158窟、第3窟、第45窟、第17窟和大足石刻寶頂山小佛灣第9號毗盧庵、大足石刻北山第245號窟,打破不可移動文物的地理局限性,兼顧文物保護與傳播。
展覽深化數字技術應用,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以現代化展陳語言對石窟藝術中國化歷程創新詮釋。借助AI技術與交互科技,游客通過“點亮千手觀音”光影互動裝置,與電子屏合掌時就能夠實時生成圖像,助力觀音貼金,體驗千手觀音“修復”工作,打破傳統展陳時空界限,深度參與文物體驗。
6月18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幕的“從敦煌到大足——石窟藝術中國化流變展”上,借助大語言模型,北魏時期敦煌禪定佛像與南宋時期大足釋迦牟尼佛像實現跨越時空“對話”。梁欽卿 攝
借助大語言模型,北魏時期敦煌禪定佛像(莫高窟第259窟)與南宋時期大足釋迦牟尼佛像(原位于大足石刻寶頂山小佛灣)實現跨越時空“對話”。
本次展覽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合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甘肅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敦煌市博物館、資陽市博物館、安岳石窟研究院、廣安市博物館等單位聯合策劃。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1月5日。
標簽:
從敦煌到大足——石窟藝術中國化流變展18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幕。作為敦煌莫高窟與大足石刻兩大世界文化遺產的首次聯展,本次展覽共呈
國際知名科研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6月18日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行頒獎儀式,為《新技術助推智慧農業》等10部中國機構作者的英文學術
夢游天姥吟留別。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的天姥山,曾是唐代詩人李白夢游的地方。6月18日,唐詩之路展在新昌縣博物館開幕,全國240件(套)文
唐代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高峰時期,其開放包容的氣度、璀璨多元的美學,至今仍備受矚目。全國8家文博單位的323件文物展品18日起集中亮相上海的
從敦煌到大足——石窟藝術中國化流變展18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幕。作為敦煌莫高窟與大足石刻兩大世界文化遺產的首次聯展,本次展覽共呈
國際知名科研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6月18日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行頒獎儀式,為《新技術助推智慧農業》等10部中國機構作者的英文學術
由海峽出版發行集團主辦,福建美術出版社、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承辦的人工智能藝術設計新邏輯叢書新書出版座談會日前在京舉行。該叢書
記者18日從山西博物院獲悉,黃河青銅之美——公元前16世紀至前3世紀中國山西的青銅藝術展覽于當地時間17日在匈牙利美術大學開展,展覽以數
夢游天姥吟留別。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的天姥山,曾是唐代詩人李白夢游的地方。6月18日,唐詩之路展在新昌縣博物館開幕,全國240件(套)文
唐代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高峰時期,其開放包容的氣度、璀璨多元的美學,至今仍備受矚目。全國8家文博單位的323件文物展品18日起集中亮相上海的
在位于廣州荔灣的廣輝彩瓷藝術研究中心,年已六旬的譚廣輝靜靜地坐在屋中一隅,他右手拿著畫筆,在素白瑩潤的瓷器上潛心填色,一只只蝴蝶在
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簡稱圖博會)1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80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家展商參展,22萬種中外精品圖書亮相,馬來
中國青少年美育研討沙龍暨第四屆人美杯中國青少年書畫大展啟動儀式18日在京舉行。第四屆人美杯中國青少年書畫大展啟動揭幕。 主辦方供圖本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